10.06 意大利賞古覽今行之一:米蘭

歐洲南部亞平寧半島上的意大利有很多古蹟可賞,一直是我很想去的一個地方。

作為一個統一的國家,意大利的歷史並不長,從1861年建立意大利王國開始算,到現在也不過只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但是如果從古羅馬算起,那可就有二千七百多年曆史了,而且如果考慮到古羅馬繼承了古希臘的文化,那就可以說意大利這個地方是西方文化的主要源頭之一。因此,意大利這個地方聚集了很多文化古蹟和歷史名人遺蹟,一直都是世界文化遺產排名第一的國家。雖然現在中國的世界遺產數量排名第一,而且其中的文化遺產有41處,這個意大利卻有49處文化遺產。不過話說回來,中國開始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比較晚,再加上老外對中國文化知之甚少,所以很多中國文化古蹟還沒有包括進這個文化遺產名錄;比如四川三星堆遺址就還沒有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那可是三千年以上的古蹟,比意大利的龐貝古城悠久很多。

要是按照歷史年代系統地探訪西方文化發展,應該從埃及開始看,埃及文化對古希臘是有一定影響的;然後是希臘和意大利,也就是古希臘和古羅馬文化,一直可以看到文藝復興後期的文化遺蹟。古羅馬特別是古希臘歷史的很重要一部分是在現在土耳其那地方,包括拜占庭和奧斯曼帝國文化。這個時期不能忽略的是伊比利亞半島上的文化遺蹟,雖然已經很少有大將漢尼拔的痕跡,但是北非穆斯林文化在伊比利亞半島可是留下了深刻的印記,而且對意大利的古代文化產生了很大影響。還有大航海時期的文化遺蹟,整個伊比利亞半島的世界文化遺產數量可是比意大利還多。文藝復興之後,西方文化的重心逐漸離開亞平寧半島,這就要去看法國,哥特時期、巴洛克、新古典、印象主義和後來的新藝術,都要去法國看,法國到現在仍然是世界藝術的中心。這次去意大利之後,我倒是把西方文化藝術歷史就都給看了一遍。從公元四百年東西羅馬分裂開始,古羅馬文化的另外一支就向東歐方向發展了,逐漸形成了現在的東正教地區文化,這個要下次再去看。

意大利這個地方最早的人是誰已經不可考證,雖然西方人認為非洲智人大遷徙肯定是要經過這裡,可是這些野人好像並沒有停留在這裡。從現在可以考證的記錄來看,意大利這裡的早期土人肯定是古希臘人,一部分是公元前十三世紀小亞細亞地區的呂底亞人,他們住在愛琴海邊;還有一部分就是公元前十二世紀特洛伊戰爭時期從戰區逃出來的難民,也是愛琴海邊的居民。這些古希臘人在亞平寧半島挖坑住下之後,當然就把古希臘習俗帶過來了,他們在這裡聚集在一個叫做伊特魯利亞的地方,大家就管這段時期叫做意大利歷史上的伊特魯利亞文明,最強盛的時期是公元前六世紀。記住這個伊特魯利亞,這是古羅馬藝術非常重要的一個源頭。公元前十世紀,相當於中國的西周時期,又有一批人來到亞平寧半島,他們居住在叫做拉丁姆的地方,在那裡生活和戰鬥。後來,有戰鬥力最強的兩兄弟贏得了地盤,兄弟推牆最後獲勝的是叫羅穆盧斯的那個大哥。羅穆盧斯當上了部落首長,他們從相鄰的薩賓人村子搶來不少女子做太太,羅穆盧斯自己也挑了一位做夫人。羅穆盧斯風光無限,就說他這裡是一個國,自封為王,以自己的名字做王國的名字,這就是羅馬城的來歷。薩賓人被搶走了女人,當然就要來和羅馬人打架,雙方打架的結果是靠這些在羅馬生了孩子的薩賓女人決定的,她們選擇大家一起搭夥過日子,薩賓人併入了羅馬王國,這是古羅馬的第一次擴張。這個過程被法國新古典派畫家大衛描繪在《薩賓女人的調停》那幅畫裡,我上次在巴黎盧浮宮看到了這幅畫,這是新古典主義的代表作之一,它的旁邊也是大衛的畫,就是那幅《拿破崙的加冕》。羅馬人和薩賓人合流之後,開始了古羅馬的王政時期,第一個國王就是羅穆盧斯。羅馬王政時期經歷了二百四十年,到了第七代國王小塔克文便塌了,這就到了公元前509年。在中國是春秋時期,孔子已經進入不惑之年,要開始周遊列國了。

羅馬百姓驅逐了小塔克文,建立起羅馬共和國,統治機構是元老院、執政官和部族會議。元老院是貴族機構,相當於議會上院;部族會議是平民選舉,相當於議會下院;執政官由元老院從貴族中推舉,大概齊是這樣,不完全精確。羅馬共和國時期,羅馬人開始了軍事擴張,到公元前395年把最近的伊特魯利亞佔了,成了亞平寧半島上最強大的國家。隨後幾十年抵禦住了北方南下的高盧人進攻,到公元前330年佔據了亞平寧半島北部。從公元前264年開始,通過三次布匿戰爭,打敗了北非的迦太基大將漢尼拔;到公元前200年,收編了地中海沿岸的大片土地。同時,羅馬又向馬其頓開戰,到公元前146年征服了馬其頓,佔據了希臘和小亞細亞的大片領土。此時,羅馬已經佔據了地中海沿岸,成了霸主。公元前82年,貴族出身的蘇拉成為古羅馬歷史上的第一個獨裁者,公元前72年爆發了斯巴達克斯起義,蘇拉走上前去鎮壓之,僥倖成功。蘇拉死後,公元前60年克拉蘇、凱撒和龐貝結成前三頭聯盟,陰險狠毒的凱撒笑到了最後,他幹掉了那二個同盟者,當上了終身獨裁官。這個時候在中國是漢元帝劉奭時期,也是“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時期。凱撒風光了沒幾年,因為攪和了貴族們飯碗裡的奶酪遭刺客謀害。公元前227年荊軻刺秦王沒有成功,一去兮沒復還;一百六十年後,古羅馬荊軻成功刺殺羅馬秦王凱撒,看來古羅馬荊軻刀法更炫。後來,各國都有人學荊軻去刺王,美國的那個肯尼迪就是被美式荊軻弄死的。凱撒死時說是指定19歲的屋大維接班,屋大維選了另外二個古羅馬人結成了後三頭聯盟,結局還是一樣,屋大維把那兩個盟友幹掉了。

時年19歲的屋大維從元老院租來一個“奧古斯都”的牌子,建立了元首制,成為國王,古羅馬開始了羅馬帝國時期。這時在中國是漢元帝之後的漢成帝劉驁,開始了外戚亂朝,而且他有個美人兒叫趙飛燕。屋大維一開始大力擴張,向西征服了整個伊比利亞半島,向北一直擴張到萊茵河。屋大維之後有一個國王叫尼祿,很有名,因為他是暴君,而且殺死了耶穌的高徒彼得。在屋大維之後繼續大力擴張並且成功的是圖拉真大帝,他的擴張使羅馬帝國版圖達到最大,向東一直到達波斯灣,向南佔據了阿拉伯北部,向北佔據了英格蘭。圖拉真的繼任哈德良在英格蘭和蘇格蘭之間修了一道牆,就是所謂的哈德良長城,其實就是幾塊石頭堆起來的,不怎麼樣。到公元293年,戴克裡先開始實行四帝共治,設立二位凱撒和二位奧古斯都,分設東西羅馬帝國。公元323年君士坦丁大帝重新統一東西羅馬,成為唯一國王。這個時候在中國是東晉明帝司馬紹的永昌二年,是司馬懿孫子的三孫子,還是司馬懿家族掌權。君士坦丁大帝頒發《米蘭赦令》使得基督教在羅馬帝國合法化,基督徒不再受欺負;又召開尼西亞會議,確定了基督教的基本教義;這兩項舉措是基督教在歐洲佔據宗教統治地位的基礎。393年帝國皇帝狄奧多西一世去世的時候,把東西羅馬帝國分別傳給二個兒子。公元五世紀開始,北方來的西哥特人開始攻擊西羅馬帝國,並且於415年在現在法國的圖盧茲建立了西哥特王國(空客的總部和工廠在圖盧茲),西羅馬帝國走上了衰落的陽光大道,已經完全亂套,只能苟延殘喘。到了476年,叛軍將領奧多亞克宣稱效忠東羅馬皇帝,還把西羅馬的國徽快遞給了東羅馬皇帝芝諾,從此宣告西羅馬帝國崩盤解散。這個時候在中國是南北朝時期,在北魏是孝文帝的延興六年;在南朝是劉宋後廢帝劉昱的元徽四年,場面也是非常混亂。

西羅馬帝國崩盤之後,意大利進入黑暗的中世紀。這一時期,帝國解體,在原來帝國的領土上建立起很多城邦國家,包括北部的倫巴底王國、米蘭公國、威尼斯共和國、熱那亞共和國和佛羅倫薩共和國等等。這些城邦國家都是東西哥特人、日耳曼人建立的鬆散的行政區,沒有什麼實質的國家意義。這給古羅馬文化造成了很大的混亂,教會在統治中起到很大作用。中世紀的意大利北部不斷被法蘭克人、神聖羅馬帝國佔來佔去的,一直處於四分五裂的狀態。一直到十九世紀中葉,產生了一個意大利統一運動,1861年成立了一個意大利王國,都城設在佛羅倫薩,地盤還僅限於意大利北部。1870年的普法戰爭給意大利王國帶來了好機會,拿破崙三世把住在意大利南部的軍隊調回法國,意大利王國趁機拿下了意大利南部,並且在1871年統一了全境,然後把首都從佛羅倫薩搬到了羅馬,這就是現代意大利的雛形。二戰意大利戰敗後,在1946年經過老百姓投票廢除了王政,改變成為意大利共和國,這就是現在的意大利。

我們此行的第一站是米蘭,米蘭當然是很古老的城市,就是前面所說君士坦丁大帝頒佈《米蘭赦令》的那個地方,當時的米蘭是西羅馬帝國的首都。米蘭是一個很有文藝範兒的城市,我們到米蘭看到的第一個建築就是著名的斯卡拉歌劇院(La Scala)。

意大利賞古覽今行之一:米蘭

這座歌劇院起初建於十八世紀,首演是在1778年8月3日,上演的是和莫扎特同時期的意大利作曲家薩列裡的《重建歐洲(Europa Reconoscluta)》。傳說莫扎特是被這個薩列裡下藥害死的,現在薩爾茲堡莫扎特故居還在出售這份藥劑,叫做“毒藥巧克力”。斯卡拉歌劇院是意大利歌劇的象徵,由於意大利歌劇在世界歌劇的中心地位,這座歌劇院當然就也是歌劇的象徵,在音樂領域具有崇高的地位。斯卡拉歌劇院這個地方是原來的聖瑪麗亞斯卡拉教堂,所以這座歌劇院也叫做聖瑪麗亞斯卡拉歌劇院(Santa Maria alla Scala)。世界上最偉大的指揮家意大利的托斯卡尼尼從1898年開始擔任斯卡拉歌劇院音樂指導,他把這座歌劇院推上了世界頂峰。二戰期間,托斯卡尼尼拒絕在歌劇開場前演奏法東西斯國歌被撤職逃往美國。二戰期間,歌劇院被盟軍炸燬,戰後又重建,托斯卡尼尼還捐了一百萬里拉。戰後首演時,托斯卡尼尼出任指揮,演出了羅西尼的《摩西在埃及》和威爾第的《安魂曲》,轟動全世界。自從有了這座劇院,所有的歌劇作曲家都以自己的作品能在斯卡拉歌劇院首演為榮,因此,有超過三百五十部歌劇是在這座歌劇院首演的。而且,所有的歌唱家都以能在斯卡拉歌劇院登臺為榮。你聽說過的所有世界一流歌唱家都曾經在這座歌劇院唱過至少一個演出季的意大利歌劇,包括男高音卡魯索、斯苔方諾,女高音卡拉斯、苔巴爾蒂。帕瓦羅蒂1961年在倫敦作為斯苔方諾的B角上臺後初露頭角,而其後1964年在斯卡拉登臺演出《波希米亞人》中的魯道夫一舉成名。中國有一位女高音陳素娥曾經在斯卡拉歌劇院學習和演唱,演唱劇目待考。總之,米蘭斯卡拉歌劇院是愛樂人心中的聖殿之一;斯卡拉歌劇院的合唱團、芭蕾舞團和樂隊都是世界頂級,現任音樂總監是意大利指揮家夏伊(Riccardo Chailly)。我們來的這一天上演威爾第的《弄臣(Rigoletto)》,意大利著名男中音萊奧努奇唱弄臣利葛萊託,這是唱威爾第男中音最牛的,就衝著她,這場歌劇就可以說是頂級的了。演出晚八點開始,我們肯定是不能介入觀眾席了。

這座歌劇院的建築是典型的新古典主義風格,正立面二層是不帶凹槽的科林斯柱支撐的托斯卡納框架,頂層是帶有浮雕的三角楣。三角楣浮雕上是坐在四駕馬車上的太陽神,那四匹馬叫做火馬,那輛馬車叫做日輦,太陽神的名字叫赫利俄斯,不是阿波羅。日輦後面拉著車在飛的是赫利俄斯的女粉絲,叫做海洋女神克呂提厄,她追求太陽神未果,只好每天坐在地上看著太陽神駕著日輦從東跑到西,她最後變成了向日葵。

斯卡拉歌劇院對面的街心花園裡有一座達芬奇紀念碑,為什麼是達芬奇?原來達芬奇早年是在米蘭上的大學,那所學校叫做意大利理工大,肯定是屬於211或者985系列的。所以,米蘭是一定要豎起一座達芬奇像的,而且要站在斯卡拉歌劇院對面,常能聽到美妙的音樂。達芬奇的這座雕像是意大利雕塑家馬格尼(Pietro Magni)的作品,下面基座上的四座小雕像是馬格尼的四位學生的作品。下面圖片中的這座正面小雕像的作者是馬格尼的學生叫奧吉奧諾(Marco d'Oggiono),雕像下面寫著他的名字吶。

意大利賞古覽今行之一:米蘭

從這座斯卡拉歌劇院走向米蘭大廣場,以往經驗肯定要在某些深窄的小街中鑽營一番,這次可是不介,這次是經過一座大型購物中心叫做埃馬努埃爾二世長廊。

意大利賞古覽今行之一:米蘭

說是長廊,走到中心的時候你就可以恍然大悟,原來這是一座希臘十字形建築。東西南北每個方向兩邊都是高樓構成的廊道,廊道的上方是玻璃拱頂。十字中心的上面是玻璃穹窿。

意大利賞古覽今行之一:米蘭

建築的牆上裝飾的有羅馬方半柱,上面是愛奧尼科柱頭;一層門窗上面是拱券,二層窗戶上是巴洛克渦卷山花;角樓頂上有拱形山花,山花裡面不是浮雕,而是一幅畫。長廊拱頂是搖籃式,中央穹頂是古典式,都是金屬網架玻璃結構。十字中心地上有馬賽克拼成的四個盾形徽章,它們代表了當時意大利王國的四大資產:都靈、佛羅倫薩、羅馬和米蘭。

廣場的名字叫做埃馬努埃爾二世長廊,這個埃馬努埃爾二世就是十九世紀發起意大利統一運動並且得逞的那個人,他也就順理成章地坐上了意大利王國的國王寶座。埃馬努埃爾二世當上國王以後,他就讓人在這裡修建這麼一座購物中心,以便召集各路富商來此開店做生意。現在這裡充滿了大牌奢侈品專賣店、餐館和旅店,是逛吃睡的好地方。

這座拱廊建於十九世紀中葉,確切地說是1861年設計,1877年建成,建築師是猛哥你(Giuseppe Mengoni)。這個建築形式是當時新興的一種商業建築形式,類似的還有建築師威爾(Samuel Ware)於1819年在倫敦建的伯靈頓拱廊街,那座拱廊的玻璃拱頂不是搖籃式,而是連續尖拱頂。還有布魯塞爾的聖胡伯爾拱廊(1847年),聖彼得堡的帕莎拱廊(1848年)和拿波里的翁貝託一世拱廊(1890年),以及中國北京的藍色港灣。這些拱廊都是購物中心,但是米蘭的這座埃馬努埃爾二世長廊是規模最大的,也是最漂亮的,因此享譽世界。雖然它連接米蘭的兩個著名廣場,但是這座拱廊本身也是米蘭的地標之一,所以導遊要牽著我們經過這座拱廊從斯卡拉歌劇院廣場走向米蘭中心廣場。

中心廣場的中心當然也要有埃馬努埃爾二世的銅像,就是那種典型的騎大馬拎大刀 的樣子。

意大利賞古覽今行之一:米蘭

這個大廣場最早建於1330年,當時的米蘭領主阿左內下令在兩座中心教堂之間修建一個廣場,那兩座教堂都沒能堅持到現在,一座倒塌了,另一座改建成了現在的米蘭大教堂。這個中心廣場從十四世紀不斷改擴建,最後一次大規模擴建就是十九世紀由建築師猛哥你主持的,他蓋了一座拱廊,還在1896年豎起了上面這座雕像。其實,猛哥尼並沒有真正完成整個建築,1877年他在監督施工時因為被被塌方的腳手架準確擊中而殉職。整個建築是後人按照猛哥你的設計完成的。

現在我們看到的中心廣場上最重要的建築是米蘭大教堂,應該叫“米蘭天主教堂(Milan Cathedral)”。它的全稱是“米蘭聖母昇天大教堂(Santa Maria Nascente)”。

意大利賞古覽今行之一:米蘭

這座米蘭大教堂是意大利最大的教堂,聖彼得大教堂不在意大利;它也是世界第五大教堂。這是一座哥特式教堂,也是我特別想看的一座教堂。

十二世紀初法國聖丹尼修道院的蘇熱院長向當時的法國國王路易六世建議重建聖丹尼修道院教堂,這座教堂於1144年完工,這就是起源於法國的第一座哥特式教堂。哥特式教堂建築對於之前的羅曼式的改進主要有三個目的:更大的門、更高的建築和均衡的空間。聖丹尼教堂作為一種新的教堂建築風格引起了轟動,並且在始建於1163年的哥特式教堂巴黎聖母院得到了完美體現,所以巴黎聖母院是第一座完整的法國哥特式教堂。在十二世紀初這個時期,世界美術的中心仍然在意大利,意大利還都是羅曼式教堂。高傲的意大利美術家們當然看不起法國土包子,就說他們那個聖丹尼教堂是野蠻人的糙活。意大利人還是很文明的,他們不說聖丹尼教堂叫做“糙教堂”,而是稱做“哥特式”,哥特當然指的是哥特人,相當於中國人說的胡人。中國古代說“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意大利人也是對哥特式建築很不屑,就不理睬他們,不讓他們過阿爾卑斯山。但是法國胡人的哥特還是“得道多助”了,最先學習法國哥特的是英國人,建築師德桑斯於1175年開始重建坎特伯雷大教堂,就把它改造成了哥特式。我們幾年前去看了坎特伯雷大教堂,雖然經過後來的多次改擴建,但仍然保留了哥特式構造風格。法國哥特除了傳播到英國,也開始向北傳播,最典型的是1248年開始建造的科隆大教堂。我在十多年前去看過科隆大教堂,被它高聳入雲的鐘樓驚到和累到。科隆大教堂的尖頂鐘樓已經不同於早期法國哥特那樣的平頂,比如巴黎聖母院。看到哥特式建築在整個歐洲都得到推廣,高傲的意大利藝術家才開始逐漸接受這一風格,但是時間已經到了十四世紀,不僅比聖丹尼教堂晚了二百多年,比巴黎聖母院建成都晚了三十年。其實這個時候在意大利的托斯卡納已經開始了文藝復興的藝術嘗試。

米蘭大教堂是典型的意大利哥特式教堂,和法國哥特有很大不同。你看它的正立面,兩座鐘樓並不是突出的,而且每個鐘樓上邊有兩個大尖頂。法國哥特橫向是三跨,也就是在中間的正廳兩側各有一跨側廳;米蘭大教堂橫向是五跨,兩個側廳之外還有兩跨,是不是把法國露在外面的飛扶壁封閉在內部了?其實不是,飛扶壁從來就沒有在意大利出現過。這裡也沒有法國哥特招牌式的大玫瑰窗。再看它的上面。

意大利賞古覽今行之一:米蘭

巨型鏤空的三角楣就像是熊熊燃燒的火焰,這就是意大利哥特的招牌,叫做“燃燒的哥特”。正立面有十二座大尖塔,每座塔尖上都有一座耶穌門徒的立像。教堂中央穹頂之上的尖塔上是一座鍍金青銅聖母像,就是金色聖母像Madonnina。

意大利賞古覽今行之一:米蘭

屋頂上的大小尖塔一共有40座,密密麻麻像樹林一樣,非常花哨。尖塔和立牆上到處都是哥特式瘦長的人像柱,這些都是基督教聖人像。牆上佈滿卷葉裝飾,這也是哥特風格。

意大利賞古覽今行之一:米蘭

意大利賞古覽今行之一:米蘭

進去看看。先看看正廳。

意大利賞古覽今行之一:米蘭

意大利賞古覽今行之一:米蘭

哥特式連續尖拱頂。枝肋都是落在立柱頂上,而不是沿著立柱一直落到地面;立柱都是凹槽羅馬柱,而不是法國哥特式束柱。立柱的上端別出心裁地裝飾了一圈人像,他們是聖人、先知和聖經裡的其他名人。正廳高於側廳的側牆上開了很多高窗,加強採光,這是哥特風格中從羅曼建築延續下來的元素。看看中間十字交叉的祭壇和穹頂。

意大利賞古覽今行之一:米蘭

祭壇後面的華蓋。

意大利賞古覽今行之一:米蘭

再看看側廳。

意大利賞古覽今行之一:米蘭

果然是有兩層側廳,側廳立柱、頂部結構和正廳一樣。側廳裡沒有法國哥特式教堂中的盲樓和暗窗。

看看側翼,這邊是上下兩扇窗戶,上邊是一排柳葉窗;下面的窗上彩色玻璃畫是聖母昇天。

意大利賞古覽今行之一:米蘭

看看側廳裡的雕像們,某本堂主教的墓,古典主義風格。

意大利賞古覽今行之一:米蘭

另一位本堂主教的墓,巴洛克風格。

意大利賞古覽今行之一:米蘭

聖母堂後面的大彩色玻璃窗,都是聖經裡的人物和故事,這是西方人宣講聖經的主要招數之一。

意大利賞古覽今行之一:米蘭

一回身,發現牆上掛著的是十七世紀著名的佛蘭德斯巴洛克畫家凡戴克的一幅畫《狄奧多西一世到達米蘭》,這裡的狄奧多西一世是東西羅馬分裂前的最後一位羅馬帝國皇帝。

意大利賞古覽今行之一:米蘭

本堂最有名的雕塑是《被剝皮的聖巴塞洛繆》,內容無法描述,馬克阿格拉特(Marco d'Agrate)作於1562年。

意大利賞古覽今行之一:米蘭

出來的時候看了一眼正面彩色玻璃窗,左邊這幅是《三博士來拜》,右邊那幅是《聖母受胎告知》。

意大利賞古覽今行之一:米蘭

米蘭大教堂從1386年開建到1965年最後一扇大門安裝就位,前後經過了五百多年,這引起的直接結果就是這座教堂建築中各種建築藝術風格混雜在一起。我來看米蘭大教堂主要是為了觀賞法國哥特在意大利變成了什麼樣子,這是在米蘭大教堂體現得最明顯的。樓頂林立的小尖塔,鏤空的三角楣這些都是意大利“燃燒的哥特”風格,遍佈各處的瘦長人像和內部的連續尖拱頂是法國哥特風格。可是也有很多完全不同於哥特風格的結構和裝飾,首先一個就是沒有飛扶壁,這是哥特建築為了蓋得更高而增加的一種加強支撐結構,米蘭大教堂沒有飛扶壁,而是增加一座側廳來支撐主廳的高度。米蘭大教堂的正立面上沒有羅曼式傳到哥特式的內凹大門,更沒有大門側牆上那些招牌式的人像柱;再看正門上面寫有“聖母昇天(Maria Nascenti)"的羅馬門框架,這些都是典型的文藝復興元素;內部還有很多巴洛克元素,包括凡戴克的那幅畫也是巴洛克。這種混雜的藝術風格看上去確實有點驢頭不對馬嘴的感覺,因此,在美術界,評論家們對米蘭大教堂的評價並不高,有人說它“偷竊了世上各種藝術風格,也破壞了世上各種藝術風格”,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個評價還真是挺貼切。

看完了米蘭大教堂我們的米蘭遊還不算完,我們還要去看一座古堡,叫做斯福爾扎古堡。

意大利賞古覽今行之一:米蘭

這座古堡是十五世紀時的米蘭大公佛朗索瓦斯福爾紮在十四世紀米蘭領主維斯孔蒂(Galeazzo Vesconti)的一座要塞上修建的,後來又經歷過修葺和擴建,在十六和十七世紀時是歐洲最大的古堡要塞之一。我們現在看到的是最近一次是在二十世紀初由貝特拉米(Luca Beltrami)大規模重建後的結果。

上面這座塔樓是1452年由費拉萊德設計建造的,就叫做費拉萊德塔。

雖然這座城堡建於十五世紀,可是它的整體造型和裝飾體現的卻是典型的羅曼藝術風格,特別是瞭望臺下面的那一排連拱裝飾。這個羅曼風格正是十一世紀開始在米蘭所在的意大利北部倫巴底地區產生和發展起來的,看來倫巴底人還真把這個藝術風格堅持了好幾百年。大門上方有二幅浮雕,是米蘭大公佛朗索瓦家族二代公爵的形象。上面的那幅高浮雕兩邊是家族的形象畫“惡龍吃人”和遁形徽章。

看看城堡的外牆和牆角的瞭望塔,牆外有護城河。

意大利賞古覽今行之一:米蘭

外牆上也是羅曼風格的柳葉窗。你如果注意看房簷下的雉堞,它不是方方正正的,而是像開放的兩個花瓣。

意大利賞古覽今行之一:米蘭

牆角瞭望塔上還有一個下面這樣的浮雕,是集成在一起的佛朗索瓦家族形象和徽章。

意大利賞古覽今行之一:米蘭

從塔樓下的大門走進去,可以看見牆上還掛著幾座雕像,不用說,肯定是佛朗索瓦家族先人的遺像。

意大利賞古覽今行之一:米蘭

進來之後再回頭看一眼塔樓的背面。

意大利賞古覽今行之一:米蘭

看見上面那個大窗了吧?典型的羅曼風格內凹框和帶有葉形拱的柳葉窗,牆上還有很多葉蔓裝飾畫。看看後門。

意大利賞古覽今行之一:米蘭

後門外,看見一圈護城河遺蹟。

意大利賞古覽今行之一:米蘭

轉過身一看院子裡面,讓我想起西班牙格拉納達的阿爾罕布拉宮桃金娘庭院,特別是對面的那個拱廊。

意大利賞古覽今行之一:米蘭

但是這裡沒有阿爾罕布拉宮裡的穆斯林裝飾,而都是羅曼風格。

意大利賞古覽今行之一:米蘭

這個內凹窗的風格應該叫做曼努埃爾式。下面這個樓角也是曼努埃爾式。

意大利賞古覽今行之一:米蘭

這座城堡很有特色,表現了倫巴底羅曼建築風格的樣子,還是挺好看的。

在米蘭有一個遺憾,沒有去看聖母瑪麗亞感恩教堂,那裡有一幅達芬奇非常有名的壁畫,就是那幅《最後的晚餐》。據說因為這幅畫,那座教堂要提前很長時間預約,我們這種臨時抱佛腳的遊客肯定是進不去的。達芬奇在米蘭的時候頗受斯福爾扎大公器重,因此有機會在這裡完成了這副名作。

看完風景就去吃那倒黴的團餐,雖然叫做中餐,可是隻能算是意大利中餐。不過,無論怎樣也比那更倒黴的披薩和意麵強一些。吃完回酒店睡覺,明天再接著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