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3 從30年來中國城市50強的變遷,來看中國南北經濟差距情況

從30年來中國城市50強的變遷,來看中國南北經濟差距情況

1990-2018年,中國經濟經歷了有史以來最劇烈的變化。

短短三十年,經濟格局天翻地覆,其中一直不為人們所注意的就是南北經濟分化現象。雖然中國南北經濟差距從唐朝就已經開始,到宋朝南渡,南方經濟全面領先北方,但新中國建立後,由於計劃經濟的干預,尤其是東北經濟的崛起,中國經濟南北差距一度被抹平。1980年中國經濟實力最強的十座城市為上海、北京、天津、重慶、瀋陽、廣州、大連、武漢、哈爾濱、青島,南方四座,北方六座,可見當時南北經濟並無差距,北方甚至還稍勝一籌的。

到了1990年,經過十年改革開放南北經濟趨於勢均,隨後隨著開個開放的深入,天平開始傾向南方,到現在南方經濟已經全面領先北方。

對比1990年和2018年中國城市50強的變化,南北經濟分化就更為明顯!

從30年來中國城市50強的變遷,來看中國南北經濟差距情況



一、1990年中國城市50強:南方26座,北方24座,基本勢均;

2018年中國城市50強:南方31座,北方19座,南方碾壓北方;

二、1990年中國城市50強:南方GDP佔比54%,北方GDP佔比46%,基本勢均;

2018年中國城市50強:南方GDP佔比66.9%,北方GDP佔比33.1%,南方強於北方;

三、1990年中國10強城市:南方6座,北方4座(青島、哈爾濱退出十強)進本勢均;

2018年中國10強城市:南方8座,北方2座(瀋陽、大連退出十強),南方強;

四、1990年以後跌出50強的北方城市7座:大慶、保定、鞍山、邯鄲、太原、南陽、吉林,其中大慶從16名直接跌至88名,可謂劇烈變化。

1990年以後跌出50強的南方城市2座:江門、湛江,都是廣東非珠三角城市。

五、1990年以後殺入50強的北方城市3座:石家莊、洛陽、東營,石家莊是河北省會,洛陽是河南第二大城市、老工業基地,東營是資源型城市,三座城市都不出奇,最高名次石家莊第34。

1990年以後殺入50強的南方城市8座:泉州、東莞、合肥、溫州、南昌、泰州、台州、廈門,排名相對比較高,泉州、東莞、合肥都進入了全國30強屬於崛起速度最快的城市。

從30年來中國城市50強的變遷,來看中國南北經濟差距情況

泉州

從30年來中國城市50強的變遷,來看中國南北經濟差距情況

合肥

從30年來中國城市50強的變遷,來看中國南北經濟差距情況

東莞



由此可見,在過去30年間,南方經濟表現強勁於北方,南北經濟差距急劇擴大,是什麼原因造成了呢?

1、南強北弱是歷史常態

中國經濟南強北弱的格局在一千年前已經形成,這是五胡亂華、晉人南渡,靖康之恥、宋人南渡,兩次歷史劇變的結果,解放後雖然計劃經濟在短期內亂了在這個歷史常態,但一到改革開放市場經濟時代,南方經濟又快速崛起超過北方了

2、南方有更好的自然條件

南方屬於熱帶、亞熱帶氣候,溼潤多雨,利於農作物生長,而且河流縱橫,交通便利,自然條件大大優於乾旱少雨的北方。南方除山地外,都適宜人類定居,而北方有大片的荒漠、戈壁,氣候人文角度看,宜居地方總體上偏少。


3、改革開放,南方佔了先發優勢

改革開放從南方開始,廣東1979年就開始了改革開放,而北方普遍晚了3-5年時間,東三省幾乎晚了10年。改革開放初期,主要是面向香港、臺灣、東南亞華人招商引資,南方區位優勢明顯。最初的五大經濟特區,全在南方,北方一個沒有。如果當時能在大連或青島設立面向日本和韓國的經濟特區,北方的局面或許可能會好一些。

4、計劃經濟VS市場經濟

計劃經濟時代,中國走的是重化工道路,北方城市因為擁有煤炭、石油、鋼鐵等資源,在工業化初期起到了打基礎的作用,像東北的遼寧省曾經一度被稱為“遼老大”。但是這種資源依賴性的重化工經濟模型,卻在我國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慢慢遭遇了結構老化、產能過剩、環境汙染等問題,一些城市甚至陷入了資源枯竭的困境,產業轉型非常艱難。這些行業偏向國企,效率低,競爭力不夠也不一定會淘汰出局。改革開放以來,北方重工業體系經歷了兩次危機,一次是上世紀90年代末期,第二次是前幾年四萬億經濟刺激結束之後,第一次東三省經濟陷入困境,第二次讓山東、河北經濟增速減弱。

而南方卻抓住了市場經濟和加入WTO的機會,講究競爭,優勝劣汰,減少干預。各省民營經濟大放異彩:江蘇有蘇南模式,廣東有深圳模式,浙江有溫臺模式,福建有泉州晉江模式……

同時,以現代製造業為主的南方地區,還在不斷地推進產業升級,像廣東、浙江、江蘇等地大力推動互聯網、人工智能、智能製造的發展;而四川、重慶、貴州、湖北、安徽等中西部省份,則是承接了部分東部的產業轉移,形成了產業的良性循環。

從30年來中國城市50強的變遷,來看中國南北經濟差距情況


想要改變現狀,第一最重要的是改變解放思想,尤其是要改變官本位思想,多發展民營經濟。第二,偏向計劃的經濟相對是缺乏活力和競爭力的,一定要轉到偏向市場的軌道上來,重視創新,重視競爭力,重視企業家。政府和各個市場主體等都講法治,企業家放心投資創業,以北方資源、市場、人力素質等各個情況來看,還是可以全面振興起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