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5 吳昌碩與齊白石:藝術大師之間的恩怨情仇

“青藤雪個遠凡胎,

老缶衰年別有才。

我欲門下為走狗,

三家門下轉輪來。”

——齊白石

清末民國時期的中國,在政治上是積貧積弱,但從側面刺激了中國文化思想的繁榮,又呈現了一個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時代。在書畫藝術領域,湧現了一批功底與內涵兼具的藝術家,其中以齊白石、張大千、徐悲鴻、吳昌碩、潘天壽、黃賓虹、林風眠、李苦禪、李可染、黃胄為代表的十大畫家,更是將中國近現代畫壇推向了一個嶄新的高度。

在這十大畫家中,有兩位藝術大師可謂風格類似,早年惺惺相惜,晚期又“隔空互懟”,真可謂棋逢對手,將遇良才。

這兩位藝術大師就是鼎鼎有名的吳昌碩與齊白石。

吳昌碩與齊白石:藝術大師之間的恩怨情仇

吳昌碩、齊白石二先生像

吳昌碩(1844—1927),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碩,又署倉石、蒼石,別號倉碩、老蒼、老缶、苦鐵、大聾、缶道人、石尊者等。浙江省孝豐縣鄣吳村(今湖州市安吉縣)人。晚清民國時期著名國畫家、書法家、篆刻家,“後海派”代表,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長,與任伯年、蒲華、虛谷合稱為“清末海派四大家”。

齊白石(1864—1957),原名純芝,字渭青,號蘭亭,後改名璜,字瀕生,號白石、白石山翁、老萍、餓叟、借山吟館主者、寄萍堂上老人、三百石印富翁,祖籍安徽宿州碭山,生於湖南長沙府湘潭(今湖南湘潭)。近代著名篆刻家、書法家、畫家、文學家,建國後任首屆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中央美術美術學院名譽教授、中國畫院名譽院長等。

吳昌碩與齊白石:藝術大師之間的恩怨情仇

吳昌碩花鳥作品

吳昌碩與齊白石:藝術大師之間的恩怨情仇

齊白石花鳥作品

吳昌碩與齊白石:藝術大師之間的恩怨情仇

吳昌碩《秋色斕斑圖》

吳昌碩與齊白石:藝術大師之間的恩怨情仇

齊白石《紅柿》

吳昌碩的起點比較高,至少比齊白石要高。

幼年的吳昌碩出生於一個讀書人家,少時就隨其父讀書,入學過鄰村的私塾,尚不及弱冠之年,就表現出對篆刻的興趣。21歲時就考中了秀才,其後往來上海、蘇州、杭州等地,與任薰、楊峴、沈石友、任伯年、吳大澄、梅蘭芳等為友,門下弟子云集如諸樂三、陳師曾、潘天壽、沙孟海等,無不為日後中國藝壇大家。

吳昌碩與齊白石:藝術大師之間的恩怨情仇

吳昌碩《牡丹湖石》

吳昌碩與齊白石:藝術大師之間的恩怨情仇

吳昌碩《菊石圖》

吳昌碩與齊白石:藝術大師之間的恩怨情仇

吳昌碩《篆書五言聯》

反觀齊白石則顯得“底氣不足”。出自中農家庭,早年曾以木匠為生,懷揣一部殘缺本的《芥子園》,自學繪畫,從未上過正規學堂。三十多歲才拜當地的書畫家胡沁園、陳少蕃為師,一邊學習詩文,一邊學習繪畫,在兩位老師的幫助下才逐漸脫離木匠生活。五十多歲開始北漂生活,在北京以賣畫為生,但畫價較低。

吳昌碩與齊白石:藝術大師之間的恩怨情仇

齊白石《荷香圖》

吳昌碩與齊白石:藝術大師之間的恩怨情仇

齊白石《放牛》

吳昌碩與齊白石:藝術大師之間的恩怨情仇

齊白石《行書》

初到北京,齊白石的畫價較低是有其自身原因的,其審美趨向是一主要因素。

齊白石一向追求八大山人那種孤高清絕而又冷逸無塵的繪畫風格。這種風格如果沒有文人畫的傳統審美和對時代、時勢的共鳴,是很難獲得大眾的認可的。

吳昌碩與齊白石:藝術大師之間的恩怨情仇

八大山人《松鶴圖》

吳昌碩與齊白石:藝術大師之間的恩怨情仇

八大山人《花鳥長卷》

在這種情況下,齊白石的畫的確很難打開京城的書畫市場。

有幸的是,不久之後的齊白石與吳昌碩門下弟子陳師曾相訂交,在陳師曾的建議下改變畫風,“衰年變法”。變法中的齊白石開始遠離八大畫風,轉而將目光放在徐渭和石濤的身上。

吳昌碩與齊白石:藝術大師之間的恩怨情仇

徐渭《墨牡丹》

吳昌碩與齊白石:藝術大師之間的恩怨情仇

徐渭《墨荷》

吳昌碩與齊白石:藝術大師之間的恩怨情仇

石濤《水仙》

吳昌碩與齊白石:藝術大師之間的恩怨情仇

石濤《花卉》

而這與吳昌碩有異曲同工之妙。吳昌碩在繪畫上廣採徐渭、八大山人、石濤和揚州八怪等諸家之長,將書法中的篆籀之法融入畫卷之中,充滿了金石氣息,整個畫面雄健樸拙之氣撲面而來,令人為之三嘆。

吳昌碩與齊白石:藝術大師之間的恩怨情仇

吳昌碩《秋菊牡丹圖》

吳昌碩與齊白石:藝術大師之間的恩怨情仇

吳昌碩《薔薇芭蕉圖》

吳昌碩與齊白石:藝術大師之間的恩怨情仇

吳昌碩《紅荔圖》

有了這層藝術淵源,齊白石自然也將吳昌碩列為師法的對象之一,在吳昌碩極具金石味和色彩纖濃的大寫意畫風的薰染下,開創了屬於齊白石自己的“紅花墨葉一派”。從現有的齊白石畫作來看,裡面確實也能看到吳昌碩風格的影子。

吳昌碩與齊白石:藝術大師之間的恩怨情仇

吳昌碩《富貴花開》

吳昌碩與齊白石:藝術大師之間的恩怨情仇

吳昌碩 《把酒執螯看菊花》

吳昌碩與齊白石:藝術大師之間的恩怨情仇

齊白石《壽酒》

吳昌碩與齊白石:藝術大師之間的恩怨情仇

齊白石《菊花草蟲》

齊白石雖然在年紀上與吳昌碩整整相差二十歲,但是通過個人的努力和過人的天賦,仔細研究前輩的畫作,參透畫理,把吳昌碩雄渾爛漫的大寫意風格融入自己的作品中,並親自寫信給吳昌碩,懇請前輩吳先生為自己定“潤格”,文章開頭便是齊白石為吳昌碩所作的讚美詩句,以表示自己心中對吳昌碩的傾慕之情。

吳昌碩與齊白石:藝術大師之間的恩怨情仇

吳昌碩《葫蘆》

吳昌碩與齊白石:藝術大師之間的恩怨情仇

齊白石《葫蘆》

盛讚之下,吳昌碩興奮地為齊白石書寫了“潤格”,並對其詩書畫印都作出了極高的評價。

“齊山人瀕生為湘綺高弟子,吟詩多峭拔語。其書畫墨韻孤秀磊落。兼善篆刻,得秦漢遺意。曩經樊山評定,而求者踵相接,更覺手揮不暇。

......(文略),為特重訂如左。

庚申歲暮,吳昌碩,年七十七。”

書信往來的訂交為吳、齊二大師起了個好的開頭。

吳昌碩與齊白石:藝術大師之間的恩怨情仇

吳昌碩《四時花鳥條屏》

吳昌碩與齊白石:藝術大師之間的恩怨情仇

齊白石《四條屏》

1922年,在日本東京舉辦了“第二回中日繪畫聯合展覽”,陳師曾將齊白石的畫也帶上了這次的展覽會,在國際舞臺上初來乍到的齊白石出乎意料地獲得了空前的好評,他所有的畫全部被一搶而空,即使抬高價格也依然倍受追捧。

而其他同場出售的畫家作品,如中國畫學研究會發起者之一的陳半丁和西泠印社的社長吳昌碩,反而受到冷落,竟然遠不如齊白石的畫暢銷。

吳昌碩與齊白石:藝術大師之間的恩怨情仇

吳昌碩《山水》

吳昌碩與齊白石:藝術大師之間的恩怨情仇

吳昌碩《草篆七言聯》

吳昌碩與齊白石:藝術大師之間的恩怨情仇

齊白石《牽牛蜻蜓》

吳昌碩與齊白石:藝術大師之間的恩怨情仇

齊白石《花卉書法》

對此,自感倍受委屈的吳昌碩點評道“北方有人學我皮毛,竟成大名”。

別人的抨擊,齊白石都能坦然一笑對之,唯獨吳昌碩的譏評讓齊白石如哽在喉。

1924年齊白石刻了一方“老夫也在皮毛類”的印章,邊款“老夫也在皮毛類,乃大滌子句也。餘假之制印。甲子,白石並記。”

齊白石借用石濤的名言來回應吳昌碩,傾吐心中的鬱壘之氣,在齊白石二十年代中晚期到三十年代的畫作上,大多蓋有此印。

吳昌碩與齊白石:藝術大師之間的恩怨情仇

齊白石鈐印“老夫也在皮毛類”

臨末還賦詩一首,算作答覆:

“皮毛襲取即工夫,習氣文人未易除。

不用人間偷竊法,大江南北只今無。”

——齊白石《夢大滌子》

經此一“劫”,齊白石不再提及當年有學過吳昌碩之畫的歷史,在其晚年還私下對老友胡佩衡說自己“一生沒有畫過吳昌碩”。

吳昌碩與齊白石:藝術大師之間的恩怨情仇

吳昌碩《紫藤》

吳昌碩與齊白石:藝術大師之間的恩怨情仇

齊白石《紫藤蜜蜂》

吳昌碩去世後,早已定居北京的齊白石最終名滿天下,時人並稱二人為“北齊南吳”。齊白石心裡到底是對吳昌碩作何感想的呢?在他晚年一張畫上的題款可以找到答案。

“青藤(徐渭)、雪個(八大山人)、缶庵(吳昌碩)三家門下齊白石老人,他日能為走狗否?”

也已垂垂老已的齊白石始終都是將吳昌碩視作老師的。

吳昌碩與齊白石:藝術大師之間的恩怨情仇

吳昌碩《繁英垂紫玉》

吳昌碩與齊白石:藝術大師之間的恩怨情仇

齊白石《豐年》

自古有“文人相輕”一說,吳昌碩作為畫壇巨擘,將書法和繪畫用金石氣統一起來,更顯樸拙天然,色彩在豔麗的基礎上用“複色法”添補,給人以厚重渾濁之感。而齊白石作為後起之秀也不遑多讓,他在吳昌碩大寫意的基礎上進一步提純,變雄健為雅緻,易蒼樸為清新,做到雅俗共賞,充滿了天真爛漫的生命活力。吳、齊二位大師在近現代花鳥大寫意畫領域各佔半壁江山,既有互敬又有紛爭,更顯得人格的真實與可愛,這也與二人胸中灑落的性情遙相呼應。

吳昌碩與齊白石:藝術大師之間的恩怨情仇

吳昌碩《枇杷水仙》

吳昌碩與齊白石:藝術大師之間的恩怨情仇

吳昌碩《歲朝清貢》

吳昌碩與齊白石:藝術大師之間的恩怨情仇

齊白石《花鳥》

吳昌碩與齊白石:藝術大師之間的恩怨情仇

齊白石《貝葉草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