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7 龍文區:“綠色引擎”推動沿九十九灣和西溪、北溪濱水地帶等開發


龍文區:“綠色引擎”推動沿九十九灣和西溪、北溪濱水地帶等開發


生態龍文夜景璀璨 遊斐淵 攝


溪山勝景、奇石秀峰、壑巖幽洞、雲洞煙雨,這一筆大開大合,描摹的是充滿詩意的生態畫卷;蜿蜒流淌的九十九灣,從遠古款款而來,那一道曲曲折折,勾勒出水與山、綠與人相融相生的和諧樂章。


這方自然饋贈的山水和人居佳境,既是龍文發展的優勢和底氣,也是龍文人傾力呵護的對象。保護生態環境、建設生態文明,一直是龍文經濟發展、城市建設的“關鍵詞”和“主題曲”。



龍文區:“綠色引擎”推動沿九十九灣和西溪、北溪濱水地帶等開發


閩南水鄉,推窗即景。 李傑 攝


閩南水鄉風光好 


紅磚白石、明豔動人,燕尾上翹、斜入高天……走在龍文區九十九灣閩南水鄉示範段的石板路上,古厝的“頂上風光”總能成為最引人注目的部分,抬頭望著,憶起彼時,如燕歸巢,鄉下的阿公阿嬤,總這樣張開雙手歡迎兒孫歸家。


今日,眼前亦是庭院人家、水穿街巷,花樹搖曳、流水潺潺,不時有白鷺飛過,泛著生活的溫情,撩起遊人、路人的鄉愁,“原來,原鄉的風景,就在身邊,水!(閩南語:漂亮)”


這裡的“水”早已有之。龍文地處漳州東大門,九龍江主幹流北溪、西溪呈“V”字形在這裡彙集,貫穿城區南北的九十九灣,一頭牽著北溪,一頭連著西溪。


近年來,以內河水環境治理為切入點,落實“河長制”,打造“智慧河長”,採取控源截汙、清淤疏浚、引入活水、拆佔拆違、生態護坡、綠化景觀提升等綜合措施,啟動開發建設“閩南水鄉”特色小鎮項目和湘橋歷史文化名村,推進沿線歷史遺蹟、美麗鄉村、民居古厝、田園菜畦、生態溼地等自然人文資源連點成線,龍文念活了生態文明建設的一本經,“城市建設進入‘水鄉時代’”,書寫著“水清、河暢、岸綠、景美、業興”發展的清晰脈絡。


治水活水,建設內林、湘橋泵站,打通北溪、西溪,龍文還努力促進水系相連,由“V”字形向“A”字形轉變,讓水脈貫通、氣脈連通。


城到哪裡、水到哪裡、景觀到哪裡。“我的夢想是一條河流,它輕輕地從北溪走來,流過內林街,吻過田野、水塘和荔枝林,流過香火繚繞的覺皇寺,穿過數百年的晨鐘暮鼓,盈盈地蜿蜒了九十九個彎,款款地流進古村湘橋……”



龍文區:“綠色引擎”推動沿九十九灣和西溪、北溪濱水地帶等開發


西溪親水公園 羅錦光 攝


日新月異新城起


城市發展,交通“開道”。修擴建主次幹道,打通斷頭路,從“一橫一縱”到“九橫十縱”,再到“十橫十一縱”,龍文逐步拉大城區“骨架”,暢通城區“動脈”。 同時,疏通“毛細血管”,實現“村村通”,讓每一條農村公路成為一條美麗的風景線,成為百姓致富的生命線;貫通“大動脈”,對接“大交通”,加快建設聯十一線、聯六線等國省幹線龍文段以及東環城路。


一項項道路工程,內暢外聯,不僅推動了龍文的發展,更為城市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將整個龍文連為一體,有力增強了龍文的輻射力和帶動力。


一座座水綠交融的濱水型、生態型新家園也正在崛起。


“這是我們的新家,多面環水,九十九灣蜿蜒而過,堪稱風水寶地,還配套有小學、幼兒園等。”今年7月,選完房的陳大爺一臉滿足。


像上述鴻浦豪園安置房一樣,把“黃金地”用在民生上,把好地段留給民生工程,在龍文已是常態。從“有其房”到“優其居”,從宜居到樂居,是居民的期盼,是政府努力的方向。“通過‘重建過程’,改善人居環境、實現土地集約利用,同時提升城市品質、讓拆遷戶全面感受社會變革及城市變遷給他們帶來的實惠。”區主要領導表示。


據悉,“十三五”期間,龍文將實施近400個、總投資近2300億元的重大項目,加快建設“一軸、兩帶、六大板塊”,堅持“宜居城市”“海綿城市”理念,推動沿九十九灣和西溪、北溪濱水地帶等重點區域開發,建設一批高檔社區、總部集中區、繁華商業區,通拓城市發展空間。


內外兼修顏值高


步步皆詩意、處處是美景。龍文十分注重把生態作為城市的主底色來打造,把好山好水好風光充分融入城市——


雲洞巖風景區、龍文塔森林公園、植物園等,形成城市外圍森林圈,讓“森林擁抱城市”; 獲評國家人居環境範例獎的西溪親水公園,佔地1600畝的碧湖生態園,生態綠道等,讓“森林走進城市”;九十九灣花溪,人民廣場四季花海、英橋花海等,讓龍文在處處見綠的同時,處處飛花。


“綠水環繞、青山依偎、城在林中、人在花中”,龍文還大力引進實力雄厚的企業開發建設園林小區、智能小區、節能小區、生態小區。目前,龍文建成區綠地率達到41.9%,城鎮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到24.88平方米。


而在該區的68個機關單位、62個居民小區,隨著194座“垃圾分類生態流轉屋”的落地,上千個分類垃圾桶的“安家”,垃圾分類投放,已成為不少人每天的“必修課”。


如是,“面子”光鮮,也離不開“裡子”強健。龍文持續開展農村“一革命四行動”及村莊截汙項目,建設美麗鄉村,村莊垃圾治理實現市場化運作,城鄉人居環境進一步優化改善。加大文明城區創建,龍文中心城區全面實行市場化、機械化保潔。在全市率先開展“門前三包”示範區創建和垃圾分類試點,建立以“街長制”促進“街長治”工作新機制,並率先以政府購買服務方式聘請“民間街長”,以紮實的作風、“繡花”的功夫,讓城區更加文明美麗。


點綠成金業更興 


生態帶動龍文環境、城市形象品位等全方位提升,也為富美新龍文的產業發展添上絢麗多姿的一筆,為百姓帶來更多生態福祉。


風從北溪吹來,正是迎著這風,當年先人揚帆遠洋闖蕩,捕魚謀生,亦是在這裡上岸。如今,每年,來自各個國家和地區的選手歡聚郭坑鎮,在東溪福建山地自行車運動訓練競賽基地,參加國際山地自行車邀請賽,感受“林中追風”。


以此為契機,郭坑正大力發展休閒康養產業,計劃通過扶持一批如霞貫雙溪生態農莊、東溪農場、洛濱村富美鄉村等精品旅遊項目,讓遊客進得來、留得住、玩得好、住得下。


把好生態變成生產力,體育+旅遊,是龍文的主動選擇之一。踐行綠色發展,龍文遠不止於此:積極發展生態工業,堅持抓好項目准入,嚴把產業政策關、資源消耗關、環境保護關,實現產業項目好中選優;投建天然氣能源站(分佈式)項目,落實節能減排、加快企業轉型升級,有效解決工業園區企業用熱需要,減輕燃煤汙染物排放壓力;深入開展“三鐵治汙、提升三質”,實現全區生豬禁養、礦砂禁採、膠合板禁產,基本消除黑臭水體,全區飲用水水源地水質100%達標,國考斷面水質穩定達標;推行綠色拆除,落實“六有”降塵措施,全面關停10蒸噸以下燃煤鍋爐,加大渣土車、柴油貨車、餐飲油煙治理,整治“散、亂、汙”企業,空氣優良率90%……


產業變綠,綠變產業,得益於多年的生態定力,龍文推進生態文明的腳步越發清晰、“綠色引擎”的動能越發強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