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7 龙文区:“绿色引擎”推动沿九十九湾和西溪、北溪滨水地带等开发


龙文区:“绿色引擎”推动沿九十九湾和西溪、北溪滨水地带等开发


生态龙文夜景璀璨 游斐渊 摄


溪山胜景、奇石秀峰、壑岩幽洞、云洞烟雨,这一笔大开大合,描摹的是充满诗意的生态画卷;蜿蜒流淌的九十九湾,从远古款款而来,那一道曲曲折折,勾勒出水与山、绿与人相融相生的和谐乐章。


这方自然馈赠的山水和人居佳境,既是龙文发展的优势和底气,也是龙文人倾力呵护的对象。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一直是龙文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的“关键词”和“主题曲”。



龙文区:“绿色引擎”推动沿九十九湾和西溪、北溪滨水地带等开发


闽南水乡,推窗即景。 李杰 摄


闽南水乡风光好 


红砖白石、明艳动人,燕尾上翘、斜入高天……走在龙文区九十九湾闽南水乡示范段的石板路上,古厝的“顶上风光”总能成为最引人注目的部分,抬头望着,忆起彼时,如燕归巢,乡下的阿公阿嬷,总这样张开双手欢迎儿孙归家。


今日,眼前亦是庭院人家、水穿街巷,花树摇曳、流水潺潺,不时有白鹭飞过,泛着生活的温情,撩起游人、路人的乡愁,“原来,原乡的风景,就在身边,水!(闽南语:漂亮)”


这里的“水”早已有之。龙文地处漳州东大门,九龙江主干流北溪、西溪呈“V”字形在这里汇集,贯穿城区南北的九十九湾,一头牵着北溪,一头连着西溪。


近年来,以内河水环境治理为切入点,落实“河长制”,打造“智慧河长”,采取控源截污、清淤疏浚、引入活水、拆占拆违、生态护坡、绿化景观提升等综合措施,启动开发建设“闽南水乡”特色小镇项目和湘桥历史文化名村,推进沿线历史遗迹、美丽乡村、民居古厝、田园菜畦、生态湿地等自然人文资源连点成线,龙文念活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一本经,“城市建设进入‘水乡时代’”,书写着“水清、河畅、岸绿、景美、业兴”发展的清晰脉络。


治水活水,建设内林、湘桥泵站,打通北溪、西溪,龙文还努力促进水系相连,由“V”字形向“A”字形转变,让水脉贯通、气脉连通。


城到哪里、水到哪里、景观到哪里。“我的梦想是一条河流,它轻轻地从北溪走来,流过内林街,吻过田野、水塘和荔枝林,流过香火缭绕的觉皇寺,穿过数百年的晨钟暮鼓,盈盈地蜿蜒了九十九个弯,款款地流进古村湘桥……”



龙文区:“绿色引擎”推动沿九十九湾和西溪、北溪滨水地带等开发


西溪亲水公园 罗锦光 摄


日新月异新城起


城市发展,交通“开道”。修扩建主次干道,打通断头路,从“一横一纵”到“九横十纵”,再到“十横十一纵”,龙文逐步拉大城区“骨架”,畅通城区“动脉”。 同时,疏通“毛细血管”,实现“村村通”,让每一条农村公路成为一条美丽的风景线,成为百姓致富的生命线;贯通“大动脉”,对接“大交通”,加快建设联十一线、联六线等国省干线龙文段以及东环城路。


一项项道路工程,内畅外联,不仅推动了龙文的发展,更为城市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将整个龙文连为一体,有力增强了龙文的辐射力和带动力。


一座座水绿交融的滨水型、生态型新家园也正在崛起。


“这是我们的新家,多面环水,九十九湾蜿蜒而过,堪称风水宝地,还配套有小学、幼儿园等。”今年7月,选完房的陈大爷一脸满足。


像上述鸿浦豪园安置房一样,把“黄金地”用在民生上,把好地段留给民生工程,在龙文已是常态。从“有其房”到“优其居”,从宜居到乐居,是居民的期盼,是政府努力的方向。“通过‘重建过程’,改善人居环境、实现土地集约利用,同时提升城市品质、让拆迁户全面感受社会变革及城市变迁给他们带来的实惠。”区主要领导表示。


据悉,“十三五”期间,龙文将实施近400个、总投资近2300亿元的重大项目,加快建设“一轴、两带、六大板块”,坚持“宜居城市”“海绵城市”理念,推动沿九十九湾和西溪、北溪滨水地带等重点区域开发,建设一批高档社区、总部集中区、繁华商业区,通拓城市发展空间。


内外兼修颜值高


步步皆诗意、处处是美景。龙文十分注重把生态作为城市的主底色来打造,把好山好水好风光充分融入城市——


云洞岩风景区、龙文塔森林公园、植物园等,形成城市外围森林圈,让“森林拥抱城市”; 获评国家人居环境范例奖的西溪亲水公园,占地1600亩的碧湖生态园,生态绿道等,让“森林走进城市”;九十九湾花溪,人民广场四季花海、英桥花海等,让龙文在处处见绿的同时,处处飞花。


“绿水环绕、青山依偎、城在林中、人在花中”,龙文还大力引进实力雄厚的企业开发建设园林小区、智能小区、节能小区、生态小区。目前,龙文建成区绿地率达到41.9%,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24.88平方米。


而在该区的68个机关单位、62个居民小区,随着194座“垃圾分类生态流转屋”的落地,上千个分类垃圾桶的“安家”,垃圾分类投放,已成为不少人每天的“必修课”。


如是,“面子”光鲜,也离不开“里子”强健。龙文持续开展农村“一革命四行动”及村庄截污项目,建设美丽乡村,村庄垃圾治理实现市场化运作,城乡人居环境进一步优化改善。加大文明城区创建,龙文中心城区全面实行市场化、机械化保洁。在全市率先开展“门前三包”示范区创建和垃圾分类试点,建立以“街长制”促进“街长治”工作新机制,并率先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聘请“民间街长”,以扎实的作风、“绣花”的功夫,让城区更加文明美丽。


点绿成金业更兴 


生态带动龙文环境、城市形象品位等全方位提升,也为富美新龙文的产业发展添上绚丽多姿的一笔,为百姓带来更多生态福祉。


风从北溪吹来,正是迎着这风,当年先人扬帆远洋闯荡,捕鱼谋生,亦是在这里上岸。如今,每年,来自各个国家和地区的选手欢聚郭坑镇,在东溪福建山地自行车运动训练竞赛基地,参加国际山地自行车邀请赛,感受“林中追风”。


以此为契机,郭坑正大力发展休闲康养产业,计划通过扶持一批如霞贯双溪生态农庄、东溪农场、洛滨村富美乡村等精品旅游项目,让游客进得来、留得住、玩得好、住得下。


把好生态变成生产力,体育+旅游,是龙文的主动选择之一。践行绿色发展,龙文远不止于此:积极发展生态工业,坚持抓好项目准入,严把产业政策关、资源消耗关、环境保护关,实现产业项目好中选优;投建天然气能源站(分布式)项目,落实节能减排、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有效解决工业园区企业用热需要,减轻燃煤污染物排放压力;深入开展“三铁治污、提升三质”,实现全区生猪禁养、矿砂禁采、胶合板禁产,基本消除黑臭水体,全区饮用水水源地水质100%达标,国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推行绿色拆除,落实“六有”降尘措施,全面关停1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加大渣土车、柴油货车、餐饮油烟治理,整治“散、乱、污”企业,空气优良率90%……


产业变绿,绿变产业,得益于多年的生态定力,龙文推进生态文明的脚步越发清晰、“绿色引擎”的动能越发强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