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潛艇在海里,怎麼判斷前方的情況?比如前方有巨大海帶群怎麼看到?

不隨波逐流De觀點


潛艇在水下航行時,對於前方的探測主要是通過聲吶來實現,我們知道普通的無線電信號和雷達電磁波都不能穿透海水,潛艇聲吶是唯一的一個探測手段,聲吶和雷達功能類似,只不過是傳播的介質不同而已,雷達是空氣中傳播,聲吶是水中傳播,原理都是波束碰到目標體後回傳回來。潛艇聲吶會發出聲波信號,當碰到障礙物時反射回來,如果聲吶信號發射出去沒有回聲,證明前面一定距離內沒有任何障礙物。如果接收到了聲吶回傳信號就證明有障礙物了,聲音信號間隔越短證明距離障礙物越近。潛艇就是這樣來判斷前方是否有障礙物的,也是這樣來搜索敵方潛艇的。




上圖就是潛艇聲吶作用圖,潛艇身體上有探測前方、兩側、上下的聲吶設備,現在的聲吶設備通過計算機就可以實現屏幕顯示,能夠感知到障礙物的位置、距離、性質、大小等等信息,聲吶就是潛艇的耳朵,通過把聽到的信號經過計算機處理變成可視信號,潛艇也就等於有了眼裡。潛艇的聲吶雖然好用,但也不能總用,這一點和戰鬥機火控雷達一樣,誰先開啟雷達誰先暴露位置,潛艇更是如此。潛艇如果不開啟聲吶不就成了瞎子了嗎?沒這麼簡單。潛艇上的聲吶有兩種模式,一個是主動聲吶,也就上面兔哥所講的,還有一個就是被動聲吶,被動聲吶和戰鬥機上面的雷達告警裝置原理一樣,本身不打開雷達,但能接受雷達信號,判斷出目標位置。潛艇被動聲吶也是這樣的,被動聲吶既能接受對方聲吶信號,也能接受障礙物所產生的聲波信號。海水是湧動的,很多障礙物與海水摩擦會發出聲音信號,潛艇被動聲吶能夠接收到這些水聲信號,通過計算機解算出地形,障礙物的距離和大小特徵。


如果海水風平浪靜怎麼辦,有辦法,潛艇都有一個航路規劃路線,有一個活動範圍,並不是進入海里就像魚兒一樣撒開花的瞎跑,而是有一個路線和航行區域,這些區域都是提前經過探測的,有海底地形圖。我們總是能聽到什麼海洋科考船,海洋探測船等等,很多都是幹這個的,海底地形圖屬於絕對機密,潛艇又是怎麼做到自己在哪裡的呢?一個是老方法,羅盤,類似於指北針,這也是所有船舶普遍使用的。羅盤導航也就是現在慣性導航的一部分,不過潛艇上的慣性導航儀和計算機是組合使用的,把航行角度度經過計算顯示出來。慣性導航儀由潛艇上的加速度計,測出潛艇運動的加速度,通過計算機解算出航速,航程,同時解算出潛艇所在的經緯度、縱橫搖角、速度、航行距離和航向等導航參數。潛艇航行深度主要是深度表,類似於壓力錶,潛艇不同深度海水壓力不同,並不是一個複雜的東西。慣性導航儀有一個缺點,就是產生累積偏差,需要修正,常規動力潛艇航程近,而且上浮時間多,能夠通過衛星導航進行修正,或是通過無線電導航儀進行修正,核潛艇長時間呆在水裡怎麼辦呢?


目前長波臺是潛艇導航、通訊的利器,核大國都有長波臺,長波臺是唯一的能夠實現水下通訊、導航等等任務的電臺,能夠對一萬海里以上航程的核潛艇進行導航、定位、通訊,潛艇不需要浮出水面就可以進行信號接收。不過長波臺可不是誰都玩得起的,造價高昂。下面說說題目所謂的海帶對潛艇的影響;首先海帶能夠食用,既然能食用也就不會是硬物,海帶是一種水生植物,通常是淺海水域,並且是成片的生長。海帶生長的地方潛艇很少去,即便去了也無所謂,海帶很柔軟,也很脆弱,特別容易斷,對潛艇造成不了傷害。對於潛艇而言,海帶並不可怕,而一些漁網,繩索更讓潛艇害怕,這些東西能夠纏住潛艇的螺旋槳,一但被纏住就會使潛艇推動效率降低,並且噪音增加,更重要的是能使螺旋槳失去作用。潛艇很少去招惹海帶,不會跑淺水裡面去,海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工養殖海帶的設備,都是很多的繩索什麼的,這些東西最好不去招惹。潛艇能夠通過海底地形圖,主動聲吶和被動聲吶探測到海帶的存在,但探測海帶真不是潛艇乾的活,潛艇吃飽了撐的跑海邊抓海帶去。


兔哥42928


潛艇進入幾百米深的水底,這是一個沒有光的世界,有人把潛航形象地比喻為“雙目失明的武林高手”,那麼它是如何做到的呢?正像汽車有道路,飛機有航線,深海亦有海圖,哪裡能活動,哪裡不能去,基本上一清二楚,就可以來去自如。

地球已經數字化,包括海底世界。航圖勘察得越詳細,盲點和未知區域越少,潛艇活動則越自由。出發之前,先規劃航跡,依照海圖和時鐘來算出走出多遠。

有一個陀螺儀來定出方位,對未知海域要靠聲吶來探明地形和周圍不明物體。說是這麼說,聲吶技術不高的話,即對物體性能不明,則遭遇到不測的情況就會增多。

先說明一點,一般潛艇是不開主動聲吶的,在探測的同時,也被被對方潛艇所探測。航行主要靠的是慣性導航(陀螺儀)+海圖+固定航路。陀螺儀是保證不偏離航線的關鍵,海圖即探測好的各種航線,選擇哪一條航路是為了執行任務。那麼偏離航路,或為了執行特定任務,對還沒有完成精細化的航路,未知的海域,就只能依靠聲吶和雷達,來探明情況了。

(水下的海帶森林)

或問對巨大的海帶群,看得清嗎?答案是肯定的。水裡是生物還是植物,是山體還是鋼鐵,都是清楚的,問題是很細的尼龍繩就很難探查到。人工養植的海帶群,都設有無數條尼龍繩,潛艇的螺旋漿一帶被纏上,即會失去動力而無法航行,因是局座的判斷,言之成理。順帶說一句,懷疑精神是推動科學進步的永動機,但懷疑一切,包括懷疑我們的裝備專家,是非常有害的。


魂舞大漠


潛艇在水下航行時,對於航線的判斷是非常重要的。水下世界情況複雜,海底的環境、洋流變化、暗礁險灘以及各種障礙物都會對潛艇的航行造成嚴重的影響。由於海水的影響,目前潛艇航行的主要方法還是依靠海圖、固定航路,以及聲納和陀螺儀等設備。

海圖實際上就是水下的地圖,自從人類開始在海洋上活動以來,海圖就是最可靠的導航手段。與地圖一樣,海圖也是不斷進行測繪得到的。海圖製作的越精準越詳細,潛艇在航行過程中對於海底情況的瞭解也就越多,航行也就越安全。目前,隨著數字技術的發展,海圖也在朝著數字化的方向發展。同時各國對於水下測量和測繪都非常重視,獲得了這些數據,就可以全面掌握海底的環境,可以為潛艇航行提供極大的便利。

固定航路其實也很好理解,就是通過已準確勘探測繪的水下通路。相關的水下航路信息已經探明,並且非常時候艦艇通過的路線,在這樣的航路上行駛可以說是非常的安全。而且在固定的航路上,很多影響水下環境的活動都是被禁止的。比如,人工養殖海洋植物和海洋經濟作物之類的活動都有嚴格的限制。

上面兩種方式大多是針對已知海域的,但潛艇在作戰時不可能都在已知海域。那麼如果在未知海域,就要靠潛艇裝備的聲納和陀螺儀了。陀螺儀其實是慣性導航系統的一部分,它主要是由用於判斷潛艇自身的姿態和方位。由於潛艇在水下航行並不會是四平八穩的,所以能夠及時調整自己的姿態就非常重要了。而聲納則是潛艇瞭解前方航行情況的重要設備,海水中聲音具有很快的傳播速度,比空氣中要快很多,所以非常適合用於水下探測和識別。潛艇通過發射和接受聲納發出的聲波,就可以探明前方的海底情況,發現敵方的潛艇和軍艦等。潛艇在航行中為保持隱蔽性,通常會開啟探雷和航行規避聲納,這種聲納可以準確識別前方的水雷和障礙物,精度很高,可以有效保證潛艇的航行安全。像巨大海帶群這樣的水下植物,是可以有效發現並進行規避的。

不過,潛艇對於那些水中漂浮的漁網、繩索等探測能力不足,當發現它們的時候,潛艇很有可能已經纏上了這些漂浮物。輕則影響潛艇的航行,重則可能會導致潛艇破損或發動機停車喪失動力。而且這些漂浮物必須要手動處理才能清除,一旦潛艇在水下航行時遭遇這種情況,恐怕就只能上浮人工清除或等待救援。如果是戰時,無疑將會是非常危險的。如美軍的一艘洛杉磯級核潛艇就在2016年被漁網繞了個結結實實,只得上浮待援。而2005年俄軍太平洋艦隊的一艘小型潛艇AC-28也遇上漁網的麻煩,最終還是依靠深海機器人剪斷了漁網才得以脫困。因此,即便是潛艇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只要潛艇不小心也依然會有潛艇繞漁網、繞海帶的情況發生。


戰情解碼


潛艇在水下是靠聲納嗎?

這是一個天大的誤會,其實潛艇在很多時候是不開聲納的,聲納有主動聲納,被動聲納,聲音在水下可以傳的更遠,但你注意是更遠,光也可以傳播,只是較近罷了,光可以在水下傳幾米幾十米,更遠就不行了,

其實潛艇是經常不開主動聲納的,因為容易暴露,主動聲納能傳數百米甚至更遠,

在很多時候潛艇是用光探視水下的,可見光在水下可透射幾十米十幾米,慢慢開觀察足夠了,潛艇有探燈,有觀察窗,深水潛艇有攝像頭。

聲納是探測遠處艦船的。

在和平時期,潛艇會在自家控制的海域打開聲納,繪製聲納海圖,蒐集各種船隻的聲納指紋,

戰時獵潛艇在己方反潛飛機反潛水面艦艇的配合下,會進行大掃除,打開主動聲納對海區內進行聲波照射大普查,讓敵方潛艇曝光,

這個探測範圍要比可見光大得多,甚至超出魚雷射程。

主動聲納成像儀,被動聲納成像儀,

主動聲納一開就離開火不遠了。


星輝650


潛艇在一望無際伸手不見五指的大海中航行,對周邊環境要有極好的感知力才能確保安全。但縱觀歷史,深海潛艇碰撞事故仍時有發生。

因為海洋環境實在太多變、太惡劣,數不清的海底山峰、暗礁、躍變層、洋流和各種障礙物讓人防不勝防。

▲海底複雜地形

再加上隨著技術提高,現代潛艇噪聲水平大幅下降,對潛發現距離越來越短。即便海狼級這樣武裝到牙齒的先進攻擊核潛艇,對另一艘海狼的發現距離也不幾百米。對排水量近萬噸的巨型潛艇來說,這幾乎是在毫釐間擦身而過。

2009年,同屬北約的英國“前衛”號核潛艇和法國“凱旋”號核潛艇在大西洋水下相撞,兩艇互有損傷。相撞後雙方竟然不知道是潛艇,還以撞上了漁船。

▲英法潛艇相撞

為弄清周邊環境,人們非常想為潛艇裝上十八般兵器,讓它耳聰目明。可惜海水對電磁波太不友好,什麼可見光、電磁波、雷達波在水下統統不好用,唯一能信賴的還是基於聲波的聲吶系統。因此潛艇遠航需要詳盡海圖和各種聲吶設備。

一、詳細的、及時更新的海圖是潛艇航行最重要的資料之一。

海底深度、底質、起伏狀況,礁石、管線及其他地理要素都要在海圖上詳細標註出來。這依賴於平時測量船、偵察船和衛星等做細緻的測繪工作。

▲海底地形圖

潛艇導航系統利用慣性導航設備時刻計算位置,並將其標註在海圖上。工作人員隨時向艇長彙報位置和周邊情況,以供決策。

二、現代潛艇上有7、8種聲吶設備,時刻搜索遠近目標。

1、艇艏主/被動綜合聲納。此聲吶在中高頻工作,中遠距離目標發現能力強、精度高,是潛艇探測和攻擊最重要的聲吶之一。

使用主動聲吶時,通過計算聲波往返時間就可以得出目標精確距離、方位、航向和航速,為規避或攻擊提供依據。

▲弗吉尼亞級核潛艇艇艏聲吶

但主動聲吶就像黑衣人拿著手電筒在夜間行走,你能看見別人,別人也能看見你。所以主動聲吶效果雖好卻不能經常使用,只能在攻擊前或安全水域使用。平時還要靠各種被動聲吶。

2、舷側陣聲吶和拖曳線列陣聲吶等。

舷側陣聲吶分測距聲吶、測向聲吶。它們在500-2000HZ中低頻段工作,能探測遠距離目標方位和距離,為潛艇指引目標。最遠搜索距離達90千米。

▲大孔徑三元子陣式舷側被動測距聲納

潛艇艉部的拖曳線列陣聲吶工作頻率更低,約幾十到幾千赫茲,探測距離最遠。如海狼級核潛艇上的TB-16系列拖曳線列陣聲吶,利用海聲通道和聲音匯聚區最遠探測距離達180千米。

▲拖曳線列陣聲吶

當然,以上聲吶主要目的不是為了避碰,而是為了發現和攻擊目標。

3、探雷和避碰聲吶是躲避近距離障礙物的重要設備。

潛艇航道前方的礁石、沉船、水雷、冰層和各種漂浮物都是危險品,所以需要探雷避碰聲吶。這種聲吶是主動聲吶,工作頻率高,在幾十到數百千赫之間,探測精度達10米左右,能有效發現前方航道上的障礙物。

▲海狼級潛艇圍殼上的避碰聲吶

高頻聲波在海水中衰減很快,所以其工作距離只有幾百米。既能發揮良好避碰作用,也不容易被敵人發現。

▲洛杉磯級核潛艇的探雷和避障聲吶

4、潛艇上還有偵查聲吶,能接收敵方主動聲納的方位、發射頻率、脈衝寬度和重複率等參數,並加以干擾,也是一種探測目標設備。

三、仔細小心的應對。

潛艇在深海活動時受障礙物影響較小,水深大漂浮物少,有幾條魚也不害怕。到淺水區時,海底地形和障礙物限制就急劇增加。

1、海底礁石很容易讓潛艇擱淺。1981年,一艘蘇聯“威士忌”級常規潛艇,在瑞典卡爾斯克魯納海軍基地外活動。經過狹窄航道時被卡在岩石縫中不能脫身,被人們稱為“岩石上的威士忌”。

▲岩石上的威士忌

2、各種水中漂浮物威脅也很大。包括漁網、繩索、水草/水藻等上層帶狀物體。

螺旋槳旋轉時會產生吸入流,很容易把漂浮物吸入,纏到主軸上導致潛艇動力降低,甚至失去動力。

潛艇近岸偵查時,有時還會利用大型漁船、貨輪等掩蓋噪聲。一旦冒險進入捕魚區,各種漁網、拖網就是巨大威脅。大型漁網上有鋼絲,纏上螺旋槳非常麻煩,割都割不斷。

▲海帶養殖區

而海帶、貝類等海產品養殖區也有很多纜繩、浮綆、橛子和石砣。粗壯纜繩直徑有4釐米以上。潛艇航行其中,螺旋槳拽著整根纜繩不斷下墜,直到失去動力動彈不得。

2016年一艘美國核潛艇被漁網纏上,不得不緊急上浮,在對方監視下緩緩逃離。

▲美國潛艇和漁網

對於異物纏繞,潛艇現階段也沒什麼好辦法。雖然各國都在研究一些渦流噴射、保護套筒、旋轉刀片、機械手等破解方法,但都不怎麼成熟。通常只能上浮到水面清障,或從魚雷發射管派遣蛙人在海底清障。

和平時期還湊合,到了戰時就是玩命。而己方潛艇出航,當然是沿著預定航道從水面上浮航過去最安全。

▲防潛網

戰時沿海除了民用障礙物,對方還會投放大量防潛網和臨時障礙物。防潛網在二戰中廣泛應用,架在狹窄水道和港口外圍,阻止潛艇潛入效果很好。潛艇為了破解脫身,也相應在艇艏加裝了切割刀具。和風漫談原創,禁止抄襲。

總之,潛艇要想掌握周邊環境,現階段仍要提升聲吶性能來達成。如今美軍新型AN/BQQ-10綜合聲吶已經集成了水下精確測繪導航(PUMA)系統,能精確測繪海底地形、記錄地理特徵、探測疑似水雷,並將3D測繪地圖傳到海基陸基平臺上顯示出來。利用它,潛艇就能隱蔽的潛入作戰海域探查情況,安全的進行雷區監視和各種規避行動。

▲3D測繪地圖

其實對複雜淺水海域,大型核潛艇還是躲的遠遠好。它們的任務和作戰目標也不在這裡。四五十米水深對這些艇身直徑十幾米的大傢伙來說簡直是龍游淺灘,上不得下不得,稍不留神就觸底觸礁,根本沒必要冒險。淺海行動還是靈活小巧的柴電潛艇合適。


和風漫談


潛艇在下潛狀態航行時,宛如在黑夜裡行駛一樣,它是靠什麼來規避前方的障礙物的呢?或者說,潛艇在水下航行時,是依靠什麼來導航的呢?如果前方有海底山脈或者其他障礙物,潛艇是如何發現、並且主動避開的呢?其實,潛艇的航行安全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問題。自潛艇誕生以來,為了使潛艇能夠安全地避開海底障礙物,提高潛艇航行的安全性,人們進行了多方面的嘗試,發明了多種避障技術和設備。

潛艇航行安全的首要保障是海圖

海圖是潛艇航行的必備物品,也是保證航線安全的重要依據。海圖通常經過不斷改進和糾錯,能夠在最大程度上保證航線處於安全區域。海圖會標出海底的地形狀況,包括海底山脈、海底盆地、海底火山、珊瑚群、河口泥沙沉積形成的山丘等,都會在海圖上顯示出來。因此,潛艇在航行時,往往會根據海圖,事先規劃好航行路線,正常情況下,不會主動偏離航線。這樣就能保證潛艇能避開海底山脈等障礙物,遠離地形複雜的危險區域。

在歷史上,因為海圖沒有更新或者海圖錯誤,導致多起潛艇事故的發生。比如在2005年的1月,美國海軍“舊金山”號核潛艇在水下高速航行時,撞上了500英尺(152.4米)高的海底山峰,導致艇首嚴重受損,艇上98名官兵受傷、1人死亡,4個壓載水艙被淹沒,潛艇差點沉入大洋。事後調查發現,這次事故的主要原因是“舊金山”號核潛艇攜帶的仍是1989年繪製的海圖,沒有進行數據更新,因此海圖中沒有標註出海底山峰的位置,只是將其列為“潛在的危險地帶”。

潛艇航行安全的另一個重要裝備是聲納系統

現代化潛艇配備了完善的綜合聲納系統,通常由被動測距基陣、艇首陣列聲納、探雷陣列、通信陣列、舷側線列陣聲納、拖曳式線列聲吶、水聲測量儀等組成。綜合聲納系統不僅可以對目標進行搜索、跟蹤、測距和識別,還可以探測水雷、監測潛艇噪音,對異常情況進行預警,還能測量聲速隨深度的變化,提供現場海洋條件下聲能傳播的直觀圖像。聲吶系統不僅能夠對水下目標進行識別和定位,還能有效避開水下障礙物等目標。以美國海軍潛艇上裝備的AN/BQQ-5綜合聲納系統為例,其AN/BQS-13DNA主動聲納能夠探測30海里外的目標,AN/BQS-15探雷與避障聲納能夠探測水下或冰下的水雷和其他障礙物,目標識別聲納能夠根據目標噪聲信號進行頻譜特性分析進而識別出目標類型。

但是在很多時候,潛艇在水下航行時並不會打開主動聲納系統,主要還是依靠海圖和慣性導航系統,按照既定的路線行駛。這樣一來,潛艇能夠避開水下山脈等固定障礙物或者危險區域,但是很容易和移動中的水下或水上目標發生碰撞。在2009年的2月,英國“前衛”號戰略核潛艇與法國的“凱旋”號戰略核潛艇在大西洋中相撞,當時這兩艘核潛艇都處於低噪音水下航行狀態,也沒有打開主動聲納系統,所以均沒有發現對方,這才發生了碰撞事故。2012年10月,美國“洛杉磯”級攻擊核潛艇“蒙彼利埃”號和“聖哈辛托”號巡洋艦發生了碰撞,當時這艘核潛艇也是沒有打開主動聲納系統,是通過潛望鏡發現了前方的巡洋艦,想要轉向躲避為時已晚,最終還是撞了上去。

潛艇航行安全的基礎是各種導航設備和技術

潛艇和其他可移動裝備一樣,需要各種導航設備來確保航行安全。很多水面潛艇可以通過GPS等導航系統來控制航行誤差,但是潛艇長時間在水下活動,不能連續獲得GPS信號,因此不能使用無線電或者衛星導航等常見導航方式。通常來說,潛艇的導航系統是以慣性導航為主、多種導航系統共同組合的複雜導航系統。以美國核潛艇為例,先後使用了液浮陀螺導航系統(SINS)、靜電陀螺導航儀(ESGN)、環形激光陀螺導航儀(RLGN)、光纖陀螺導航儀(FOGN)等導航技術。除此之外還有多種輔助導航技術,比如無線電導航、聲納導航、海底地形跟蹤導航系統、多普勒精密導航儀,以及重力匹配輔助導航系統等。

重力匹配輔助導航系統是利用高分辨率的重力異常圖組成的基本特徵信息數據庫,結合慣性導航系統提供的初始位置信息和海洋重力儀器(重力梯度儀)提供的實測值,再結合測深測潛儀以及INS提供的導航參數,按照一定的匹配算法,對慣性導航的初始位置和參數進行校正。通過重力匹配輔助導航系統,能夠發現重力異常現象,從而推算出海底障礙物的信息,為潛艇的安全航行提供保障。無源重力導航系統不僅精度高,而且不受時間限制,也不用浮出水面,不產生輻射,能夠保證潛艇的隱身性能。

海帶真的能纏住潛艇嗎?

海帶纏潛艇是網友們津津樂道的一個話題,那麼在現實中,有沒有類似的事情發生呢?其實海帶纏潛艇是沒有先例的,但是漁網和線纜纏潛艇,是真真實實發生過的。在2005年的8月,俄羅斯的一艘小型軍用潛艇在水下航行時,不小心誤入了漁網,導致螺旋槳被纏住。為了掙脫漁網,潛艇加力行駛,又導致螺旋槳纏上了海岸監測系統水下天線上的線纜,最終導致潛艇徹底無法動彈,困在水中。事情發生後,俄羅斯立即展開救援,但多次嘗試都失敗了。後來在無人潛航器的幫助下,成功剪除了纏在潛艇螺旋槳上的纜繩,才使潛艇解除了束縛,脫離了困境。所以,儘管潛艇配備了多種避障設備,但還是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障礙物,很難完全杜絕碰撞事故的發生。


老豆說軍武


任何潛艇,潛航時,都必須不間斷地用被動聲納探測前方航道。《偶爾,極其偶爾,因特殊情況,因任務需要,潛艇快速行進時例外,因為潛艇在快速行駛時,嘈雜聲會使被動聲納的效能趨向於零。》而艇長們大都不喜歡莽撞。

有些網友也許不知道主動聲納探測和被動聲納探測的根本性區別。

一名對任何情況都心懷疑慮的艇長,《似乎絕大多數潛艇指揮官都差不多吧。》是決不肯輕易開啟主動聲納儀的,除非是準備發射魚雷攻擊對方目標前的最後測定,而需要核對射擊諸元。

目標在聽到那響亮的聲波擊打艦艇殼體的聲音時,所有人都將明瞭,自己已經被簽署了死刑判決。但這舉動同樣也存在著巨大危險~~聲源會將自己的方位清晰地告訴敵人。

而被動聲納就不會,被動聲納就像潛艇的耳朵,時時警惕地注意傾聽著四方的任何輕微音響信息。

潛艇在自己的電腦裡,儲存著大量的海洋裡各種聲音回聲的比對樣本。再加上電腦💻仲裁程序與聲納軍官的豐富經驗,能迅速判讀顯示器顯示的音響特徵之比對計算曲線。

一般來說,監聽部門能夠準確識別研判出極大多數情況。從鵜鶘入水到座頭鯨夫婦之間的調情。《人之常情,總得讓監聽軍士在枯燥的值班時間內,保持一點自己的幽默感和好奇,同樣也有利於精神集中和精心工作。》萬一遇上無法解釋的奇葩聲音,在安全絕對有保證之狀況下,聲納艙會請求艇長升起潛望鏡來核實的。

至於淺海區的海帶養殖造成潛艇的行動不便?不太可能吧。幾千噸的大型軍用潛艇,真的不會去如此淺海區活動。會暴露行蹤的。回聲肯定十分容易辨認,但沒有意義。

需知對於淺海區,是海洋衛星的紅外監測技術最好的用武之地。


手機用戶崔永方


潛艇在海底航行主要是用到航海圖,然後通過高精度陀螺儀來引導航行路線,並且通過計算機算出潛艇自身航行位置來避開海底山脈和斷層,陀螺儀用久了會有累計誤差,所以到了一些特定區域必須有修正參考座標,或者上浮到可以接受無線電信號來修正誤差,像黴軍他是在全球海域指定區域都有放置可修正潛艇航行路線特種儀器,並且由於地殼運動變化和海底火山經常噴發所以要經常重複測量海底航行路線。關於潛艇前方和附近情況主要使用被動聲吶陣列和主動聲吶陣列來探測,像海帶這一類行海底植物只能通過主動聲吶來探測,是否開啟主動聲吶這是有潛艇當時情況有艇長做出決定的,畢竟開啟主動聲吶是會暴露自身潛艇的


小哥35024823


二戰以前及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潛艇主要在水面航行,戰鬥或需要隱蔽時才下潛,而且一般需要潛望鏡的幫助才能航行。現代潛艇主要靠電子海圖與慣性導航定往比對來確認潛艇所處環境,一般不會上浮,特別是不用靠柴油機充電的核潛艇,可以整年不露頭,而且不開聲吶也可安全航行。前提是有準確的電子海圖和精確的瞬時定位技術。大國都有各種科考船,甚至偽裝成漁船的間諜船,還有現代先進的天人潛航器等,其中一項重要任務就是探測海底地形,海流,甚至水溫,鹽度等信息來完善電子海圖,以備潛艇航行和戰鬥。因此,和平時期驅趕別國的有關船隻,是海軍的一項重要工作。著名的中美無瑕號對峙事件就是這種,因為無瑕號就是這方面的特種間諜船。

著名軍事專家張召忠教授曾說過潛艇怕海帶的話,被網上的噴子一頓好罵。其實人家說的是怕種植海帶時用來固定海帶的繩索,並不是說怕海帶本身。鮮海帶很脆,纏不住螺旋槳。聽說奧大利亞的一般潛艇偷潛中國沿海時就中過這招,差點逃不回去。



獨孤求爛


潛艇在水下對周邊的環境感知,主要使用的使用場納,不是想象的,非要使用主動聲納,被動聲納也一樣可以感知到周圍的環境,再有一點潛艇在水下不是胡亂行動的,配備有專用的導航系統,可以給自己進行精確的定位,以及專用的海底地圖等等,可以明確知道自己的方位在哪裡。

這屬於技術上的問題,不是什麼想象的那樣,潛艇對周邊毫無感覺,各種技術手段,也可以很清楚的知道周邊的情況,否則的怎麼可能發現目標,以及如何攻擊目標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