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水稻施鉀肥米質會變硬嗎?

用戶5181063566261


問:水稻施鉀肥米質會變硬嗎?這個問題回答起來比較複雜。但鄉村螢火蟲絕對可以為大家解釋清楚,想明白的話,可以認真看一下。


稻米米粒的硬度由稻米本身的蛋白質含量決定,與蛋白質含量的高低成正比,蛋白質含量越高,稻米的硬度越強,透明度也越好。反之,蛋白質含量較低的稻米,含水量高,硬度小。但並不一定是硬度越強的稻米越屬於優質稻米,也並不一定是硬度越強的稻米食用起來口感越好。一般地說,澱粉含量高的米粘性強,新米比陳米口感好,晚稻米比早稻米口感好。

稻米中的澱粉按結構不同分為直鏈澱粉與支鏈澱粉兩種,二者的物理性質有很大差異。拋開碾米、拋光、色選、儲藏等外在因素對稻米口感的影響不說,不同稻米中的直鏈澱粉含量與稻米本身的口感密切相關。同一類型的稻米中,直鏈澱粉越低,口感越好。秈米的直鏈澱粉最高,其次是粳米,糯米最低(<7%)。同一類型的稻米中,支鏈澱粉越高,稻米口感糯性越強。用直鏈澱粉高的稻米煮出的米飯容易回生,放涼後就會失去彈性。

稻米的直鏈澱粉含量以20%為限,直鏈澱粉20%以上的稻米品種,做出來的米飯粘性小,質地硬,無光澤,食味差。但直鏈澱粉含量過低,則做成的米飯軟,粘而膩,彈性也不好。一般直鏈澱粉含量在15—20%之間的稻米做出來的米飯口感最好。科學實驗結果表明,直鏈澱粉在18—19%之間的稻米,煮熟後粘性較大,吸水率中等,出飯率低,食用品質更佳。

2005年,浙江省農業科學院協同溫州市農業局的科研技術人員,專門在溫州市良種場進行了“鉀肥施用技術對水稻產量及稻米品質的影響”研究。結果證明,從稻米產量和稻米品質兩方面綜合考慮,鉀肥用量以90㎏/hmz為最佳,施用時間和比例以基肥、分櫱肥、穗肥按6:2:2使用較為理想。實驗結果顯示,水稻後期施用鉀肥有利於降低稻米的直鏈澱粉含量與提高稻米蛋白質含量,從而提高其食味品質與營養品質,對生產優質稻米有利。


關注我的頭條的“鄉村螢火蟲”,每天分享不一樣的“三農”知識,謝謝大家的閱讀和點贊支持!


鄉村螢火蟲


水稻施鉀肥不會影響水稻的口感和品質,鉀肥的主要功能是促進養分向籽粒的運輸和積累。所以,鉀肥對水稻品質和口感的作用是正向的。

水稻品質和口感的指標比較多,從出米率、腹白大小、蛋白質含量、支鏈澱粉含量、膠稠度等很多指標。題主說的水稻籽粒經過烹飪之後軟硬程度也是一個指標。



鉀肥,是農作物生長所必須得三大元素之一,農作物對鉀肥的需求僅次於氮肥,在農作物體內的含量也是僅次於氮元素的第二大元素。鉀元素對農作物的光合作用強度、蛋白質合成、葉綠體合成以及養分向籽粒的運輸有著重要的作用。所以,鉀肥在水稻生產中的主要作用就是促進水稻的光合作用強度,提高有機物的合成能力;促進蛋白質的合成,提高水稻的抗逆性;以及有機產物更大強度的向籽粒運輸並且更充分的在籽粒中積累,這也是為什麼鉀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早熟、增產、提質的原因。



對於題主說的米質的軟硬,主要是蛋白質和支鏈澱粉的含量以及糯性這幾個因素決定。

1、蛋白質。蛋白質含量對水稻的口感有著直接的負面作用。優質米水稻中的蛋白質含量都在12%以下,甚至一些口感較為突出的品種中的蛋白質含量能夠達到8%左右。所以,籽粒中的蛋白質含量越高,口感越差。


2、支鏈澱粉。相對比來說,東北粳稻品種的支鏈澱粉含量明顯高於南方的雜交秈稻,支鏈澱粉含量最高的是糯稻品種,也叫作“粘稻子”、“江米”。支鏈澱粉的含量高,水稻的籽粒烹飪後口感就越綿軟、籽粒間也會相互粘連而連接成一團。

3、糯性。水稻口感的好壞與糯性的高低也有一定的關係,在水稻品質指標中有一個衡量糯性高低的叫做“膠稠度”。把脫殼的籽粒打成粉,加水煮沸裝進試管中放倒,看米漿冷卻之後的長度。一般來說,優質米品種的膠稠度測定都能超過10釐米。



所以,鉀肥對水稻的口感和品質的影響是正向的。對水稻的口感和品質影響較大的是品種、栽培方式、種植環境等幾類因素。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如有不當之處請海涵。


寒地水稻種植技術


這個不好說,因為我不是搞育種的,所以我只能說,米粒變硬的話跟鉀肥沒有太大關係,因為鉀肥它是促進灌漿膨粒兒的。目前還沒有聽說過有鉀肥把米粒兒變硬這個案例。

米粒兒變硬主要是品種性狀所導致的。一般跟肥料沒有太大關係。


胖胖噠趙月


不會。十幾年前就種過,只是杆粗壯,長得長,對穀粒沒影響,米是漿汁,有如人的母乳,鉀肥只是起運輸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