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1 慢新聞·人物|“事實證明黃桷灣立交經受住了考驗”設計師劉幫俊:要讓“中國質造”成為我們的驕傲

上游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王渝鳳 文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走錯一條道,就是重慶一日遊。”

2017年,隨著黃桷灣立交通車前的一張空中俯視照片在網上走紅,這座主要連接廣陽島、江北機場、南岸、大佛寺大橋、朝天門大橋、彈子石、四公里、茶園8個方向,高達五層,共20條匝道的立交橋,被稱為最複雜、最大的立交橋。

慢新闻·人物|“事实证明黄桷湾立交经受住了考验”设计师刘帮俊:要让“中国质造”成为我们的骄傲

黃桷灣立交共有20條匝道

兩年多的時間過去了,黃桷灣立交併沒有出現走錯一條道就是重慶一日遊的現象,也沒有出現繞暈外地遊客的事例。今(21)日上午,立交橋的設計負責人、林同棪國際工程諮詢(中國)有限公司技術質量創新中心總監劉幫俊,作為江北區玉帶山小學“勞動成就夢想”的受邀嘉賓,以當初設計黃桷灣大橋的初衷、建造之後的跟蹤以及未來展望為題,給該小學的學生們講述了這座橋的設計由來。

慢新闻·人物|“事实证明黄桷湾立交经受住了考验”设计师刘帮俊:要让“中国质造”成为我们的骄傲

劉幫俊做客玉帶山小學

反覆論證的立交

要設計出滿足通行需要的立交橋

劉幫俊告訴記者,為何設計一座複雜的立交,這與重慶的出行需求有關。

2007年,劉幫俊所在的林同棪國際工程諮詢(中國)有限公司開始研究設計方案。這是一個節點性的立交橋,要滿足連接廣陽島、江北機場、南岸、大佛寺大橋、朝天門大橋、彈子石、四公里、茶園8個方向的通行需要,別說平交無法滿足通行的需要,就算是立交,層數少了也不行。

慢新闻·人物|“事实证明黄桷湾立交经受住了考验”设计师刘帮俊:要让“中国质造”成为我们的骄傲

黃桷灣立交通向8個方向

劉幫俊說,由於設計上要考慮交通組織、交通識別性等問題,在用地範圍有限的情況下,設置5層結構20個匝道,實現各等級道路之間的轉換,還是比較麻煩的。而且為了不影響交通,必須創新採用特殊結構和特殊工藝。都用在一個立交橋上,這增加了一定難度。

這樣的立交橋安全性能又如何呢?劉幫俊說,作為橋都重慶的設計師,在這方面自然有很多的考慮。

他說,黃桷灣立交施工時,採取橋樑與橋墩之間通過混凝土固結的方式澆築,讓橋墩與橋樑形成一個完整的整體,這樣一來,橋樑的安全性能就得到極大的提升。

為保證既有交通道路的正常通行,橋樑結構採用很多特殊結構,比如鋼管混凝土格構柱、疊合梁等,同時採用頂推施工等多種特殊工藝,實屬不易。比如上層橋施工時下面路要通行,那麼就要選用跨度大的梁進行施工連接,有的單個跨度就有50米。還有因為立交橋層數較多,在立交橋上下層的施工排序上也花費了很多功夫。

通車後未出現瓶頸道路

也沒有“走錯一日遊”

兩年多以來,劉幫俊經常坐出租車經過黃桷灣,還以遊客的身份詢問出租車司機,“師傅,這黃桷灣立交複雜嗎?會不會走錯了就下不了道?”

而得到的答案,都是肯定的,設計不復雜,而且非常好找,也非常好走。

“設計之初,我們就反覆地推敲過了,就算是走錯了,也不會一日遊。”劉幫俊說,如果有司機開錯路了,即出現方向選擇失誤的情況,可以通過附近其他立交橋進行道路轉換,周邊相鄰立交橋的間距均在4公里以內,距離很近,轉換的正常車程也在10分鐘以內。

對話:

我想鼓勵孩子們

建設美好的中國需要我們從現在開始努力

慢新闻·人物|“事实证明黄桷湾立交经受住了考验”设计师刘帮俊:要让“中国质造”成为我们的骄傲

劉幫俊工作照

黃桷灣立交建成通車到現在,作為設計者,當初並沒有選擇在輿論正火爆時出來回應,劉幫俊的做法和他的設計理念一樣:用時間去見證。

時間證明這座橋滿足了通行的需要,時間證明大橋並沒有出現“一日遊”的結果。

“我們重慶是橋都,有13000多座橋樑,我們重慶的橋樑數不勝數,這些都是從過去一點一點進步,走到今天的。”劉幫俊還感慨道:“我想說的是,做任何工作,都需要紮實的基礎作為鋪墊,設計如此,做其他工作也如此。我相信,等到你們這一代人長大以後,我們祖國的橋樑一定會設計得越來越好,一定會以‘中國質造’的形象,展現給世人不一樣的中國風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