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8 為什麼所有人,都沒有了3歲前的記憶?

問你一個簡單問題:你有3歲以前的記憶嗎?

恐怕沒幾個人能答得上來,即便有,最多隻是一兩個支離破碎的場景或片言隻語。

3歲前的記憶到底消失到哪去了?

為什麼所有人,都沒有了3歲前的記憶?

儲存空間小,邊記邊刪

調查發現,人3歲前的記憶幾乎一片空白,3~7歲時記憶量快速增長,但和成年相比仍是天壤之別,年過半百後,能記起來的事9成以上都是成年後發生的。很多人認為這是時間隔得太久,記憶模糊的緣故,可是,成年後的記憶即使隔了三四十年,腦海中的影像依然清晰,五六歲的小孩子卻無法說出三四年前的事。可見,嬰幼兒時期留下的記憶少,並不僅是因為年代久遠。

嬰幼兒並非沒有記憶力,研究表明,2個月大的嬰兒能認出24小時前看過的東西,1歲的寶寶認得幾天前的事物,18個月大的時候能記事3個多月,3歲時甚至能回憶起1年前的零星事物。總的來說,3歲前寶寶的記憶保留時間一般不會超過一年,比如爸爸外出一年後回到家中,小寶寶可能將他當成陌生人。

對此,科學界通常用“大腦未成熟”來解釋:人的大腦皮層和負責記憶的海馬區在孕六七個月的時候雖然已經基本成形,但出生後還要繼續發育,形成很多新的神經元。打個比方,此時的大腦相當於一臺落後的手機,內存空間非常少,裝幾張照片都滿了,就別提視頻了。

記憶的形成,是神經元之間形成突觸聯繫,就像神經元之間相互“牽手”。那些經常用到的記憶,突觸聯繫越來越強,而那些長期用不到的,突觸就會“鬆手”,記憶也就變模糊或消失。成年人每天接收那麼多信息,也僅有少部分被儲存起來,何況寶寶內存那麼少,而且隨著生長髮育,小腦袋瓜還要不斷“安裝”語音系統、行為操作系統、認知系統等,所以記憶很快會被刪去,以便騰出“空間”。

為什麼所有人,都沒有了3歲前的記憶?

不知道什麼值得記

1984年的一天,美國韋爾斯利學院兒童學習中心的火警鈴聲突然響起,老師緊急把小朋友們從大樓裡疏散到操場,那些3~4歲的小孩目睹了消防員和警察裡外忙活的情形。兩週後,研究員問這些小孩記不記得兩週前那件事,幾乎所有4歲的小朋友都記得是在教室裡聽到警報,並且能把整件事完整複述出來,3歲的卻有一大半記成在操場聽到警報,描述事件也沒頭沒尾。7年後,研究員再把當年的小朋友約回來,大部分當年4歲的小朋友對事件仍記憶猶新,當年3歲的則沒一個有4歲那樣能清楚記得當時的情形,很多人甚至忘得一乾二淨。

我們知道,要用手機拍照片、錄視頻,除了對硬件有要求,軟件也非常重要——需要各種程序控制快門、對焦人臉、調整顏色光線、編輯圖像,否則照出來不是模糊不清,就是沒有重點,這樣的廢片不刪才怪。

同樣道理,長久記住一件事,前提是理解它的意義,知道這是值得記錄的、特別的事件,而不是單純的走馬觀花。在火警研究中,4歲小朋友的認知力比3歲的高一個層次:知道火警是危險的,平常很少發生,消防員是專門救火的,他們回到教室後也聽懂了老師解釋的狀況,這些都有助於記憶。相反,3歲小朋友可能連火和消防員是什麼都還不知道,就別指望能把事情記住了。

另外,表達也有助於記憶,這相當於經常把手機裡的相片調出來看,那麼肯定記得它擺放的具體位置。4歲小朋友表達能力更強,他們向家長、朋友複述事件的時候,無形中也加固了記憶。

所以,大人眼中的大事,3歲前的寶寶未必那麼認為,只有他感興趣、激動人心的才能使他們記得,如弟弟妹妹出生、第一次去遊樂園等。而住院、親人去世、搬家等,要他們再大一點,能理解了,才會記得。

為什麼所有人,都沒有了3歲前的記憶?

找不迴文檔

如果我們要在手機或電腦裡找出某個文件,必須依賴一定線索,例如文件名、日期、摘要、關鍵字等,人腦提取記憶的機制也是如此。

理論上,從懷胎四五個月起到出生後,人都會陸續接收到嗅覺、味覺、觸覺、視覺以及身體內部的感覺信號,然而這些記憶一輩子都回憶不起來,因為嬰兒還沒建立起意識,沒能感知這個世界,沒掌握語言文字,不能理解、描述事件,也無法為記憶做標記,最終失去找尋它們的線索。

不過,3歲前的記憶並不一定徹底丟失。醫生給患者施行腦部手術時,在病人清醒的條件下,用微電刺激大腦顳葉皮層時,有的病人聲稱聽到了某個樂曲,有的表示看到了某種景象,繼續追查,發現其中一些是他們3歲前的親身經歷。

也就是說,3歲前的某些記憶藏在了大腦深處,平時無法回想起,只有遇到合適的條件,例如自我意識薄弱的夢中,或遇到相同情景,它們才會活躍起來;我們有時感覺某些場景似曾相識,也可能源於幼兒時期的記憶。

為什麼所有人,都沒有了3歲前的記憶?

3歲前會留下什麼樣的記憶

雖然3歲前的記憶大部分消失了,可仍有少部分在大腦深處刻下印痕,因此,父母帶給幼兒一些美好的、奇妙的經歷並非毫無意義,它可能會對孩子的成長產生積極的影響,同時還要懂得幫助他們記憶的技巧。

感興趣的事物。3歲前的寶寶記憶帶有很大的隨意性,多沒有目的和意圖,感興趣、印象鮮明的事物就容易記住,所以要跟著他的感覺走,他對什麼感興趣,就給他提供相關的事物。比如寶貝關注鑰匙,父母可以把鑰匙放在孩子附近,鼓勵他找出來,讓他充分把玩、研究。

帶有情緒色彩的事物。寶寶特別容易記住那些能引起他們情緒反應的事物,如愉快的、興奮的、悲傷的、憤怒的等。父母跟孩子交流、講故事、唱兒歌時,語言要形象生動,多描述情緒,並運用誇張的表情、動作演繹出來,引起他的反應,而且要多一些正性、積極的情緒,少些負性、消極的。

新鮮事物。接觸新事物時,大腦受到的刺激比較強烈,更容易令寶寶產生興趣,因此,要培養寶寶記憶,既要適當重複,又要注意新異。

豐富的環境。接觸事物越多,生活經驗越豐富,越有助於寶寶理解事物,進而記住事物,因此父母要多帶寶寶外出走走,多為他講解。

為什麼所有人,都沒有了3歲前的記憶?

儘量避免心理創傷。不要以為孩子小就不會記得生活中的嚴重負面事件,絕大多數人經歷的童年創傷帶給他們的害處遠比益處多,就算能將創傷轉化成正能量,終究需要經歷一個痛苦過程,所以,父母應儘可能為孩子營造一個溫暖而充滿愛的家庭環境,給孩子更多快樂記憶。

當然,如果因為各種原因,寶寶不得不經歷負面事件,父母也無需過於焦慮,儘量放下它、看淡它、忽略它,不讓記憶有滋長的土壤,用愛給他療傷,或許能避免日後的負面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