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4 湘潭故事丨71歲的“處級”村主任

在湘潭市763個行政村村主任裡,湘潭縣烏石鎮景泉村村主任肖傳良有兩個“最”:年紀最大,“級別”最高。

1948年,肖傳良出生在景泉村。2009年初,他從湘潭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崗位退休,和老伴回鄉居住。還沒退休的時候,他就為村裡的事情經常跑腿出主意,也隔三差五和鄉親們一起修路挖塘、種田作菜。村裡2000多人,見了面都能互相叫出名字。隨便哪一家,他進了屋都能呷得到茶飯。

2017年春,景泉村村“兩委”換屆,肖傳良作為常住人口成為選民。海選村主任候選人時,2040名選民,肖傳良獲得1068票,比第二名多了800多票。正式選舉時,肖傳良獲得1688票。時年69歲的“處級”村主任就此誕生。

村民鍾清華比肖傳良小三歲,對那次選舉記得很清楚。“我們對他知根知底,選他做候選人,是曉得他有能力,肯做事。都說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不是信任他,怎麼有那麼多人選他呢!”

肖傳良沒有辜負村民的信任。不管是原來縣裡的“大”主任,還是後來村裡的“小”主任,在他看來,都是為老百姓做事。他說,當了村主任,就要盡到責任。

景泉村是烏石鎮最偏遠的村,群山環抱,山那頭就是湘鄉市。村裡通往湘鄉那邊的大路,還是10多年前肖傳良幫著爭取到項目資金建成的。更多的村道小路,不寬,不暢。2017年夏天,肖傳良上任後的第一件事,就是修路。他和退伍回鄉剛剛當選村支書的谷東安配合得很默契,一個負責籌錢,一個負責執行。

肖傳良找鎮上、縣裡爭取政策支持,發動村民自籌,找老鄉捐款,籌集到了100多萬元。山路窄,彎道多,很多地方大型機械不能施工,肖傳良、谷東安一家一家上門發動,帶著村民加入施工隊伍,用鋤頭挖,用鐵鍬鏟,日復一日奮戰在修路工地。現在,村裡有12公里村道從3米拓寬到4.5米。

景泉村裡有1300畝農田,兩座水庫。上三澗水庫建於1958年,蓄水8萬立方米,讓村裡能種雙季稻的田從三分之一增加到一半。1966年,蓄水40萬立方米的景泉水庫及其東西乾渠建成,全部農田都能種雙季稻了。這兩個水庫,是村民的“命根子”,種田作菜都靠它們。這些年來,水庫和渠道年久失修,滲漏得厲害。鍾清華說,“我們這邊的田,從景泉水庫引水過來有16裡,水到了這裡漏得基本上沒有了。”上三澗水庫問題更嚴重,涵閘被淤泥堵死打不開,10多年來沒有澆過一丘田。

2017年冬天,剛剛修完路,到了冬修水利的時節,肖傳良瞄準了景泉水庫和兩條幹渠。歷時一年半,在2019年夏天汛期來臨前,景泉水庫堤防全面加固,3.2公里長的東干渠全部硬化,不到1公里的西乾渠需要整修的部分基本完成。這一次,幾百名村民不用村幹部做工作,自發幫工,沒有人說半句怨言。

現在的景泉村,是2015年由原來的景泉村和雲峰村合併而來,新的景泉村,沒有村部。2018年8月,肖傳良開始籌劃建設村部。在原來兩個村交界處的山腳下開闢地基,5個月後,建築面積600多平方米的村部大樓竣工。村“兩委”6個人,每週7天,每天兩人在村部輪流值班,村民到村部辦事隨時能找到人。大樓前砌了一塊大坪,安裝了高瓦數路燈,每天晚上有好幾十人在這裡跳廣場舞、拉家常,很是熱鬧。

村民們說,不過是兩年多的時間,村裡水庫渠道修好了,路寬了,村部建起來了,這是大家真真切切看在眼裡的變化,也是實實在在感受得到的好處。

變化和好處遠不止這些。去年,村裡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引導村民規模種植商品貢菊、山裡放養藏香豬、竹林裡面養野雞,很多人的荷包更鼓了。對貧困村民,村裡幫助他們易地搬遷建新房,實現“兩不愁、三保障”。今年,華能風力發電項目也落戶景泉村。

2019年11月21日,初冬暖陽照著連綿的山嶺,滿目青翠。田邊屋前,2.1公里長的村道,拓寬加固工程已經開始。今年的冬修水利,主攻上三澗水庫和村裡的10多口山塘。前天,村裡請來潛水員,撬開了上三澗水庫關閉了10多年的涵閘,把水都放到下面的景泉水庫,施工隊伍馬上就進村。10多口山塘的清淤擴容防漏加固,目前已經完成了7口。

肖傳良說,當初當選村主任,他很多天輾轉反側,為著村裡的發展左思右想,生怕辜負了大家的期望。現在,村裡大變樣,村民們高興,他覺得很欣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