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31 陽泉德勝街街名由來:曾經叫東方紅路……

微信廣告合作:18135309990、13753318100

清末,陽泉市中心還是一片荒灘。1905年,因正太鐵路在陽泉設站,一下子變得紅火起來。許多外地人來這裡安家落戶,其中河北人居多。在陽泉火車站附近開起了旅店、飯店、理髮店、藥店等等。

1910年,河北徐水縣棉家營村人趙德勝來到陽泉,在火車站以南開了個“德勝聚”飯店,主要是為火車司機和馱運煤炭的小商販提供吃飯和住宿。接著又開設了火燒店鋪、理髮店鋪。1921年,火車站南部區域因“德勝聚”得名德勝街。

阳泉德胜街街名由来:曾经叫东方红路……

原來的德勝街只有舊車站南側一段約百米長。1959年將車站西側的橋南街(位於舊黑橋以南故名。此街1945年曾用閻錫山親信張佩美的名字命名為佩美路,因陽泉於1947年解放,此名未延續)併入德勝街。1966年9月,改名為東方紅路,並將車站南至市立醫院一段併入。1975年6月複名德勝街。1976年擴建烈士陵園以東段。1987年7月將西起陽泉電影院東至三角線段命名為德勝東街。

趙德勝從二十來歲來陽泉,到1945年病故,在陽泉經營三十多年。他先是在車站南側開飯店,1937年日軍佔領陽泉後,搬到長順街,租賃大陽泉郗家的房子繼續開飯店。由於日軍的佔領,陽泉民不聊生,趙德勝的飯店也開始不景氣,於1944年改為瓷器店,經營瓷碗、砂壺等陽泉土特產品。1945年趙德勝病故後,瓷店關閉,其妻也回原籍改嫁了。隨趙德勝來陽泉的還有其弟,小名趙老鐵,在今上站小學北側開了個雜貨鋪,於1937年病故。1910年正太鐵路通車後,隨著交通運輸的發展,煤、鐵、硫磺等工業隨之興起,至1936年陽泉才形成一個有三萬餘人的小集鎮。之後,以火車站為中心,聚集行商作家,陽泉逐步成為山西東部地區和連結晉冀兩省的商品集散地,陽泉這一地名也才隨之名揚中華。

審核:李琨

阳泉德胜街街名由来:曾经叫东方红路……

啥?這些你還沒看過?

陽泉這座橋已經完成7跨,任務過半……

電影《中共第一城》殺青,快來看看幕後花絮……

陽泉這條路全線貫通,周邊居民出行更方便了……

哇!真美……一組可以做壁紙的照片(城市公園)

市紀委監委通報

陽泉這些國道命名有變!你知道嗎……

市紀委監委公開曝光

阳泉德胜街街名由来:曾经叫东方红路……
阳泉德胜街街名由来:曾经叫东方红路……阳泉德胜街街名由来:曾经叫东方红路……

陽泉日報社所屬《陽泉日報》、《陽泉晚報》、陽泉新聞網和新媒體平臺享有版權內容,任何單位和個人在互聯網、無線客戶端、微博和微信等平臺上使用須取得陽泉日報社的授權,註明作者及出處,否則我們將依法追究相關法律責任。涉及轉載內容的,僅代表原創作者觀點,與本單位無關,侵權請聯繫刪除。瞭解更多時政類資訊,請關注微信公眾號“陽泉新聞”、“陽泉政府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證號:14120190003

-6658025

舉報電話:0353-2297677

舉報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