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 「案例」985優秀本科生,走彎路3年,如何回到正軌上?

有人經常會問一個問題:學歷重要,還是能力重要?

其實這兩個都重要,只不過他們在不同的階段發揮著不同的作用。

在求職這個階段,你能否跨過用人單位設置的門檻,取決於你的學歷以及學校背景,因為有些公司明寫著本科以上學歷,211/985院校畢業生。

而跨過這道門檻之後,你發揮得如何,能否比同齡人更優秀,能否更快獲取升職加薪的機會,則取決於你的能力。


「案例」985優秀本科生,走彎路3年,如何回到正軌上?

圖片源自網絡

對於職場新人來說,比學歷更重要的是什麼?是方向的選擇。

我們常說“選擇大於努力”。

所謂的“選擇”,指的就是選擇一個合適的目標和方向,你得知道自己要朝哪裡走,你得有目標。

縱使你有100分的能力,但如果你沒有找到正確的職業方向,沒有站在正確的舞臺上,你依然沒有合適的施展能力的機會,你的才華肯定會被埋沒。

有目標的人,走得再慢,也是進步;而走錯方向的人,走得越快、越急,他離目標就會越遠,而將來要想彌補這種錯誤,則意味著所要付出的成本代價也就越高。

L是一所985大學的畢業生,並且他是這所學校最優秀的英才班中的一員。

在教育部的統籌下,全國只有19所院校開設這樣的班級。要想進入這樣的班級,並不是高考填報志願就可以的,而是新生入學之後經過學校嚴格的筆試、面試,才能有資格被選拔進入這樣的班級,淘汰率非常高。

可以說,這樣的班級,匯聚了全校最優秀的學生,配備了最頂尖的導師,並且安排出國交流的機會。能進入這樣的班級,是每個學生都夢寐以求的。

L正是這個班級中的一員。在校期間,L的表現也非常優秀,擁有豐富的社團管理經驗以及實習實踐經歷,多次獲得一等獎學金,兩次獲得公派境外學習的機會,並且是全額獎學金。特別值得一提的是,L擁有出色的公眾演講表達能力,不僅表達嚴謹、深入、全面,並且不失形象、幽默,可以在不同的表達風格之間順利切換。

憑藉著出色的學歷背景和個人素質,畢業後L進入一家高新技術企業,擔任海外客戶經理一職。

起初,他以為這是一個適合自己的職位,面試官也誇他,說他很有潛力。但是,在工作了將近3年之後,他逐漸發現了一些問題:

在這個崗位上,他的主要職責是向客戶介紹並推銷公司的產品,但是,這兩年多以來,他的業績表現並不突出。銷售業績的不斷下滑,讓他的信心備受打擊,工作積極性也越來越差,越來越不想面對這份工作。同時,外部的一些因素,比如市場成熟度不高、管理機制不完善、產品競爭力不強等因素,也讓他漸生退意。

在讀大學時,他是人人羨慕的“優等生”。而畢業之後這3年,他感覺自己漸漸變成了一名“差生”。這種巨大的心理落差讓他無法接受。

看著身邊的同學發展得越來越好,而自己與他們的差距越拉越大,他感覺到極度的焦慮。

雖然早在前兩年就有改變工作的想法,但由於自己的拖延,一直沒有行動。他很後悔當初沒有及時明確自己的職業規劃,後悔大學校園招聘時沒有任何的深思熟慮,就因為頭銜的光鮮亮麗而貿然選擇了一份看起來很美好、但實際上卻並不適合自己的工作。一想到這些曾經犯過的錯誤,他就想自暴自棄,甚至有些瞧不起自己。

「案例」985優秀本科生,走彎路3年,如何回到正軌上?

圖片源自網絡

對於L來說,在他的職業生涯中,犯了最核心關鍵的一個錯誤。

這個錯誤,就是在求職時缺乏深度思考,不知道自己到底適合什麼樣的工作,從而最終導致選擇了一份並不適合自己的職業,白白浪費了將近3年的時光。

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 裡面提到成為優秀銷售人員的兩個必備特質:同理心和自我驅動力。

在後續諮詢的環節,通過對L的優勢進行深入挖掘和驗證之後,我們發現,他只具備同理心,不具備自我驅動力。所以,在面對銷售過程中遇到的種種困境時,他的第一反應是逃避,是懷疑,而不是思考如何解決和突破。而對於銷售這樣的工作來說,其性質就已經決定了這是一份必須要不斷面對困難和壓力的工作,你必須迎難而上,不能退縮。

但對於L來說,這是一項巨大的挑戰,令他難以應對。而至於外部的影響因素,比如市場環境問題、公司管理問題,等等,

只不過是壓垮他的最後一根稻草而已,因為他早已經從內心裡認定不想繼續面對這份工作,雖然表面上仍在堅持,但內心裡早就已經打退堂鼓了,只是在尋找一個合適的離開時機而已。

在即將步入職場的第4個年頭,L找到了我們,他決定認認真真規劃一下未來的職業生涯,再也不想在錯誤的道路上折騰下去了。

於是,我們基於他的優勢,重新制定了一個更適合他的職業規劃方案。因為是轉行,難度較大,所以我們特意預留了充分的時間進行知識儲備。而L也很配合,按照諮詢師的安排,高效率執行。

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後續的找工作環節,L獲得了多個意向offer,其中有兩家屬於非常優質的目標公司,一家是500強,另一家是獨角獸。在經過慎重考慮之後,選擇了其中的一家。

但是,這一步走得並不十分完美,與我們的預期目標還有20%的差距。但是,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我們又在現有offer的基礎上,制定了後續的發展規劃,有針對性地構建自身的知識體系和成長路徑,以確保下一次跳槽的時候有機會彌補那20%的差距。

L本身是一個優秀的學生,但因為一開始的方向選錯了,導致他在不適合的道路上浪費了寶貴的時間,並且不斷懷疑自己、否定自己,嚴重打擊了自己的自信心。雖然後來轉行成功,但假如一開始就選擇了正確的方向,他也不會像現在這樣面臨如此被動的局面。

好在L及時止損,在工作3年之後明確意識到這個問題,及時找到諮詢師重新規劃職業生涯。但在現實中,我們遇到的更多的案例是,很多人在工作7、8年,年齡到了30歲以後,才開始痛定思痛,考慮自己的職業生涯。而一旦真的到了那個年齡再轉行,恐怕成功的機會就極其渺茫了。

可能有人會說,L名校出身,整體素質又非常優秀,無論他什麼時候轉行,都可以成功。


「案例」985優秀本科生,走彎路3年,如何回到正軌上?

圖片源自網絡

但事實果真如此嗎?我們再來看另外一個反面教材。

這是知乎上的一個案例:

本人2010年某985高校軟件工程畢業,去了一個知名互聯網公司工作,由於不堪加班,想要打破平庸的人生軌跡,想要證明自己,完成曾經的夢想,種種原因,2012年末決定辭職考研,2戰14年考上清華cs學碩。

2017年畢業後應家裡強烈要求,以及自己想要做個人開發者的想法,種種原因去了一家事業單位工作。現在工作兩年了,自己想做的背單詞軟件“小英背單詞”也做出來了,但是勢單力薄,實在很難用這個軟件翻身,雖然收到了很多用戶認可,但依然被埋沒在app海洋裡。

經歷了這兩年在這個特殊事業單位的工作,工作中接觸了很多大型互聯網企業內部資產結構,見識了高併發大型系統十有八九都是weblogic,然後也逐漸找到了自己未來的職業規劃,不再像兩年前那麼迷茫。

發現互聯網核心技術本質,原來就是高效的實現海量信息的交換、處理以及存儲,而站在最核心位置的就是java,於是自己勵志想要成為一名java技術專家,自己把j2ee.spring、hibernate、mybatis消息、rpc等一些列目前主流核心技術通過看書、做實驗等方式搞清楚後,再加上自己寫代碼一直都是強項,做了無數的leetcode,清華計算機考研上機考試還拿過第一名,自信滿滿的想要換一份碼農的工作,想要從事java後端開發。


「案例」985優秀本科生,走彎路3年,如何回到正軌上?

圖片源自網絡

半年以來,委託同學、前同事內推以及官方社招平臺投遞簡歷,目前已被阿里拒了16次,騰訊10次,美團7次,百度3次,至今連一次電話面試資格都沒拿到,都是簡歷直接被刷

這半年以來,我不斷修改簡歷,不斷補充知識,不斷刷leetcode,一直都是連面試機會都拿不到,深感清華碩士學歷真的在hr眼裡一文不值了嗎?難道現在的碼農們都這麼厲害了,厲害到大神多到連給我一次面試機會都沒有了嗎?

我諮詢過同學,他們說現在hr社招只看工作經歷,唉,很是絕望,我想可能是自己幾經輾轉一直迷茫不知未來職業規劃,到現在已經31歲了,年齡太大了,我現在只能和自己的理想說再見,乖乖混日子了嗎?另外,我想要彌補相關工作經驗不足,去考spring技術專家認證,以及oracle的ocjp系列證書,大家覺得是否有用,百度告訴我,現在考證沒用了,有沒有過來人,告訴我,我該怎麼辦?

而在知乎上求助不僅沒有結果,反而招來的大量的批評和指責。

最後,他總結了一段教訓,值得所有正在走彎路的人引以為戒:

……希望大家還是不要再關注這個問題了,或者當做一個反面教材,正視這個問題。

這個問題要告訴大家的是,珍惜時間珍惜時間珍惜時間,就算年輕也不要為所欲為,22歲畢業後到30歲這8年,最好別浪,早點想好未來的路怎麼走,要現實一點。

其實我的所面臨的問題和學歷無關,本質上是年齡問題,我只是藉此吐槽一下互聯網行業年齡歧視太可怕。我原以為年輕就可以為所欲為,不著急職業規劃,各種迷茫想選擇最好的方向,最致命的是不珍惜時間,花在玩遊戲上的時間有點多了,碩士畢業第一份工作找的太隨便,沒有想清楚未來現實的人生之路(我曾幻想自己作為獨立開發者取得成功,用自己的app換一套房子,然後在體制內過舒服的生活,想的太好了一點都不現實,最後還是發現,老實當碼農至少可以依靠自己的努力,讓生活越來越好,才有機會解決房子,而不是隻靠運氣來買房子,體制內也可以靠努力讓生活越來越好,只是上限太低,不可能解決房子,所以對我來說創業失敗只能迴歸碼農路線),

結果,我把自己人生玩脫了,互聯網年齡歧視真的可怕,31歲你就沒有機會了。

即便你學歷再好,也證明不了你的價值和你的潛力,因為年輕人太多了,這個行業競爭太殘酷了,走錯一步你就很危險,浪費一年就是巨大的損失。


藉此規勸各位還沒畢業的同學,第一份工作非常重要,不能隨便,同時務必珍惜時間,少打遊戲,浪費一年還可以挽回,像我這樣浪費4、5年的,直接就廢了,大家努力,共勉。


「案例」985優秀本科生,走彎路3年,如何回到正軌上?

圖片源自網絡

《資治通鑑·周紀一》中有一段話:“夫事未有不生於微而成於著。聖人之慮遠,故能謹其微而治之;眾人之識近,故必待其著而後救之。治其微,則用力寡而功多;救其著,則竭力而不能及也。”

這段話翻譯過來就是:沒有一件事情不是產生於微小而後逐漸發展壯大的,聖賢考慮深遠,所以對微小的變故能夠謹慎對待並處理;一般人見識短淺,所以必定等弊端大了才設法補救。矯正細微的小錯,用力小而收效大;救治嚴重的大害,則竭盡所能也不能成功。

對於優秀的人來說,他們都懂得時機的重要性。職場同樣如此。

那些職業發展順利的人,一定是在正確的時間就設定一個合適的目標,他們的每一步行動都踩在正確的方向上,不斷為未來的發展鋪設更平坦的道路。而那些職業發展不順的人,往往都是踩在錯誤的節點上,每走一步,就會留下一個坑。

最終,這個坑會越踩越大,越踩越深,永遠沒有機會填平。等到他們明白過來時,機會已經離他們遠去。他們只能眼睜睜望著那個本來應該屬於他們的機會,但卻永遠也得不到。

最後,看到一段話,送給那些本來很優秀、但卻因為種種原因錯失發展良機的人:

“千萬不要讓本來努力就可以得到的東西,因為懈怠而失去了機會。你要知道世上最痛苦的事不是失敗,而是你本可以。倘若你連通過努力就能得到的東西都抓不住,那你還能抓住什麼?你可以不期待人生過得很順利,但我希望碰到人生難關的時候,你可以是它的對手。”


文|楊毅,第一職場網“教練式”職業規劃首席顧問。原創文章,非經允許,嚴禁進行任何形式的複製、轉載和傳播,否則將依法追究侵權責任!


延伸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