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0 《明史》中的萬貴妃形象,符合歷史沒有被抹黑

通過上兩文“朱見深乃明君,卻靠萬貴妃為世人熟知”“明憲宗的國事家事:君臣鬥為官僚主義、夫妻合為萬世江山”,我們講了朱見深作為明中期的皇帝,還是合格的,至少比明英宗要強。但是,明憲宗的後宮卻不太平,主要是萬貴妃受到朱見深“獨寵”,兩位皇后都被廢掉,其實本質上她才是真正的後宮之主。

(1)如果萬貴妃真的毒殺皇子,他怎麼會有20個孩子?

上文我們談到對萬貴妃的評價,一是,毒殺還在妃嬪肚中的皇子;二是,逼殺皇妃。

由此,無論是今世,還是古代如清朝,都有許多人認為《明史》中對萬貴妃的描述比較惡劣,許多恐怕不是真實的、表示質疑,但有些質疑是經不起推敲的。

《明史》中的萬貴妃形象,符合歷史沒有被抹黑

例如有些人說:如果萬貴妃毒殺皇子,那麼,朱見深怎麼會有14個兒子、6個女兒。上文我們已經說了1475年十一月,因為朱見深感慨自己這麼大歲數了還沒有孩子非常傷心。太監張敏這才告知,有一個皇子已經六歲了。如此,朱見深與後世的弘治皇帝才得以第一次見面。

請注意,1476年,嘉靖的父親出生,同時,朱見深的第一位公主仁和公主也降生了。由此,我們可以確信:正是因為萬貴妃已經無法阻止弘治與憲宗見面,才得以在日後的10年裡,有17位皇子和公主出生。

自朱佑樘和朱見深在1475年見面後的12年裡,被其臨幸且有生育的后妃有八人以上,而且宸妃邵氏(嘉靖的奶奶)、德妃張氏就生了三個兒子,一共有11個兒子出生。可以看出,如果萬氏不採用某種手段是難以在前11年,只生了3個兒子。

憲宗在位25年,前十三年只有三位皇子出生,兩位公開一位秘密。後十二年生了17位,那麼,這個頻率正常嗎?可以說,萬貴妃在宮鬥中使用手段是毋庸置疑的,萬貴妃得“惡名”也很正常。

《明史》中的萬貴妃形象,符合歷史沒有被抹黑

(2)《明史》所說有一定道理,無根據地說《明史》抹黑是沒有道理的:修史石油自己的原則的:《元史》的教訓

現在有些人連《明史》也沒看過,就跟著說《明史》抹黑明朝。但問題是,如果這樣說,拿明朝以後的任何正史都不要看了。清朝建立將近三百年,這二百年來,把全中國的歷史資料都篡改了都可以。那明史基本就不用看了。

歷史是不容修改的,特別是修史者更不是傻子兒,修史是有自己的原則的——後世修史都是從前代資料中來,即使黑也是拿明朝的歷史資料黑明朝。

在中國正史中,最為被後人詬病的是《元史》。這部正史由朱元璋下令、李善長等人監督的朝代正史修史時間非常短。該書第一次修訂由洪武二年二月初一到八月十一,完成元朝修史的主體。三年二月初六到七月初一,又完成了元史剩餘部分。

《元史》全書的整個修撰時間不過331天。

那麼後世詬病它呢?編纂倉促、編輯不嚴、參考史料單一、政治思想明顯。

《明史》中的萬貴妃形象,符合歷史沒有被抹黑

正因為如此,在編撰《明史》的時候,清朝統治者才不斷地改改改、編編編。參考的歷史資料非常多。因為修得時間長被人批判,修得太短也被人批判,有些人是不是該以證據來評論而不是以時間長短論是非呢?

(3)被後人懷疑抹黑明朝的地方其實都是明朝人自己黑明朝,清朝也不過是參考明朝的史料修撰《明史》而已,萬貴妃的情況也是如此。

後朝修撰前朝有所抹黑或漂白很正常,但對和自己沒關係的歷史也全部抹黑的情況非常少見。例如對朱元璋等中前期皇帝“漂白”多於抹黑,對朱元璋對建造鳳陽皇宮的木匠的屠殺,就沒有漂乾淨。再比如,朱元璋對常遇春家族的屠戮,就被漂乾淨了。

清朝建立後,對於皇帝地位的評價都比較重視。比如清朝就認為天下不是奪自明朝(我也認可),因此,既然不是奪自明朝,對公開的萬曆之後的歷史地抹黑就很難談得上。即使是崇禎朝,《明史》也對關於崇禎的諸多謠言給予澄清。當然,澄清得不太徹底,有意含糊。

比如“崇禎內帑三千萬”這一謠言,有些沒讀過《明史》的人非要說是該書抹黑崇禎。其實,明史中的相關段落,反而是在否定這一謠言。這一謠言之所以出現,主要是近現代某些歷史大家“閹割”了南明時期的歷史大家的著作。跟《明史》毫不搭界。內容詳見鏈接。

由此,我們再看看萬貴妃的這段記載。

《明史》中的萬貴妃形象,符合歷史沒有被抹黑

萬貴妃對其他妃嬪的毒害的傳聞,在與萬貴妃同時代的人、萬曆朝的市井圖書,史學家或政治家們的私人筆記當中早已經流傳了。可以說,無論萬貴妃毒害朱見深的其他妻妾、兒子是真還是假,其始作俑者都是明朝自己人。作為後世的歷史學家只能依靠留存下來的歷史資料去進行篩選。

《明英宗實錄》的撰寫者尹直(1431-1511年,任職兵部尚書、太子太保),就在其著作《謇齋瑣綴錄》中談及:憲宗聽說自己竟然有一個孩子在西院,派人暗中打聽,並懷疑萬氏嫉恨——上心甚念之,然慮為萬氏所忌。後來,萬貴妃也同意太監上報憲宗有孩子的事情。

萬曆朝的吏部尚書,入值過內閣任首輔(1607年)于慎行(1545—1607年),在《谷山筆麈》中,就記載一位老太監與自己私聊時,說過許多宮中的故事,其中就有萬貴妃毒殺妃嬪、謀害皇子的事情。

不僅僅《明史》就是《國榷》這樣的私人筆記(因該書比較正規,現在也是作為“正史”為後世歷史後學者研讀)也記載過此類事情。

由此我們可以斷定:萬貴妃在《明史》中形象不用質疑,只不過,其程度未必而已。例如“獨寵”你就不能理解為:就寵她一個人,可以理解為“寵之最深最愛”。

那麼?如何理解萬貴妃害死皇妃、皇子呢?

《明史》中的萬貴妃形象,符合歷史沒有被抹黑

(4)自古宮闈之事就很亂!

宮闈之事是真相還是謠言其實很難區分。我們該如何看待呢?至少弘治皇帝的做法比較好。成化二十三年九月丁巳日,已經登基尚未改元的朱佑樘面對天下對萬貴妃的惡評,下聖旨予以評論,他說:此事,皇太后、母后宣諭已明。凡外間無據之言,難憑訪究。

其原由是因山東魚臺縣縣丞徐頊針對弘治生母紀氏之死要求調查,並追究萬貴妃親屬大罪、盡沒其財產的事宜。弘治皇帝要求禮部主持評論。

禮部會文武大臣集議以為:宮闈之事,不可臆度。

最終,弘治下旨:此事,皇太后、母后宣諭已明。凡外間無據之言,難憑訪究。又萬喜等,原所受官職房產已準辭退,其累次所賞金銀及違禁器物及支過內府價銀,令盡數還官,如隱寄不實,追問不宥。

《明史》中的萬貴妃形象,符合歷史沒有被抹黑

綜上所述,萬貴妃其實還是比較幸運的。她的幸運在於:是她給予了朱見深“母愛”,是她給予了朱見深“最初的情愛”,是她給予了朱見深“安全的感覺”。因此,她的身上給予朱見深的是父母、夫妻之愛。他們的這種感情的複雜性遠遠超過情愛。特別是,朱見深的性格中有一種懦弱。

由此,當萬貴妃在68歲高齡時死去後,50歲的朱見深也就在其後跟隨而去。從個人來說,她也不需要後世人的評價了。反正,她活著的時候只在乎朱見深對她的評價,後世人的評價誰還在乎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