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7 鄠邑區歷史沿革

鄠邑區歷史沿革

鄠邑區位於西安市境西南部,東經108°22′至108°46′,北緯33°46′至34°16′。南與寧陝縣以秦嶺分水,北同興平市隔渭河相望,東與長安區以高冠河、灃水相隔,西與周至縣以白馬河為界。總面積1280.9(一說1282)平方千米,總人口60萬人(2012年)。全區轄1個街道、13個鎮:甘亭街道、餘下鎮、祖庵鎮、秦渡鎮、大王鎮、草堂鎮、蔣村鎮、龐光鎮、澇店鎮、甘河鎮、石井鎮、五竹鎮、玉蟬鎮、渭豐鎮(其中,大王鎮由西鹹新區灃西新城代管)。區政府駐甘亭街道東街7號(東經108°37′、北緯34°07′)。

地處關中平原中部。南部為秦嶺山脈、最高海拔3015米。北部為平原,海拔400米左右。主要河流有太平河、檀峪河、澇河、甘河等,匯入渭河。有金、銅、鈦、錳、鉬、石墨等礦藏。西戶鐵路、G5京昆高速、108國道、107省道公路過境。名勝古蹟有草堂寺(國家級重點保護單位,保存有唐代鳩摩羅什舍利塔和圭峰禪師碑)、敬德塔、戶縣古城鐘樓、高冠峪瀑布、朱雀森林公園、太平峪森林公園等。

夏代為有扈氏國,商代為崇國。周文王“既伐於崇,作邑於豐”,崇侯虎戰敗,西周建都於斯。武王滅紂,遷都於鎬,豐京不廢。周平王東遷,以岐豐之地賜秦襄公,改“扈”為“鄠”邑。秦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年)遷都咸陽後置鄠[hù]縣(一說,西漢置鄠縣)。唐、宋屬京兆府。元屬西安路、奉元路。明、清屬西安府。1913年屬關中道,1928年直屬省。

1949年屬咸陽分區。1950年屬咸陽專區。1953年元月直屬陝西省。1958年11月屬西安市。1961年8月屬咸陽專區。1964年9月10日,陝西省人民委員會通知,經國務院批准,改鄠縣為戶縣。1969年屬咸陽地區。1983年10月20日,將戶縣劃歸西安市管轄。2016年,撤銷戶縣,設立西安市鄠邑區。

1996年,戶縣面積1213平方千米,人口約56.4萬人。轄9個鎮、12個鄉:甘亭鎮、餘下鎮、秦渡鎮、大王鎮、祖庵鎮、草堂鎮、蔣村鎮、龐光鎮、澇店鎮、渭豐鄉、蒼遊鄉、甘河鄉、光明鄉、五竹鄉、牛東鄉、玉蟬鄉、白廟鄉、天橋鄉、石井鄉、太平鄉、澇峪鄉。縣政府駐甘亭鎮。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戶縣常住總人口549252人,其中,甘亭鎮68416人、餘下鎮54018人、秦渡鎮28225人、大王鎮30714人、祖庵鎮28011人、草堂鎮30118人、蔣村鎮18309人、龐光鎮28278人、澇店鎮35240人、澇峪鎮3852人、光明鄉20560人、五竹鄉21403人、玉蟬鄉25632人、石井鄉25206人、天橋鄉16459人、太平鄉4789人、牛東鄉18419人、蒼遊鄉20008人、渭豐鄉27108人、甘河鄉27699人、白廟鄉16788人。

2001年12月,撤銷光明鄉,併入甘亭鎮;撤銷牛東鄉,併入秦渡鎮;撤銷白廟鄉,併入蔣村鎮;撤銷太平鄉,併入草堂鎮;撤銷澇峪鄉,併入石井鎮。

2010年,戶縣轄11個鎮、5個鄉:甘亭鎮、餘下鎮、祖庵鎮、秦渡鎮、大王鎮、草堂鎮、蔣村鎮、龐光鎮、澇店鎮、甘河鎮、石井鎮、五竹鄉、玉蟬鄉、天橋鄉、渭豐鄉、蒼遊鄉。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戶縣常住總人口556377人,其中,甘亭鎮103106人,餘下鎮60000人,祖庵鎮27642人,秦渡鎮51050人,大王鎮29315人,草堂鎮31237人,蔣村鎮32821人,龐光鎮26922人,澇店鎮32346人,甘河鎮27354人,石井鎮25584人,五竹鄉27796人,玉蟬鄉24477人,天橋鄉14793人,渭豐鄉25157人,蒼遊鄉16777人。

2011年,撤銷玉蟬鄉、五竹鄉、蒼遊鄉、渭豐鄉、天橋鄉,設立玉蟬鎮、五竹鎮、蒼遊鎮、渭豐鎮、天橋鎮。調整後,全縣轄16個鎮:甘亭鎮、餘下鎮、祖庵鎮、秦渡鎮、大王鎮、草堂鎮、蔣村鎮、龐光鎮、澇店鎮、甘河鎮、石井鎮、五竹鎮、玉蟬鎮、天橋鎮、渭豐鎮、蒼遊鎮。

2012年末,戶縣面積1280.9平方千米,戶籍人口599442人,常住人口56.10萬人。2013年末,戶縣轄16個鎮,共有21個社區、521個行政村,縣政府駐甘亭鎮。

2015年,撤銷天橋鎮,併入玉蟬鎮;撤銷蒼遊鎮,併入五竹鎮,將五竹鎮三合莊、青聯、青中、青西、郭家寨、崔家堡、戚家堡、劉家堡、胡家堡、喬家堡10個村劃歸甘亭鎮;撤銷甘亭鎮,設立甘亭街道。調整後,全縣轄1個街道、13個鎮:甘亭街道、餘下鎮、祖庵鎮、秦渡鎮、大王鎮、草堂鎮、蔣村鎮、龐光鎮、澇店鎮、甘河鎮、石井鎮、五竹鎮、玉蟬鎮、渭豐鎮。

2016年11月24日,《國務院關於同意陝西省調整西安市部分行政區劃的批覆》(國函〔2016〕188號):同意撤銷戶縣,設立西安市鄠邑區,以原戶縣的行政區域為鄠邑區的行政區域,鄠邑區人民政府駐甘亭街道東街7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