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1 「忻州古建」忻府區白石村壽聖寺

忻府區白石村壽聖寺

梁興國

「忻州古建」忻府區白石村壽聖寺

壽聖寺位於忻府區白石村內,寺廟現在的山門開在三間懸山頂南殿(天王殿)正中,為坐北向南的倒座門,中檁上標記“大明成化歲次乙酉年”即成化元年(1465年)。天王殿面寬三間,進深四椽,懸山頂,斗拱補間彩繪的龍形圖案依稀可辨。寺院呈二進院佈局,東西32米,南北85米,面積2720平方米。中軸線依次建有戲臺、天王殿和大雄寶殿,兩側為耳殿和配殿,原建在戲臺與天王殿之間東西方向有廟牆,戲臺一側應有廟門。

「忻州古建」忻府區白石村壽聖寺

天王殿

「忻州古建」忻府區白石村壽聖寺

「忻州古建」忻府區白石村壽聖寺

天王殿檁記

大殿為大雄寶殿,創建年代不詳,據傳應早於南殿二年,即大明天順6年(1463年),面寬三間,進深四椽,單簷懸山頂,五檁後廊式構架,斗栱五踩雙昂,明間平身科出45度斜昂,後簷斗栱三踩單翹,近年揭棧加修,原裝修形制不存。

「忻州古建」忻府區白石村壽聖寺

大 殿

「忻州古建」忻府區白石村壽聖寺

簷 飛

「忻州古建」忻府區白石村壽聖寺

龜 趺

「忻州古建」忻府區白石村壽聖寺

螭 首

「忻州古建」忻府區白石村壽聖寺

殘 碑

「忻州古建」忻府區白石村壽聖寺

燻 盆

院內散落有壽聖寺二龍戲珠螭首和龜趺,只是不見了碑體。另有“福緣善慶,因果不昧”捐資修廟的殘碑一通。明弘治九年(1496年)三月壽聖寺重修石幢燻盆一對。

「忻州古建」忻府區白石村壽聖寺

東西兩側配殿均為面寬五間,進深四椽,懸山頂,清康熙九年重建。

「忻州古建」忻府區白石村壽聖寺

龍王殿

「忻州古建」忻府區白石村壽聖寺

關帝殿

「忻州古建」忻府區白石村壽聖寺

清代壁畫

南殿兩旁,東為龍王殿,西是關帝殿。坐北朝南,各面寬三間,進深四椽,懸山頂。建於清康熙九年,自此道教合為一處。關帝殿內壁畫50平方米,表述關羽生平。

「忻州古建」忻府區白石村壽聖寺

戲 臺

壽聖寺的戲臺,坐落在寺廟區的最南端。戲臺又叫戲樓或樂樓,是專供演戲使用的建築。中國戲曲文化歷史悠久,古戲臺也隨之逐步演變。幾百年來,一部部經典曲目在戲臺呈現,就如當地人民的生活縮影,臺上臺下的人不斷變化,劇目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更新,古戲臺歷經百年滄桑,見證著社會的發展變遷。

「忻州古建」忻府區白石村壽聖寺

上下結構

「忻州古建」忻府區白石村壽聖寺

八字牆磚飾

「忻州古建」忻府區白石村壽聖寺

減 梁

「忻州古建」忻府區白石村壽聖寺

前 廊

「忻州古建」忻府區白石村壽聖寺

飛簷翹角

此戲臺為二層樓閣式磚木結構建築,在當地較為稀少。面寬三間,懸山頂,建築年代不詳,應為明建清修。臺基之上明柱通梁,斗栱三踩,兩側直角八字牆增強了臺口音量集中外洩,帽牆磚雕仿木構,菱形花卉磚飾走邊,配有荷葉磚雕,灰瓦鋪頂。後臺部分,頂部鋪設木架板,形成上下兩層,原建應有木樓梯通過預留的洞口通往二層,供戲班休息。因土坯牆塌陷,2019年進行了維修,用紅磚重砌了牆體,拓展外延了臺基。

關帝殿1985年4月10日,原忻州市人民政府(縣級市)公佈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忻州古建」忻府區白石村壽聖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