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1 「忻州古建」忻府区白石村寿圣寺

忻府区白石村寿圣寺

梁兴国

「忻州古建」忻府区白石村寿圣寺

寿圣寺位于忻府区白石村内,寺庙现在的山门开在三间悬山顶南殿(天王殿)正中,为坐北向南的倒座门,中檩上标记“大明成化岁次乙酉年”即成化元年(1465年)。天王殿面宽三间,进深四椽,悬山顶,斗拱补间彩绘的龙形图案依稀可辨。寺院呈二进院布局,东西32米,南北85米,面积2720平方米。中轴线依次建有戏台、天王殿和大雄宝殿,两侧为耳殿和配殿,原建在戏台与天王殿之间东西方向有庙墙,戏台一侧应有庙门。

「忻州古建」忻府区白石村寿圣寺

天王殿

「忻州古建」忻府区白石村寿圣寺

「忻州古建」忻府区白石村寿圣寺

天王殿檩记

大殿为大雄宝殿,创建年代不详,据传应早于南殿二年,即大明天顺6年(1463年),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五檩后廊式构架,斗栱五踩双昂,明间平身科出45度斜昂,后檐斗栱三踩单翘,近年揭栈加修,原装修形制不存。

「忻州古建」忻府区白石村寿圣寺

大 殿

「忻州古建」忻府区白石村寿圣寺

檐 飞

「忻州古建」忻府区白石村寿圣寺

龟 趺

「忻州古建」忻府区白石村寿圣寺

螭 首

「忻州古建」忻府区白石村寿圣寺

残 碑

「忻州古建」忻府区白石村寿圣寺

熏 盆

院内散落有寿圣寺二龙戏珠螭首和龟趺,只是不见了碑体。另有“福缘善庆,因果不昧”捐资修庙的残碑一通。明弘治九年(1496年)三月寿圣寺重修石幢熏盆一对。

「忻州古建」忻府区白石村寿圣寺

东西两侧配殿均为面宽五间,进深四椽,悬山顶,清康熙九年重建。

「忻州古建」忻府区白石村寿圣寺

龙王殿

「忻州古建」忻府区白石村寿圣寺

关帝殿

「忻州古建」忻府区白石村寿圣寺

清代壁画

南殿两旁,东为龙王殿,西是关帝殿。坐北朝南,各面宽三间,进深四椽,悬山顶。建于清康熙九年,自此道教合为一处。关帝殿内壁画50平方米,表述关羽生平。

「忻州古建」忻府区白石村寿圣寺

戏 台

寿圣寺的戏台,坐落在寺庙区的最南端。戏台又叫戏楼或乐楼,是专供演戏使用的建筑。中国戏曲文化历史悠久,古戏台也随之逐步演变。几百年来,一部部经典曲目在戏台呈现,就如当地人民的生活缩影,台上台下的人不断变化,剧目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古戏台历经百年沧桑,见证着社会的发展变迁。

「忻州古建」忻府区白石村寿圣寺

上下结构

「忻州古建」忻府区白石村寿圣寺

八字墙砖饰

「忻州古建」忻府区白石村寿圣寺

减 梁

「忻州古建」忻府区白石村寿圣寺

前 廊

「忻州古建」忻府区白石村寿圣寺

飞檐翘角

此戏台为二层楼阁式砖木结构建筑,在当地较为稀少。面宽三间,悬山顶,建筑年代不详,应为明建清修。台基之上明柱通梁,斗栱三踩,两侧直角八字墙增强了台口音量集中外泄,帽墙砖雕仿木构,菱形花卉砖饰走边,配有荷叶砖雕,灰瓦铺顶。后台部分,顶部铺设木架板,形成上下两层,原建应有木楼梯通过预留的洞口通往二层,供戏班休息。因土坯墙塌陷,2019年进行了维修,用红砖重砌了墙体,拓展外延了台基。

关帝殿1985年4月10日,原忻州市人民政府(县级市)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忻州古建」忻府区白石村寿圣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