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5 再讀餘華的《活著》: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

我一直深感困惑:人為了什麼而活著?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而作者餘華在《活著》這本書中給出了他的思考:人是為了活著本身活著,而不是為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

初讀這本書的時候,剛升入大學,並不是很理解這句話,如果人只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可還是有那麼多的人窮極一生去追求活著之外的事物。

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增加,尤其是踏入社會工作幾年後,每一次讀都有新的體會,正所謂“文章不厭百回讀”,好的作品會給人帶來人生的啟迪,讀好書讓人更認識自己。

再讀餘華的《活著》: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

作者餘華1960年4月3日出生,浙江海鹽人,曾從事過五年牙醫,1983年開始寫作《活著》。當時年僅23歲,卻寫出了具有人生的深刻思考,甚至具有時代影響力的作品,讓人不得不佩服。

《活著》這部長篇小說,在1998年獲榮獲意大利格林扎納·卡佛文學獎,後來被入選為“20世紀90年代最有影響的10部作品”。它是一部經典,值得我們反覆品味。

這本書是作者在什麼樣的心態下完成的呢?

餘華在自序中提到自己寫《活著》時的心態“作家的使命不是發洩,不是控訴或者揭露,他應該向人們展示高尚。這裡所說的高尚不是那種單純的美好,而是對一切事物理解之後的超然,對善與惡一視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

在這種心態下,餘華聽到一首美國民歌《老黑奴》,歌中的老黑奴歷經磨難,家人都逝去獨留他一人在世,他卻毫不抱怨地樂觀生活。他被深深打動,《活著》的主人公福貴的苦難而又樂觀的一生由此鋪開。老黑奴與福貴雖然在時代和民族各個方面都截然不同,但卻顯示出了人類的某種相似的命運和品質。

再讀餘華的《活著》: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

《活著》這本書用十幾萬字,講述了主人公福貴一生歷經苦難,他身邊所有的家人都相繼離世,只剩下他與一隻老黃牛相依為命的故事。讀起來一氣呵成,讓人慾罷不能。

福貴出生便是地主家的闊少爺,可他不學無術,所有的家產都被他賭博輸光了,然後一家人搬到茅草屋去住,父親摔倒去世。艱苦度日使母親也患上重病,他拿錢請醫生卻被抓去做壯丁,兩年後九死一生回到家鄉,母親早已去世,而女兒鳳霞卻因高燒變成了聾啞人。

好不容易一家團聚,兒子有慶因救人被庸醫抽血過多活活抽死。鳳霞嫁人後因生孩子大出血而死,妻子家珍一直重病,在經歷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打擊下而去世,接著女婿二喜在工作時被砸死。只剩下福貴和外孫苦根相依為命,可是不幸卻再一次降臨,把他惟一的親人也奪走,最後剩下他一個人跟一頭老黃牛艱難度日。

再讀餘華的《活著》: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

但這個孤獨老人卻從未抱怨過,對所有的苦難一一承受,在經歷所有的快樂和不幸之後,終於活出了生命的意義: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

讀完此書,生活中的已發生或尚未到來的所有苦難,似乎都是命運給予我們的考驗,都是為了讓一個人之所以活得完整的必經之路。與其抱怨,不如坦然面對承受一切,活出一個人的勇氣和尊嚴,這樣才能獲得內心的平靜與幸福。

而《活著》這本書不僅僅是寫出了福貴的一生,更是講述了我們中國人那幾十年在經歷了革命戰爭、大躍進和文化大革命等一系列的苦難是如何熬過來的。《活著》講述的遠不止這些,需要我們一遍又一遍地去品讀,去感受什麼叫做活著,什麼叫做為活著本身而活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