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6 關帝大廟的追尋

老大同的關帝廟,俗稱大廟,坐落在大同鼓樓東南街東面的一個高坡臺子上,大廟坐北朝南,平臺寬闊。大廟門前立著三門牌坊一座,兩旁有旗杆一對,左右是鐵獅子把門。旗杆上書“大義參天”黃底黑邊黑字,在微風中獵獵有聲。

關帝大廟的追尋

大同的關帝廟,初建於元代泰定年間(1324——1329),原來門外有紫色石碣(石碑),寫明瞭它的創建年代,現已不復存在。明代景泰、嘉靖、隆慶、萬曆年間均有增修。清代康熙三十二年(1691)重修,乾隆二年(1737)知府屠嘉正,知縣李伯香又建享殿一座。乾隆三十八(1774)知府吳輔宏,知縣虔禮寶重修。大殿壁間還有明代巡撫的謁廟詞。

山門是一間開闊的大殿,扇對門直通院內。山門內東西各設木柵欄一座,中為人行道,鋪著大方塊的古老地磚。木柵欄東邊泥塑著一匹嬌健的赤兔馬:木柵欄西邊泥塑著一座漂亮的黃腰馬。兩邊石制的香爐裡有幾根嫋嫋燃燒的香火。

關帝大廟的追尋

走進院內.院落寬廣,東南側有一小便門,為住廟道士晚上出入的地方。院內北面為正殿,東西各建偏殿一座。這兩座偏殿西面是接待施主香客的禪房,東面殿前砌有一座敬惜字紙樓。古代大同人非常敬惜字紙,在街上撿上字紙都要在此樓燒掉。

關帝大廟的追尋

大院巷松翠柏,樹上老鴰搭巢,有時還飛來陣陣寒雀。正殿面北朝南,前有抱廈,進深三間,面闊五間。殿頂是廡殿頂琉璃瓦,金碧輝煌,標準的元代建築風格。殿內正中神龕雕刻精美,中坐伏魔大帝關聖帝君。關公冕服端坐、眉清目秀、線條流暢。龕前還塑立神像四座,與真人身高等同。左立佩劍的關平,左前又站立著拄大刀的周倉;右立棒印的王甫,右前為一拿書的侍童。殿內隔扇門東有一刀架,架上橫放一柄青龍偃月刀,刀光熠熠寒光森人。大殿東西壁上各繪有彩色的壁畫,有關公大帝的夜讀春秋“、“刮骨療毒”、“斬顏良”“誅文丑”、“過五關”、“斬六將”等三國故事,這些故事現在還隱約顯現。

出得大殿,拐進後院,那便有一池清水,中有石拱橋一座,兩旁為大理石雕欄護,池水深約四尺,水清見底,游魚忽隱忽現,與人嬉戲,這個池子的名字叫泮池。

關帝大廟的追尋

過拱橋是一座昭烈祠,俗稱後殿,後殿的建築為三間面闊的大殿,也是琉璃屋頂,鴟吻把邊,與大殿遙相映輝。殿內供奉昭烈帝劉備。左有壯繆侯關羽、右有恆侯,均有坐像,雕塑也很精美。牆壁繪有桃園三結義的壁畫,可惜的是此殿後來被毀滅了。

關帝大廟的追尋

大門前有一座高臺,對面有戲臺,戲臺是廡殿頂,五大開間,有十二根柱子作為支撐,視角廣闊。過去每到六月二十三日是關帝祭祀日,唱戲三天,人們絡繹不絕。

關帝在重修後的今天,它將要展現出更為光輝燦爛的雄姿,作為大同市一座重要的歷史廟宇而彪炳千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