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3 帶孩子“循序漸進”地培養時間管理技能

帶孩子“循序漸進”地培養時間管理技能

第一,幫助孩子建立時間觀念

在幫助孩子建立時間觀念時,首先需要練習對時間的感知度。要提高孩子對時間的感知度,可以嘗試來計算一下時間。

需要準備的東西有:

1.電子手錶(冰箱等電器上顯示的時間也可以)

2.紙(把早上要做的事寫下來,排好順序,製成表格)

3.筆記用具

做好了準備工作後,實際做法就是:

① 決定好早上要做的事情,排好序,寫入表格。

② 早上一起床,就把起床時間填入表格。

③每做完一件事,把完成的時間依次填入表格。

④ 在父母的幫助下,計算出每件事花費了多少時間。

⑤ 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看看錶格,聊聊感想。

記錄一天的時間後,還可以問問孩子:

這幾件事,哪件事最費時間呢?

換衣服用了這麼長時間啊?”

另外,我們在生活中,去學校,去公園,去朋友家玩,也會上輔導班和興趣培訓班,估計一下我們去那些地方的時候,要花費多長時間呢?

父母可以讓孩子試著估算一下會花費多長時間,然後和孩子核實一下是不是這樣。下面是一個樣式表格。

帶孩子“循序漸進”地培養時間管理技能

父母可以讓孩子在感想欄裡,填進表示心情的笑臉。如果做的結果和孩子自己預想的一樣,就填一個笑臉;如果和預測的不同,就填一個哭臉。標記可以寫得大一點兒,以此來提升趣味性。

經過這樣的練習,孩子會越來越清楚,自己每天要做的事情到底花了多長時間,對以後的估算也會越來越熟練。

然後,孩子在生活中,不論是畫畫玩玩具,還是寫作業看繪本,每個活動開始之前,我們都可以與孩子約好一個具體的活動時長,設定好時間最好是鬧鐘,並告訴孩子當鬧鐘響了,我們就要停下正在做的事情,因為時間已經到了。這樣孩子就能感知到時間的壓力了。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在約定好的時間段內,我們都要管住自己嘮叨的嘴、急切的心,讓孩子成為這一時間段的真正管理者,專注於當下正在做的事情。通過這樣的方式既可以減少拖沓,還能讓孩子學會遵守約定。

帶孩子“循序漸進”地培養時間管理技能

幫助孩子建立時間觀念

第二,提高孩子做事的速度

接下來,我們就要進入時間管理的第二個部分——做計劃。

首先,家長可以幫助孩子先自己計劃一天所要做的事情,幫助建立時間和事件的次序感,這一步非常重要,也能夠培養孩子建立時間觀念。

帶孩子“循序漸進”地培養時間管理技能

孩子們的日常生活並不複雜,每天做的事情比較固定。通過記錄和觀察,能夠發現同一時段中事情的規律性,並按照這樣的先後順序執行新一天的程序,從而養成做事有條理的好習慣,建立良好的時間順序感,高效地完成任務。

另外,很多家長覺得自己孩子做事動作慢。其實呢,動作緩慢一般是相對而言的。有時孩子處理事物的速度顯得比一般人慢,通常是因為達不到成人期望的速度,有時也是因為對成人的要求沒有做出足夠快的反應,成人就會認為自己的孩子太磨蹭。但實際上,孩子已經表現得很不錯了。

比如,有位母親是一個急性子,她希望自己的孩子和丈夫都符合自己的做事速度才會感到滿意,否則就會抱怨,這也是不現實的。

下面舉例兩種有趣的方式,分享給各位爸爸媽媽們參考參考~

對於孩子的動作慢,第一種方式,我們可以通過遊戲來加以改變。父母可以經常與孩子玩一些小的競技遊戲,使孩子在遊戲中提高自己動作的敏捷程度。

例如,比賽看誰跑得快,比賽看誰穿衣服快等,這些遊戲能激發孩子的進取心。孩子喜歡玩,但是玩多了,孩子可能就會覺得沒趣。這時,要給予適當獎勵來表彰孩子的勝利,同時,父母還要為孩子加油:很棒!你可以做得更利索些。

孩子還可以與自己比賽。父母幫孩子設計一張比賽成績表,記下最初的時間,然後,每天記錄實際完成的時間。如果比以前有進步,就給予獎勵;如果沒有進步,保持原狀,或者退步,就不給予獎勵。

在這個方式裡,要讓孩子先從簡單容易的事做起,逐漸向比較困難的任務進發,一直到達合適的時間為止。這種方法,目的在於縮短完成每一件事情所需要的時間,是克服動作慢的直接辦法。

在此期間,家長要對孩子解釋「分數」的意義,激發孩子進步的渴望。

第二種方式,爸爸媽媽們可以採用「記數法」來督促孩子抓緊時間完成某件事情。

記數法很簡單,隨時可用。父母可以與孩子事先講明白,看數到第幾聲的時候孩子可以做完某件事情;然後父母讓孩子準備好,說聲開始,就開始計時了:1、2、3、4、5一邊數,一邊為孩子加油:你快要做到了!孩子為了完成任務,就會盡量抓緊時間將事情做完。

如果在計數開始的時候,孩子的動作依然很慢,不妨故意數快一點兒,讓孩子感覺到時間就快要到了。如果在快要結尾的時候,孩子還差得較遠,也可以放慢記數的速度。父母可以告訴孩子,如果快一點兒做事,就數慢一點兒,讓孩子有儘快完成的希望。

如果家長總是很巧妙地常常使孩子可以在數數快接近尾聲的時候把事情做完,就能使孩子獲得成功的感覺。孩子完成了任務,家長就要及時表揚孩子的進步,並且將任務以外的時間留給孩子自由安排。

如果給孩子表揚的方法沒有效果,就可以使用硬性規定的辦法來達到改變動作慢的目的。

就像前面提到的方法,父母首先根據孩子盡最大能力能夠完成某項事情的時間來進行合理的預算,然後規定孩子在這個時間內必須完成這項事情,否則就不讓他繼續做下去,時間一到就要停止。

長此以往,多種方法綜合運用,孩子愛磨蹭的毛病就會大有改觀了。

帶孩子“循序漸進”地培養時間管理技能

提高孩子做事的速度

第三,提高孩子做事的準確性

接下來我們進入第三部分,提高孩子做事的準確性

有的孩子做事比較慢,常常被爸爸媽媽說是做事拖拉而且還做的都不對。那怎樣才能改掉這個不良習慣呢?就是採取逐步分解問題,各個擊破的方法。

這裡我們可以採用【目標分解法】來幫助孩子。將大目標分解為小目標。這種目標分解法就像爬樓梯,通過實現每一階的小目標,才可能逐步達成爬上頂峰的大目標。這樣孩子不會感覺目標太遙遠無從下手,也不會導致過程中偏離目標。

比如說孩子在做作業的時候,家長可以首先了解作業的內容大概有哪些。引導孩子把作業分為三部分,作業容易的,先做,中間完成一些難度高的作業,最後再做一些難度適中的作業。

在一開始做簡單的作業,能夠很快完成第一部分任務,即時就能夠獲得成就感。孩子們會發現完成任務並沒有那麼難。休息一會兒,就會去攻克比較難的作業。在最後做難度適中的作業,孩子會因為前面很難的作業都完成了,信心倍增哦。

帶孩子“循序漸進”地培養時間管理技能

提高孩子做事的準確性

第四,檢驗並完善時間管理方法,然後提高學習的效率。

比如說,我們可以嘗試建立紅星表和黑心表.紅星表記錄鼓勵,黑心表是警示的作用,通過平日裡的記錄和任務的完成情況及時總結計劃表,不合理的地方進行完善。

有時候咱們爸爸媽媽們可能會忽視這些細節,對孩子好的行為沒有表揚,對不好的行為確是滴都不放過,關於對孩子的引導順便也跟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點呢,是要理解孩子的叛逆與不聽話,是她遇見了他無法解決的問題,他現在需要的不是制裁,是盟軍。

第二點,孩子遇到學習上的困難的時候,常常因為知識陌生,不嫻熟,一般上升不到治理的問題,更不是什麼人格的問題,家長們喜歡對人不對事,長期打壓孩子的自尊心,沒有哪個正常的孩子是天生討厭學習的,否則他們學不會走路,學不會吃飯,學不會說話的。

第三點,是讓咱們孩子相信。你可以支持他,信任他,相信他要的那些好的東西,不僅可以從虛擬世界裡找到,從你這裡也可以找到。你要把一個孩子的成長所需要的關心,信心,成就感重新補給他。

帶孩子“循序漸進”地培養時間管理技能

檢驗並完善時間管理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