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關羽兵敗被殺,劉備究竟為何不發兵救援?

my19861115


關公”失荊州,走麥城“,這是三國迷們最津津樂道,糾結不清的橋段。

特別是關公已經到達離劉備,確切地說是離劉備控制的益州僅僅一二十里地,為啥劉備不救哪?

01

具體地理概念

荊州是一個很大的地方,起初劉表控制時期是七郡,赤壁之戰後,曹操把荊州北部的南郡、南陽郡又分出襄陽郡、南鄉郡(一說章陵郡)。

其他五郡:江夏、長沙、零陵、桂陽、武陵,也是荊州的地盤。

襄樊之戰時,荊州被曹操、劉備、孫權三方勢力分割:

曹操控制南陽、襄陽、南鄉(章陵)三郡;

劉備控制南郡、武陵、零陵三郡;

孫權控制江夏、長沙、桂陽三郡。

關羽駐紮在南郡,治所江陵(與公安隔江而望),當初周瑜把所謂的荊州借給劉備,僅僅是借的公安,至多就是南郡的一部分。

襄樊之戰,關羽從南郡治所江陵出兵進攻曹操大將曹仁控制的襄陽。

關公失利後,敗走麥城,就是南郡的當陽。

而臨沮(今湖北宜昌遠安)是在從襄陽到麥城的中間,也就是說關公是在敗走去麥城的路上被殺害的。

我查閱了一些資料,臨沮當時應該屬於房陵郡(曹丕時設新城郡),也有說是隸屬荊州。三國時期,一些戰略要地行政設置非常混亂,實在說不清準確的關係。

但肯定的一點,這個地方應該是劉備集團控制的勢力範圍。

首先不是孫權控制的勢力範圍,最近的江夏郡離這裡也很遠;

其次,如果是曹操控制的勢力範圍,那也是實力非常薄弱的地帶。因為臨沮在襄陽的西南面,也可以說是市郊縣,軍事力量一定很薄弱。

離臨沮最近的就是蜀國大將劉封、孟達駐守的房陵。

一些資料說,關羽已經到達離劉備,可以理解為劉備控制的益州一二十里的地方。

這個是沒有任何問題的,這個位置即便是屬於襄陽郡,但離益州的邊界已經很近啦。

從篇頂插入的襄樊之戰的地圖上看,也是這麼標註的。

即便還是在南郡地面上,也是關羽之前控制的勢力範圍之內。

由此看來,劉備不派兵增援,實在是一個大問題。

02

孤軍作戰

襄樊之戰開始後,前期關羽旗開得勝,逼得曹操遷都的心思都有啦。

但接下來,局勢就不一樣啦。

曹操派遣徐晃、張遼等大將,以及兗州刺史裴潛、豫州刺史呂貢等率軍救援樊城,更準備親自掛帥征討。這可是曹操剛剛從漢中撤軍之後,又要親征。

孫權命令呂蒙為主帥偷襲荊州,並親自率軍為後援。其勢在必得。

而劉備方面,關羽出兵後,留守荊州重鎮的江陵守將糜芳(劉備小舅子)、公安守將傅士仁卻不戰而降孫權。

關羽不僅得不到增援,反而後院起火。

關羽將士的家屬全部在江陵,聽說東吳把他們安置得很好,就再也沒有心思作戰啦,全部跑光啦。

這打的是些啥仗,豈有不敗之理。

關羽敗退,只有數十騎跟隨。關羽奮鬥一生,義薄雲天,到最後就只有這麼幾個心腹之人追隨,真是悲哀啊。

更為奇怪的是,駐兵房陵的蜀將劉封(劉備義子)、孟達,居然無動於衷。

還有就是,這麼大規模的戰役,時間也很久,居然劉備、諸葛亮沒有絲毫的反應。

也看不到三弟張飛在幹嘛。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十二月,關羽率數十騎突圍到臨沮,遭遇東吳潘璋部將馬忠的埋伏,被擒。與長子關平一起被殺害。

東吳的勢力範圍,最近的是在江夏郡。

臨沮是南郡的勢力範圍,是關羽控制的地方,何況還是在江陵北面。

東吳的將士們都埋伏到這裡來啦,你說讓你關羽再跑了也就不合適啦。

襄樊一戰,徹底暴露了劉備集團內部的矛盾,劉備走向失敗不是偶然的。

否則,沒有道理啦。

03

最後說一下漢中之戰的情況吧。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戰役發起,到219年五月,曹操撤兵結束,戰爭持續近兩年。

劉備、曹操親自帶隊。

劉備方面有張飛、馬超、趙雲、黃忠、法正、黃權等,除了關羽,一般吃瓜群眾叫上名字來的戰將都到齊啦。魏延呢?魏延幹嘛去啦?

曹操方面主要有夏侯淵、曹休、曹真、曹洪、張郃、徐晃、郭淮等。

曹操五月撤兵,關羽七月發起襄樊戰役。

一般資料看到,參加漢中之戰的將領只有徐晃按照曹操命令,首先帶兵增援曹仁。

其他部將及部屬,正在休整,這可以理解,但徐晃也是參加了漢中之戰的,卻能立即投入了戰鬥。

曹操也是顧不上休養,調動兵力,還要親自出徵。

都清楚曹操是在關羽被害之後一個月就病逝啦,漢中撤軍很大程度上可能是曹操的身體出現了大問題。

回過頭來看,劉備在忙活啥呢?

劉備佔據了漢中,進而稱王。忙著搞慶典呢,眾位參戰將士接受封賞,慶祝勝利哪。

這事就奇怪啦,關羽不去參加慶典,襲擊襄樊幹嘛呢?

如果是在漢中對峙時,發動戰役,可以起到圍魏救趙的作用。

漢中對峙結束啦,這時候開始襄樊戰役,實在是讓人難以理解啊。

在所有將士歡慶漢中大捷的時刻,關羽悲壯的犧牲啦。


豹眼看歷史


關羽死的地方距益州僅20裡,但因三條原因導致劉備只能眼睜睜看著關羽被殺!

爛作家 2017-07-04 11:30

事件起因:

建安二十四年,關羽率兵攻打曹魏的樊城。曹操派出大將於禁率領七軍援救襄樊。立義將軍龐德與關羽交戰,引箭射中關羽前額。其時龐德常乘白馬,關羽軍皆謂之白馬將軍,對他甚為忌憚。到了八月進入多餘的秋季,下起連綿大雨,漢水暴漲,水高五至六丈,于禁所率領的七軍全為漢水所淹。于禁、龐德只好上到高處迴避。關羽乘機領水軍攻擊于禁、龐德,于禁等無處可逃,於是投降。龐德誓死不降,被關羽斬殺。然後關羽繼續攻打樊城,但曹仁將自己的白馬沉死水中,與將士們盟誓,誓與樊城共存亡,也是雖然只有幾千人,但是兵將齊心協力,誓死守城。關羽一時沒有攻下樊城。接著曹操聯合東吳,謀劃荊州。最後,曹操派遣徐晃救援,徐晃聲東擊西,攻打關羽的四冢,關羽見四冢危急,便親自率領步、騎兵五千人出戰,徐晃迎擊,關羽退走。東吳呂蒙藏精銳於船隻,到達荊州,傅士仁和糜芳投降,很快荊州大部分都不費吹灰之力進入東吳囊中。孫權又親自來到江陵,荊州的文武官員都徹底歸附。關羽自知進退無路,乃退守麥城,孫權誘降,關羽詐降逃跑,跟著他的只有十幾個親隨騎兵。而孫權方面早已知道關羽逃路方向,早已設下伏兵等著,於是關羽及兒子被潘璋手下的司馬馬忠在章鄉擒獲,然後斬首。如今有許多小夥伴好奇地問劉備為什麼不救援關羽,理由是益州離關羽死的地方很近。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劉備為什麼不救。

劉備不救關羽的原因有三條:

第一:當時關羽發動樊城之戰,是為了遙助劉備在漢中的戰爭。所以由此可見,劉備在漢中的情勢也並非輕鬆。而且曹操後來還親自提兵前往。如果不是佔著地理優勢,劉備或許就被曹操搞死了。雖然曹操後來退兵,但是並不代表曹操就放鬆了對漢中的想法,所以說當時的劉備在漢中新勝,一方面漢中局勢尚不穩定,一方面還得緊張地全力防禦曹操。所以根本沒有多餘兵力和精力增援荊州。

第二:東吳既然要拿下荊州,必然是出動了全國之精銳部隊。以後的結果也果然如此,基本上牛逼的將領都在奪取荊州的過程中出現了。大都督呂蒙,以及下一任大都督陸遜都參戰了,甚至東吳之主孫權都親自趕到了前線,可見對於東吳來說,拿下荊州,志在必得。在東吳精銳部隊面前,就算劉備派出一支可憐的援軍,也根本是以卵擊石,充當炮灰,更何況劉備根本沒有多餘兵力呢。

第三:關羽之敗已經成為事實,猶如夏侯淵在定軍山之敗。在夏侯淵死之前,曾經求援曹操。但曹操知道就算率援軍已經來不及了,只能說援軍很快就到,讓他們力戰。而關羽之情勢還不如夏侯淵在定軍山。夏侯淵至少還守著定軍山,而關羽已經成敗軍之將,在被追殺的奔逃中。而且作為東吳,四處布著埋伏,關羽最後就是被埋伏的東吳兵將抓住的。在這種情形之下,你讓劉備如何救援,除非劉備長著翅膀,進行空中救援。

所以說關羽之死純粹乃兵家之常事,時也命也。而劉備後來為了復仇,以致於兵敗白帝城,也算是三個兄弟情義的最好見證了!


說歷史的女人


在三國的歷史上,關羽的死一直為人們所惋惜,後人為了完善關羽的形象,經常會找一些理由來解釋關羽走麥城這次失敗,題中所說就是其中一種。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說法呢?筆者猜測可能是劉備給關羽報仇晚了導致的,關羽死後一年半,劉備才想起來出兵東征,而且還是打著給關羽報仇的旗號,這一直是劉備的一大汙點。不過在這一年半中,三國的局勢的確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曹操死了,呂蒙死了,曹丕不會輕易出兵幫助孫劉任何一方,孫權手下又沒有大將。曹丕篡漢,劉備自己也剛剛稱帝,繼承漢室正統的呼聲很高,的確是出兵的好時機。

再看劉備的這次出兵的目的,無非就是打下荊州,也沒想直接滅了孫權,其實就是想恢復關羽死前的局面。荊州這個戰略要地對於劉備來講實在太重要了,完全決定了劉備今後的防禦姿態。甚至有人說如果之後諸葛亮北伐是從荊州出發,那麼北伐的結果就會截然不同。

所以關羽的死對劉備一點好處都沒有,就算要殺關羽,也不會用荊州來為關羽陪葬。另一方面關羽的忠誠是毋庸置疑的,誰也不會因為一點雞毛蒜皮對一位忠臣良將下手吧?

現在還有這樣一種觀點,就是諸葛亮和關羽之間存在矛盾,其實關羽的人物形象在歷史上發生過很大的轉換,先是被臉譜化,後來就逐漸被教科書化。一些人總結關羽和諸葛亮的矛盾、總結關羽的性格缺陷,其實只是在用關羽的人物形象去表達他們原有的想法罷了,只是把關羽當成小學課本里的“小明”。畢竟歷史已經過去很久了,如果沒有什麼墓葬被發現,歷史很難被完全考證,一般情況下越往前的記錄和說法越接近真相


再看關羽這次失敗,拋開性格問題不談,就是一次簡單的失敗。讓曹操和孫權夾擊,關羽輸的也不冤。關羽開始北伐,其實就把自己裝進了一個必敗的口袋,沒和孫權搞好關係,就敢招惹曹操,要是沒有水淹七軍,其實關羽連於禁、龐德都不一定打得過,後來曹操、徐晃都來增援,合肥的張遼也奉命趕來,關羽已經寡不敵眾了。在關羽走麥城的時候,這些兵馬可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假如劉備真的傾巢出動趕來救援,很有可能被曹操和孫權聯手幹掉。

孫權惦記荊州也不是一天兩天了,從赤壁之戰結束就一直向劉備討要荊州。公元215年,孫權還曾動用武力,讓呂蒙搶了長沙、桂陽、零陵,這才引出了劉備率兵支援,關羽單刀赴會。所以這次孫權從後方偷襲關羽並不意外。在此之前孫權假借呂蒙有病為由,讓關羽放鬆警惕,調走原本防範東吳的人馬。到了呂蒙白衣渡江的時候,糜芳、士仁投不投降其實影響不大,他們手下並沒有多少兵馬。

劉封、孟達兩人也出現了拒絕援救關羽的行為,這也是此戰最大的疑點,這兩個人一個為劉備死戰,一個投向曹操後又二次反水。可以說都是忠臣,和關羽又沒有什麼仇怨,有可能真的是因為上庸剛打下來,曹操大軍離著不遠,不敢增援。當時關羽手下還握著荊州的全部精銳兩萬多人,這兩萬多人因為荊州落到孫權手中,軍心渙散,所以敗得太快了,以至於各方都沒能做出及時的響應。

綜上所述,關羽被殺之地只是離益州20裡,荊州的局勢又轉換太快,並不是劉備見死不救。


鄧海春


答 | 江隱龍

劉備、諸葛亮借孫權之手殺關羽之說近年塵囂甚上,很多人認為關羽尾大不掉難以控制,幾乎成了事實上的“荊州王”,所以劉備出於為自己也為劉禪翦除權臣的目的,或故意或放任導致了關羽之死。這個說法是不是可信呢?

很明確地說,可信度不高。並不是因為劉備與關羽義同生死,而是劉備縱然可以放棄關羽,但絕不能放棄荊州。諸葛亮“隆中策”的前提就是跨有荊益,如果劉備丟了荊州,北伐中原的戰略還沒開始就已經失敗了一半。

那麼有沒有可能是劉備只希望關羽死但並不想丟失荊州呢?可能性也不大。劉備很清楚,孫權要的並不是關羽的命,而是荊州。孫權如果出兵,不得到荊州自然誓不罷休,所以劉備如果只是希望借孫權之刀殺關羽,一定會提前派兵於荊益邊界準備,一旦關羽身死,便出兵力保荊州不失——但劉備直到關羽死後兩年才出兵伐吳,所以劉備顯然是沒能預料到孫權會如此毅然決然地進攻荊州的。

所以,最有可能的是劉備並沒有想到孫權居然會出兵荊州。為什麼劉備、諸葛亮會如此有信心呢?原因有二:一、曹操勢大,孫權如果與劉備交惡,便無力抵抗曹操;二、建安二十年(215年),孫權與劉備剛剛就荊州進行了相對和諧的分割——以湘水為界,長沙、江夏、桂陽三郡歸孫權;南郡、零陵、武陵屬於劉備。由此,劉備與孫權各佔荊州三郡,彼此雖然都不太滿意,但至少彼此都能接受了。

因此,劉備根本沒有想到孫權居然會翻臉,怎麼會進行兵力的部署與準備呢?而且關羽軍兵勢極盛,劉備心中說不定還以為孫權會出兵相幫呢。可是就在這個關鍵時期……關羽拒絕了孫權的提親,而且還Diss了孫權一句“虎女焉能嫁犬子”。此時孫權就是不想翻臉都不行了。

由此,孫權對劉備集團信任感大減,最終觸發了偷襲荊州之戰。從某種意義上來看,不是劉備想殺關羽,而是關羽自己做死,順便還賣了諸葛亮的“隆中對”。


切割地球


依據歷史材料記載,《三國志·先主傳》:夏,曹公果引軍還,先主遂有漢中。遣劉封、孟達、李對等攻申耽於上庸。 從這咱們能夠看出,關羽之所以要北伐襄樊,首要意圖,是為了攪擾曹操視野,由於那時候,劉備正在預備漢中之戰。

《三國志·武帝紀》:秋七月......遣于禁助曹仁擊關羽。劉備拿下漢中,稱王,“遣詩拜關羽為前將軍。”,從這段材料來看,劉備現已成功拿下漢中,關羽被封為前將軍。

一切的工作,都依照事前的方案開展,劉備拿下來漢中,關羽能夠撤兵了,但是,這時候,天公做美,送給關羽一個大好的機會,《三國志·武帝紀》:八月,漢水溢,灌禁軍,軍沒,羽獲禁,遂圍仁。使徐晃救之,關羽捉拿于禁,斬殺龐德,一戰威震華夏。


這時的關羽,想攻下樊城和襄陽,最終不得不向劉封和糜芳求助,劉封和糜芳懷恨在心成心不救,關羽最終四面受敵,最終死的當地離益州只要一二十里路,仍是沒有逃回去,那就間隔這麼近,為啥劉備不出動軍隊相救呢?

(1)剛才咱們說了,關羽的首要意圖,是為了攪擾曹操視野,並且劉備都拿下了漢中,他想,關羽早就撤兵了,這是最主要的一點。

(2)關羽戰況十分有利,捉拿于禁,斬殺龐德,還有劉封、孟達、麋芳、士仁等相助,惋惜的是,麋芳、士仁不戰而降,劉封、孟達、按兵不動。


巴黎人802740


當年劉備、關羽和張飛三位仁人志士,為了共同幹一番大事業的目標,意氣相投,言行相依,選在一個桃花盛開的季節、選在一個桃花絢爛的園林,舉酒結義,對天盟誓,有苦同受,有難同當,有福同享,最後關羽死的地方,離益州只有20裡,關羽為何堅持了大半年還是沒能盼來一兵一卒呢?

在一開始,劉關張三人的關係可謂是非同一般,張飛和關於就是劉備的左膀右臂。可是,關羽的驕傲的性格最終導致他和劉備越走越遠,他們之間的矛盾也日益凸顯。張飛呢,劉備不擔心,就是怕關於反水。   對於劉備的不滿,就是,劉備重用馬超的事。關羽給孔明寄信,問馬超,實際上,就是不滿的表示。諸葛亮深知關羽的性格和來信的用意,回信中大誇關羽,終於,平息了這場風波。關羽和劉備的關係也不象人們想象的那麼好。象在徐州的時候,關羽就背叛過劉備,這就開始慢慢地激化他們之間的矛盾。

第二件,劉備把黃忠提高到和關羽平級,這引起了關羽的更大的不滿。關羽為人傲慢,不喜歡受別人指揮。對於這種後果,孔明是早有見地的,對劉備說,“關遙聞之,恐必不悅,得無不可乎”。而劉備說,“吾自當解之”。可是,劉備所謂的自解之,不過是派費詩去罷了。結果,關羽大怒,說,“大丈夫終不與老兵同列”。費詩好說歹說,才安撫了關羽。

當時孫權派諸葛瑾去向關羽求過親,本來兩家聯姻能促進合作,可是關羽呢,不答應也就算了還罵人就為“犬”,說到底孫權也是一方霸主,豈會作罷!更沒想到關羽狂妄自大到去打樊城把後背亮給孫權,這不是找死嗎,你罵了人家,人家又怎會放過你呢?還引起了連鎖反應,兩位兄弟也因此相繼離去。

劉備,個人認為,當時他派關羽守荊州的時候就應該猜到了,荊州遲早會丟失的,當年劉備前往江東結親,關羽都敢對諸葛亮進行兵諫,這些劉備早就看在眼裡,但是礙於是自己的兄弟,不好說,於是便使了一個丟荊州,讓關羽背鍋敗死。

所以說,劉備是殺掉關於的幕後真正凶手。


笑搞


老王認為,劉備不救關於,是想讓關羽死,劉備才是殺掉關於的真正凶手。

原因如何:

1、關羽重情重義,但不知道上下級關係該如何處理。劉備都稱帝了,他還在公開場合叫大哥,而不是稱呼劉備為皇上或大王等。

2、當劉備封黃忠為五虎上將時,關羽卻說黃忠老兒算什麼,不能和他們平起平坐。沒有大局意識,這才導致劉備對關於不滿,但沒有表現出來。

3、劉備想除掉關於,但不能直接或親自下手,只好借用孫權的手把關於除掉。包括之後除掉張飛,也是同樣的手段。

所以說,劉備是殺掉關於的幕後真正凶手。


獵頭老王


恕我直言,您的問題描述有些錯誤。

關羽死於麥城,也就是今天的湖北省中部

而劉備當時在益州,也就是今天的四川省成都

兩地相距何止千里。

在當時的交通條件下,往返一趟也得一兩個月。而歷史上關羽秋天水淹七軍,正是局勢一片大好的時候,轉眼就被呂蒙偷襲荊州,劉備就算得到了消息,也根本來不及反應。所以不存在見死不救的問題。


巴山夜雨涮鍋


我就想說句,劉備讓關羽鎮守荊州,想殺他,還要送別人荊州嗎?你不知道諸葛亮隆中對,漢中,荊州兩路出兵平中原,統一天下?荊州對劉備集團多重要,不要我講清楚了吧,劉備為什麼要必須殺關羽,即使賠了整個蜀國,沒理由邏輯。平心分析一下,劉備入漢中,三國鼎立,那時候是蜀國最巔峰,和魏,吳還有差距,每走一步都要謹慎,關羽沒經過劉備諸葛亮同意,擅自攻打樊城,當時關羽身邊有馬良等軍師,也勸他當心東吳偷襲荊州,背腹受敵,陸遜是當時的大都督,名不見經傳,關羽沒把他放在眼裡,攻打樊城的時候,東吳真的偷襲了荊州,回又回不去了,最後敗走麥城被殺,那時候等劉備知道,那麼遠,來不及救,後來劉備要打東吳,當時的形式是聯吳抗魏,那時張飛又被部下殺了,前後痛失左膀右臂,不顧眾人反對舉全國之力攻打東吳,其實攻打東吳一大半是為了兄弟報仇,一半是想把荊州奪回來,至於他心裡有多少把握,誰也不知道,但他對兩個兄弟真心的,這個可以確定,從小到大,一直認為劉備仁義,有的人說他假義,他從一個販賣草鞋的混到一方皇帝,為了爭奪地盤,沒有手段肯定不行,他對自己人還是有情義的,在外面是大義近偽,很欣賞他



MIss1377157715


說說我的觀點吧:我的結論是劉備集團要除掉關羽,並非劉備一個人的注意,主要來源於諸葛亮,主要原因是政治觀點不同,無法調和,劉備集團以諸葛亮法正為首的一批人擁護劉備稱帝,對漢朝取而代之,如果可以擊敗曹操,擁立漢帝,之後再禪位,都姓劉,天下輿論過得去,如果不能擊敗曹操,那就選擇合適機會自己稱帝。。。曹操集團自打荀彧被逼死後,基本都洞悉曹操的想法,他即使自己不稱帝,也要給後人掃清稱帝的障礙,所有矛頭都指向一個人——關羽,關羽忠於大漢王朝,一下幾點可以很清楚的說明:1、剛剛開篇,關羽說要去投軍,投軍就是打農民起義的黃巾軍,說明關羽志在政府,劉備以漢室後人身份自居,關羽跟他打天下。2、劉備兵敗去曹操那裡避難,一次打獵曹操用皇帝的弓箭射中了梅花鹿,曹操領受大家讚美關羽想殺他。3、劉備取下益州自封漢中王,封關羽、張飛,黃忠,馬超為將軍,關羽不受,他說大丈夫不與老卒為伍,實際上,他認為劉備的官是自封的,沒有經過政府,他不承認,而他大半輩子都是用漢壽亭侯這個官銜,因為是皇帝封的。類似例子還有很多,隨著劉備地盤擴大,集團實力增強,自然想更進一步,這個時候,封疆大吏關羽就如同一個定時炸彈,關羽掌握荊襄九郡黨政軍大權,一旦出事後果不堪設想。。。諸葛亮一生謹慎,冒險的事情他不幹,劉封孟達如果沒有上面的指令,借他們幾個膽也不敢不救,劉備也順手除了劉封為了阿斗,孟達不願就範降魏,後來諸葛亮同意他歸蜀也能說明點問題。。。曹操來說,忌憚關羽也是不稱帝的原因之一。。。於是,兩個集團的謀士利用荊州之地讓孫權出手殺了關羽,劉備雖然失去荊州,但三足鼎立依然存在,劉備一向看不起孫權,所以在關羽死亡很多年後他出兵攻打東吳,那個時候,劉備已經稱帝。。。對於政治家來說,自己的政治前途才是最重要的,兄弟情義什麼的都是我們普通人玩的東西,他們只有利益和相互算計!!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