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7 閱兵分列式上打頭陣 溫嶺人帶隊在天安門上空“繪”出“70”字樣

閱兵分列式上打頭陣 溫嶺人帶隊在天安門上空“繪”出“70”字樣

你知道嗎?在閱兵分列式打頭陣的空中護旗梯隊中,就有溫嶺籍軍人顏鵬志。這位70後帶領“70”紀念字樣飛行梯隊,在天安門上空接受檢閱。

出生於1977年的顏鵬志,是新河人。他介紹,“70”字樣中的“7”字由8架直-10組成,“0”字由12架直-19組成,每一架直升機的操作都非常困難,處在數字中間的飛機危險係數較大,而基準機和排在最後面的飛機最難控制飛行狀態。這次他駕駛的就是數字“7”拐角處的那架飛機,也是“70”紀念字樣飛行梯隊的梯次長機,不僅組成數字“7”的其他飛機要以其作為基準,組成旁邊數字“0”的飛機也要以其為基準,“這個位置很關鍵,如果飛不好,其他飛機就沒法飛了,更別說組成字樣了。”

按照要求,空中梯隊編隊飛行速度為160公里每小時,而鄰近的兩架飛機之間橫向間隔不超過20米,前後距離也不超過20米,這相當於兩架飛機之間僅隔著一架飛機的距離,0.2秒的疏忽就可能發生碰撞,難度可想而知。同時,閱兵要求是零米零秒零誤差,要做到米秒不差,需要憑藉長期訓練的經驗和感覺來判斷。顏鵬志說,他們從6月就開始訓練了。

顏鵬志說,經過長時間的訓練,飛行員可以通過肉眼看出半米距離,更近一些的距離就很難用肉眼判斷。由於飛機在空中會受到氣流影響,飛機專門加載了一些助航設備,用來高精度定位,幫助飛行員控制飛行距離。

阅兵分列式上打头阵 温岭人带队在天安门上空“绘”出“70”字样

他說,最緊張的是經過國貿區域上空時,高樓聚集區有熱島效應,氣流很亂。這樣的環境導致飛機穩定性比較弱,震動非常大。飛行員必須精力高度集中,藉助輔助設備,不斷去修正距離、間隔、航向。

參加閱兵的飛行員,專業和經驗是非常重要的。現任華北某陸航旅參謀長的顏鵬志,近年來先後參加過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週年、紀念抗戰勝利70週年、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週年閱兵等重大活動。值得一提的是,在2015年舉行的紀念抗戰勝利70週年閱兵中,顏鵬志也參與了“70”紀念字樣的編隊飛行。不過,當時他飛的是數字“7”橫向最左邊的位置,相比較而言,這次的難度更大。

顏鵬志與藍天的緣分,早在高中時就已結下。1996年,在箬橫中學讀書的他被空軍長春飛行學院(現更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航空大學)錄取。顏鵬志回憶,“我們學校曾在上世紀80年代出過一個飛行員,後來就斷了,直到我們這一屆,一下子出了3個飛行員。”此後,箬橫中學逐漸發展成為全國空軍飛行學員早期培訓基地,培養出了一批批飛行員。

“他是我們全家人的驕傲!”在新河鎮肖家橋村,顏鵬志的父母早早地守在電視機旁觀看直播,看到兒子順利地飛過天安門,老兩口為他感到驕傲。顏鵬志的父親顏方清今年已78歲,耳朵有點不好,平時基本不看電視,當天上午一看就是4個小時。他說,顏鵬志出生的時候,後背上有一塊胎記,特別像一隻展翅的鳥,於是取名為“鵬志”,寓意大鵬展翅。後來,顏鵬志被招飛,真的成了翱翔在藍天裡的一隻大鵬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