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3 探祕雷州半島上一條千年雷陽古驛道

誰能想到,在城市擴容提質“熱得發燙”的雷州市北郊,工業大道旁的附城鎮徐馬村,仍殘存著一截古驛道,藏落在塘邊水庫畔的遍野藤蔓間,承載著雷州府往事的遺蹟。

在近年來發掘南粵古驛道文化的持續報道中,徐馬村古驛道鮮見披露。當地一名人文歷史愛好者告訴記者,可能與古驛道的保存程度有關——殘留古驛道的路基土層被抬高了,古驛橋的橋面不是“原裝”的,“驅馬”碑也沒有保存下來。“但這截驛道,走向沒變,古驛道旁的大量文化遺蹟及近年來出土的準文物的豐富,在湛江極為罕見。”

探秘雷州半島上一條千年雷陽古驛道

古驛道上小橋

徐馬村的雷陽古驛道,離雷州城區不到五公里,雷州城卻鮮有人知,附屬的文化遺蹟名氣最大的是“陸公泉”,其知名度也僅限於數千常來此取水煮茶者。

“陸公泉”是雷州品質難得的佳泉,傳說明朝嘉靖年間一代廉吏陸瓚出任雷州知府,來時不攜家眷,去時輕車簡囊,雷州城百姓夾道十里相送至此,路旁忽湧出這口清泉。而據諸多方誌記載,這口平地湧泉早而有之,因陸瓚官聲清廉,而命名為“陸公泉”,並曾在泉旁建陸公亭以紀念。

如今,“陸公泉”距這截雷陽古驛道僅三米之遙,已闢成湧泉井,每日攜桶駕車前來取水的市民絡繹不絕。而與陸公泉隔驛道相對的永泉庵,幾經滄桑,幾度破立。

在湛江以名人命名的自然人文景觀不多,如東坡嶺、貴生書院,而被用以命名“陸公泉”的一代廉吏陸瓚,與流寓雷州的諸多名士不同,是勤謹的實幹家,史稱明朝“守節最著者”,在不少明清史鈔中,陸瓚還留下了婉辭狀元的美譽。

陸瓚是浙江龍游縣陸家巷人,當地陸姓為望族。明朝嘉靖三十二年,陸瓚進京會試,排名本在候選狀元的三人之列,當時權傾朝野的錦衣衛統領陸炳深知明朝政界重文抑武的傳統,致力培植文官屬下,得知陸瓚科場表現極為出色後,當即暗示考官錄陸瓚為狀元,並派人帶話,讓陸瓚前往拜謝。但陸瓚並不攀附,陸炳記恨於心,便借首輔嚴嵩之手,將陸瓚改為二甲進士,授工部營繕司主事。榮辱不驚的陸瓚默默埋頭苦幹,督管大內時,朝廷核查匠役支付,錢財一分不少,每年節省下的錢財累以萬計。後任雷州府知府,更留下“陸公泉”的美譽。

陸瓚年四十即請求歸養,後居祖屋陸家巷三十餘載。當時世稱陸瓚為人恬淡,無官架子,鄉人對他極為敬重。

探秘雷州半島上一條千年雷陽古驛道

石牌坊殘塊

雷陽古驛道片區,融合了古驛道、驛橋、名人、名剎等諸多人文自然資源,如何開展保護性開發,這一話題,尤其在雷州城市擴容提質之際,引起了雷州市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的關注,在今年雷州市兩會,形成了把這一片區納入雷州市擴容龍游湖片區建設規劃的提案。

“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雷州沒能留下一小面古城牆是非常遺憾的,而現在能在陸公泉寺周邊尋找到一段保留較為完整的古驛道、古驛橋,這是名城雷州的大幸,但若不加快保護和修繕,也會同城牆一樣湮沒於城市變遷之中,成為名城雷州又一憾事。”一位雷州市人大代表如此對記者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