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5 《太上道德經內外直解》不虛章第二十四


《太上道德經內外直解》不虛章第二十四

跂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其於道者。曰餘食贅行。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此章承前章第二十二章言順其自然之道的好處。本章則表述反自然招來的壞處。純外講。

外講:

跂者不立。跨者不行。

跂者不立:腳踵離地用腳尖站立,想站得更高,但始終不能長久,很快跌倒,故曰“不立”。

跨者不行:邁大步而行路,要強先出人一步,走得更快,如此行不多久,必因疲乏而中輟,故曰“不行”。

以上兩者,是違反自然之站立及正常步行法,皆立而不久,行而不遠。

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此四種行為,即“自見、自是、自伐、自矜”,恰恰與第二十二章之“四不”成相反。人若違反常道在不自然中強行這四種行為,也就等於跂立、跨行、站不穩、行不遠,終不能保持長久的。

《太上道德經內外直解》不虛章第二十四

其於道者。曰餘食贅行。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飢食渴飲是常理,但食過量則變貪食,不但無益,反倒害身,故多吃過量,即餘食,是反自然及不正常的。出門時攜帶多餘行裝,不但無用,反而負載過多而成累贅。

凡屬多餘無用的“餘食及贅行”,今天來說,是破壞環境及浪費的事,其在物類上尚且不喜歡他,那麼一個有道的人,他在處世方法和人生行為上,當然也就不會作那些多餘無用之事了。

本章旨:

老君在二十二章所言“四不”乃是依順自然之道所得來的好處。本章所說的四惡行,即:自見、自是、自伐、自矜,乃是不順自然招來的壞處,此二章前後相對可合讀也。而文中“餘食贅行”,在今天來說,是破壞大自然的自私行為。

《太上道德經內外直解》不虛章第二十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