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2 5部曠世奇書,道盡人生處世智慧

五部曠世奇書,17句人生智慧。

感受中國文化,體悟修養心性、做人處世之道:

5部曠世奇書,道盡人生處世智慧

《增廣賢文》

1、留得五湖明月在,不愁無處下金鉤。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遇到困境難以自拔,該放手就放手。

只要人還在,一切都有可能。

2、入門休問枯榮事,一看容顏便得知。

進門不用問興衰榮辱,看一眼主人的容貌就知道了。

人的一切際遇都刻在臉上,好的壞的,其實都可以看出來的。

無論裝束容貌,其實都無法隱藏,只是看你“察言觀色”的本事罷了。


3、水太清則無魚,人太察則無謀。

太清澈的水是沒有魚的,太精明的人是沒有智慧的。

人一旦太精明,就很難容人,小的細節和錯誤他們都不放過,這樣讓人時刻緊繃,戰戰兢兢,人心就會散掉。


4、寧可直中取,不可曲中求。

俗話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人生在世,不求富貴顯達,但求問心無愧。

金玉滿堂內心卻惶惶不安,這樣的“取”又有什麼意義呢?


5、酒中不語真君子,財上分明大丈夫。

喝酒不胡言亂語才是真君子,在錢財上分得清楚才是真正的男子漢。

在和他人合作的過程中,利益一定要分清楚,不貪便宜,這樣的人才是君子。

5部曠世奇書,道盡人生處世智慧

《格言聯璧》

06

大事難事看擔當,

逆境順境看襟度。

臨喜臨怒看涵養,

群行群止看識見。

【譯文】從大事難事中,可以看出一個人的責任心;在逆境順境中,可以看出一個人的胸懷和氣度。

從他如何處理自己的喜怒哀樂,可以看出他個人涵養的深淺;從他同眾人一起行動一起休息的時候,可以看出這個人見識的高低。

【感悟】一般人容易隨別人的行止,而和他們做出同樣的事,但別人所做的事不一定是對的,真正有識見的人心中自有取捨,而不會盲目地追隨。


07

提得起,放得下,算得到,

做得完,看得破,撇得開。

做人要有氣量,遇事能拿得起,放得下,才算得到。做事要做得完美,看事要一眼能看穿真相,麻煩事想撇即撇得開。

【感悟】有見識的人做事能提得起,放得下,算得到,做得到,看得破及撇得開。此大丈夫所為。

08

接人要和中有介,

處事要精中有果,

認理要正中有通。

【感悟】我們進入社會,常會感到把握不了處事待人的分寸和尺度。不是過於熱情遭冷遇,就是過於保守受挫折。

5部曠世奇書,道盡人生處世智慧

《菜根譚》

9、寧為小人所忌毀,毋為小人所媚悅;寧為君子所責備,毋為君子所包容。

【感悟】被小人所取悅,是同流合汙,還不如被小人猜忌毀謗;君子責怪我們,能讓我們有改過進步的機會,而被君子包容容易,可我們還如何進步呢?


10、忙裡要偷閒,須先向閒時討個把柄;鬧中要取靜,須先從靜處立個主宰。

【感悟】真正的智者,在生活繁忙時,會忙裡偷閒,有條不紊,從容應對,而不亂方寸;

在生活清閒時,也不會消磨時間、荒疏心靈,而是舉輕若重、踏實進取。


11、不昧己心,不盡人情,不竭物力。

【感悟】不矇蔽自己的良心,不作絕情絕義的事,不過分浪費物力,能秉持此三點,必能無悔、無咎、無怨、無禍。

5部曠世奇書,道盡人生處世智慧

《小窗幽記》

12、

人生莫如閒,太閒反生惡業;

人生莫如清,太清反類俗情。

【感悟】一個人的生活方式以閒適為上,但過於閒適就容易滋生壞事;一個人的生活應該以清淨為上,但過於清淨,反而容易接近那些世俗的感情。


13、

成名每在窮苦日,

敗事多因得志時。

【感悟】一個人功成名就,往往是因為在窮困苦難的日子發奮努力;而一個人功敗垂成,往往是因為在得意的時候忘乎所以。


14、

眼裡無點灰塵,方可讀書千卷;

胸中沒些渣滓,才能處世一番。

【感悟】讀書抱著先入為主的成見,永遠只看到自己贊成的,眼中沒有灰塵遮擋,才可讀盡千卷的書籍;人和人之間的相處,胸懷中沒有什麼成見,才能處世圓融。

5部曠世奇書,道盡人生處世智慧

《圍爐夜話》

15、穩當話,卻是平常話,所以聽穩當話者不多;本分人,即是快活人,無奈做本分人者甚少。

【感悟】既靠譜又妥當的言語,卻是不吸引人的平常話,所以喜歡聽這種話的人不多;一個人能安守本分不妄求,便是最愉快的人,只可惜這樣的人卻很少。


16、人生境遇無常,須自謀一吃飯本領;人生光陰易逝,要早定一成器日期。

【感悟】人世無常,沒有所謂的鐵飯碗,所以一定要有一技之長;人生苦短,給自己的目標設定一個期限,逼迫自己早日成才,不負這一生。


17、家縱貧寒,也須留讀書種子;人雖富貴,不可忘稼穡艱辛。

【感悟】家境即使十分貧寒,也要讓子孫讀書;一個人在大富大貴之後,也不可忘記耕種收穫的辛勞,知道自己從何處來,才不會忘乎所以。

5部曠世奇書,道盡人生處世智慧

來源 | 人民論壇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