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9 篆韻留馨——宋伯軍書法作品欣賞


篆韻留馨——宋伯軍書法作品欣賞

宋伯軍,字林翰,號寬博齋主。1960年6月出生,畢業於第二炮兵指揮學院,後入中國政法大學深造,研究生學歷。在火箭軍部隊一直從事政治文化工作。現為北京市書法家協會會員,北京市美術家協會會員,北京市音樂家協會會員,中聯國興書畫院駐會副院長兼執行秘書長,中國書畫家聯誼會第六屆常務理事,絲綢之路國際合作工作委員會副理事長兼絲綢之路文化國際交流中心主席,中國教育電視臺水墨丹青書畫院副院長,北京陶瓷藝術館藝術顧問等職。

宋伯軍: 篆韻留馨

宋伯軍先生是以篆書為主創作方向的書法家。其書風結體端莊嚴謹,古拙遒勁,充分地吸納了歷代篆書書法家特長,特別是近代以來金石書法家之所長,成為當代書壇之中的佼佼者。

篆韻留馨——宋伯軍書法作品欣賞

毛澤東詩詞《沁園春·雪》169cmX96cm

在中國藝術的發展中,"崇古"作為一種重要的主張始終在藝術發展過程中佔有一席要地。篆書的發展是與古文字發展緊密相聯的。它作為篆、隸、草、行、楷五體書之首,是書法藝術中具有獨立意義並獨具特色的書體。特別是清代以來,"碑學"的勃興為不斷髮展的篆書創作提供了充分的土壤與養分,其中就有對宋伯軍創作影響頗深的吳昌碩、吳讓之、趙之謙等近代書法家。這種依存傳統的學習、創作思路使得宋伯軍的篆書創作在書法發展歷史上有著自己明確的定位與源流。

篆韻留馨——宋伯軍書法作品欣賞

東漢·曹操詩《觀滄海》 360cmX96cm

宋伯軍先生的用筆中正堅挺,筆劃之間流露出不俗的審美品位。對於篆書創作而言,由於篆書的法度要求,其面貌和種類很容易相互雷同。這種雷同表現為對所師法帖原跡的過分遵從。近些年來,無論是在書法創作還是在篆刻創作的展覽中,以鳥蟲、中山篆為核心的篆書創作一窩蜂似地湧現出來,而如宋伯軍這一路以清篆為主的創作類型則日漸式微。鳥蟲中山的這一創作思路本身無過,但由於這類文字的統一性強,筆法相類,作品互相擁簇之後形成的乏味感、裝飾性與雷同感實則是在將篆書書法愈發地牽離"藝術"的軌道。此亦為宋的書法創作理念與思路的另一重要價值。

篆韻留馨——宋伯軍書法作品欣賞

淡泊明志寧靜致遠 360cmX96cm

更為珍貴的是,在"與古為徒"的創作道路上,宋伯軍並未一味地模仿與遵從,而是在以一種近乎與古人互動的方式不斷前行。在其所書"淡泊明志,寧靜致遠"一作中便會發現,我們總能於細微之處感受到其藝術巧思。其在堅守篆書法度和格調的同時,在結字方式以及章法佈局上進行了微調。在不違背篆書創作法度的基礎上,通過細節毫釐的變化與調整,同樣能夠將書法作品的疏密感、節奏感、對比感體現出來,充分表達了篆書作為一種書法藝術的強大魅力。


篆韻留馨——宋伯軍書法作品欣賞

禮之用和為貴 138cmX68cm

在另一幅作品"禮之用和為貴"之中,宋伯軍將自己地道的金石筆意展現得淋漓盡致。在每一筆線條的拉伸鋪展上無不展示出了其對古篆意趣的深刻理解,而在章法空間上,六字分兩列而布,為了增強空間上的銜接,其將名款落於雙列之中、全篇之核心。這樣一來,一方面使得行書小字同篆筆大字之間形成了強烈的視覺互動,在書寫彈性上造成了一種強對比、強共鳴的視覺體驗。另一方面,原本已經充分緊合的篆字被位於中心的小字分割開來,在疏密調節的同時亦造成了一種篇章之間若即若離卻又凝於核心的視覺張力。


篆韻留馨——宋伯軍書法作品欣賞

唐·李賀馬詩選 68cmX68cm

總體看來,宋伯軍的書法藝術是在其長期精研古法、古書、古文的基礎上凝練而來,在其作品中又不斷地能夠看到其潛移默化獨到的藝術格調與理解。正是這種創作根源使得宋伯軍的篆書創作在當代書壇之中別具一格,長於己見,做出了自己對時代對藝術的貢獻。(文\\李克亮)

篆韻留馨——宋伯軍書法作品欣賞

駿馬秋風塞北,杏花春雨江南 50cmX50c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