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3 散文:河畔树下闻蝉鸣【原创】

河畔树下闻蝉鸣,歌声凄切多悲情,若问此景为何故,只因恋世求存生。

—— 题记

散文:河畔树下闻蝉鸣【原创】

蝉,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昆虫之一,它的卵随树叶飘落到地上后,经过孵化变成幼虫,便很快钻入地下。蝉的幼虫在地下的时间是漫长的,大约需要五至八年,甚至更久,这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进化过程。幼虫通过进化变成蛹后,通过艰难的爬行,从地下钻出来,蹬上树干,再匆匆忙忙蜕变成蝉,的确是一个伟大壮举。然而,可悲的是大部分的蝉,却只能在阳光下存活几十天的时间,这对一个普普通通的生命来说,确实有失公道,甚至有些残酷。

散文:河畔树下闻蝉鸣【原创】

不过,按照大自然的生存法则来说,这种现象看上去不可思议,却似乎又顺理成章,难怪它在高高的树枝上,无可奈何的大叫着:“知了…知了!”,这种叫声里,多半充满着对世间的无限眷恋,同时也包涵着诸多无奈和抗争。难怪古人诗中这样写道:“落日早蝉急,客心闻更愁。一声来枕上,梦里故园秋”。

散文:河畔树下闻蝉鸣【原创】

古人对蝉有着极高的评价,往往通过对蝉的描述,来代表君子的德行。按照正常的逻辑思维,蝉由其貌不扬的蛹变成光鲜亮丽的蝉后,应该载歌载舞,大肆庆贺一番,可它却悄无声息,在夜幕里利用一点点露水完成自己的华丽转身。特别是当他将华丽的一面展现在世人面前时,不知它有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生命已进入了倒计时,表面上看它还是那样的从容不迫,淡定如初。

散文:河畔树下闻蝉鸣【原创】

对于人类来说,这样的过程只不过是十月怀胎,一朝分娩,而我们却尽情的享受着大自然所恩赐的阳光雨露。因此,我们没有任何理由虚度年华,浪费光阴,生活上铺张浪费。甚至,这山望着那山高,过度追求奢侈,更不应该成群结队,去毁害蝉的幼虫和扑捉刚刚从地下钻出来的蛹,那样太不公平,它毕竟也是生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