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9 外貿新手:做好前期工作,別讓清關費用嚇跑了你的客戶


外貿新手:做好前期工作,別讓清關費用嚇跑了你的客戶


本以為到港的貨物能順利被客戶提取,客戶卻遲遲不去清關,幾經溝通,才知道,過關稅費直逼貨值,客戶生了棄貨之意。本該順利完成交貨,但因為國內方面前期的疏忽,導致貨物被卡當地海關,產生了不菲的額外費用,客戶說,供應商不算清楚,就不清關。

以上因為過關產生了超出客戶預期的稅費或者額外費用,導致客戶不清關的情況,該怎麼處理?為了避免陷入這種被動的局面,外貿人在訂單處理前期又該注意什麼呢?

貨值低、稅費高,客戶容易跑

咱們做外貿的經常需要處理一些數量少、貨值低的訂單,如樣品單、試單,這樣的訂單即使企業為客戶找到最優的貨運方案,運費也是不菲的,貨值低、運費高,如果再攤上“高額的清關費”,客戶的臉可能都要綠了。當然為了爭取到一些客戶,有時候出口商會咬咬牙自己承擔下來,但心裡多少有點委屈。

預防一:弄清當地清關規則並確認費用

在對外出口貿易中,集裝箱整櫃貨物導致“關稅過高客戶不清關”的情況比較少,通常是拼箱(散貨)下,這種情況發生比較多。建議外貿人在出口之前尤其要注意瞭解目的港的清關規定,“清關費用一般都是國外目的港那邊產生,所以通常只能跟國外確認,每個國家也略有不同,如果國內的貨代提供一些費用信息,最多隻能做參考。”

事實上,最瞭解當地目的港清關的是客戶那一方,因此,供應商在發貨之前,應該跟客戶明確下是否存在可能性的清關費用過高的問題。貨到港,客戶都會指定當地清關公司負責清關事宜,他們對當地港口的收費非常清楚,出口商也可以讓貨代公司跟國外代理做費用確認以便參考,減少損失。

另外,一般散貨目的港費用在1立方以下體積都按一立方收取,如果貨值比較低而且體積小於1立方,建議客人儘量湊足1立方再走貨,超過1立方的體積都按實際體積收取。

預防二:注意跟進,督促客戶及時清關

通常有幾種情況會導致清關費用高:

一,倉庫費用導致清關高昂;

二,目的國港口整體物價的上調;

三,目的港國政策的改變;

四,目的國對特定產品突然反傾銷導致關稅提高等。

後面的幾種情況要求出口商熟悉目的港規則和玩法,至於倉庫費用,則要督促目的港客戶儘早清關,避免貨物長期積壓在倉庫導致費用高昂。

雖然是客戶負責清關事宜,但是,這也是訂單跟進很重要的一部分。在貨物快到港前,業務員就應該提醒客戶,貨物什麼時候到,該做好清關準備了。另外,業務員也不要因為訂單小就不甚關心,在發貨之前,要跟客戶再確認下交接事宜,以防貨到港口了,客戶去度假或者因為別的安排無法提貨,導致產生額外費用。

值得提醒的是,客戶的聯繫方式你都備齊了麼?很多重要關頭,是業務員自己亂了陣腳,最常見的是,貨物送到了,客戶沒有去清關,自己就急了,貨代催業務員,業務員催客戶,如果客戶沒及時回郵件,業務員就越想越不對。事實上,不少業務員,第一反應是發郵件,然後才是打電話。奇葩的是,有些業務員居然只能通過平臺聊天工具聯繫上客戶,因為之前都是這樣溝通的,也沒找客戶要其它聯繫方式,最終,因為報價太低,當地海關開罰款,影響到客戶清關,這邊業務員卻無法及時聯繫上客戶,耽誤了不少時間。

應對:和客戶協商共同分攤

如果不幸,清關費直追貨值,為了避免產生額外費用,有些費用,供應商與客戶之間儘量相互溝通,多方確認,最終選擇一個適合雙方的方案,使雙方的合作達成一致。供應商可主動幫客戶分攤部分費用。當然,也有出口商遇到客戶以清關費高為藉口不提貨的陷阱,在沒解決方法,如可轉賣或能先發制人的有利情況下,供應商也只能讓利給收件人讓其進行清關提貨,這樣能挽回更多的損失。

提醒出口商們,前期多做功課,後期少些磨難。況且如果是大訂單,前期紕漏導致後期清關問題,產生的費用就更高了,企業的損失也將更大。

國內知名外貿客戶開發工具-環球快客,智能群發,急速推送,層層篩選,精準投遞,精準定位用戶.擺脫毫無意義且競爭激烈的價格戰,開拓出一條外貿市場推廣新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