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0 手腳冰涼不能大意,這樣一泡就暖和了

小 編 導 讀

入冬了,大家都把手套棉襪、熱水袋、電熱毯拿出來了。在寒冷的戶外和沒暖氣的屋裡,“手腳冰涼”成了很難受的時候,特別對女生來說更容易發生。下面,我們來看看中醫名家徐文兵先生對此是如何解決的。

手腳冰涼不能大意,這樣一泡就暖和了



很多女孩子在入秋以後,特別是到了冬天,會出現一個嚴重的問題,就是手腳冰涼。這個問題在白天還不礙事,可是到了晚上,有的人睡在被窩裡面,如果不用熱水袋或者暖手寶的話,睡一晚上被窩都是涼的,暖和不過來。

很多手腳冰涼的女孩子都伴有嚴重的痛經或關節痛的毛病,痛經嚴重的還會出現嘔吐、暈厥甚至昏迷;中等程度的則伴有手腳皮膚顏色變成青紫甚至變黑;輕度的還伴有手腳潮溼出汗,越涼汗越多,西醫稱之為雷諾病。

那麼中醫怎樣認識這種手腳冰涼的現象呢?

中醫把手腳冰涼稱為四肢厥逆,而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就是氣血運行不暢。氣是指衛氣,指充斥在血脈外面、細胞腠理之間的能量。血是指營血,指在血脈中流動的營氣和血液。氣和血的不暢有著質的區別。單有手腳冰涼,而沒有皮膚、血脈顏色變化的,這些人只覺得手腳冷或者麻木,沒有疼痛的感覺,這是衛氣不足、不暢;如果是手腳冰涼的同時還出現了手腳顏色青紫、發黑甚至壞死,伴有嚴重疼痛的,就不光是衛氣的問題,已經影響到了營血。寒凝血滯、不通則痛,問題就比單是手腳冰涼要嚴重得多。

手腳冰涼不能大意,這樣一泡就暖和了

中醫治療四肢厥逆,也就是手腳冰涼要從身心兩方面入手。

先來說說“身”。這裡必須強調,我們常說身體、身體,但是身和體是完全不同的。身是指身軀、軀幹,包括我們胸腔、腹腔、盆腔裡面的臟腑;而體是指肢體,包括手、臂和腿、足。古人講四體不勤,就是指胳膊腿不活動、不勞動。不用說,人體的軀幹要比肢體重要,人沒有了胳膊腿照樣能活,但是沒有了身軀也就沒命了。所以在氣血不夠的時候,人體的本能反應就是捨車保帥,把流淌在四肢的氣血抽回來,供身軀、頭腦使用。健康的人這種情況不會經常發生,而身軀和內在臟腑有問題的人,就會形成習慣,導致四肢常常因為氣血不足而冰涼。所以手腳冰涼是肢節末梢的問題,而治病求本,我們一定要去先調理他的身軀根本——內在臟腑。當身軀主幹健康以後,人自然就會有氣血被調動運行到手腳上了。

再來說說“心”。為什麼要調心,要關注其情緒、情感、性格呢?仔細觀察一下就不難發現,人在情緒波動的時候往往會出現手腳冰涼,甚至出汗的現象。有的人在生氣時就會手腳冰涼,甚至背過氣去。而性格偏激執拗的人,則會出現長期的手腳冰涼。這其實也是為了保身心而犧牲四肢末梢氣血供應的結果。當人的心理素質提高,情緒情感變得堅強穩定的時候,四肢冰涼的問題也就會迎刃而解。北京人說手腳冰涼的人是“姥姥不疼舅舅不愛”,老百姓的一句俗話早就點明瞭身心肢體是相關的。

手腳冰涼不能大意,這樣一泡就暖和了

中醫做檢查治療的時候,一般把手冷的程度分成5級,最輕的就是手指末梢涼,其次是掌指關節以下涼,第三是手腕以下涼,第四是內關和外關穴以下涼,最後、也是最嚴重的就是胳膊肘以下都是冰涼的。治療四肢厥逆,有溫散寒邪、搶救心衰的四逆湯,還有調整情緒的四逆散。另外就是用針刺艾灸的方法,疏通氣血。這些都需要在醫生的幫助下完成。

有一個辦法可以讓大家自己在家緩解手腳冰涼。這是一個藥浴按摩的方法,用桂皮50克,當歸50克,細辛30克煎湯煮水,然後用它來溫泡四肢,泡的時候注意水溫不要過高,要慢慢添加熱的藥液,才能達到最好的滲透驅寒的效果。

想要知道更多實用又專業的四季養生內容,在這裡推薦一本書——《黃帝內經四季養生法》(第2版)

手腳冰涼不能大意,這樣一泡就暖和了

《黃帝內經四季養生法》

本書內容來自2008年至2009年徐文兵先生在中國氣象頻道氣象生活節目主講的“四季養生堂”。本書既是作者行醫20多年的精髓,也是氣象學與傳統中醫學密切關係的呈現:以一年二十四節氣為主要線索,氣象(天氣、氣候、陰陽)為切入點,倡導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存之道,提供自然、健康、實用的養生方法。(購書詳情請點擊下方“瞭解更多”)



本文部分內容選自《黃帝內經四季養生法》(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徐文兵著),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