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0 哈薩克斯坦由阿拉木圖遷都阿斯塔納,解決了獨立後的兩大問題

2010—2016年間哈薩克斯坦石油產量及出口量

複雜而深厚的自然、歷史因素共同導致了1991—1997年間中亞五國的首都均位於邊境線附近的情形。但哈薩克斯坦政府於1997年宣佈將首都由東南部邊境地區的阿拉木圖遷往中北部草原地帶的阿斯塔納(現努爾蘇丹)的舉措在無形中打破了數百年來的該地區的默然性“慣例”。

哈薩克斯坦由阿拉木圖遷都阿斯塔納,解決了獨立後的兩大問題

▲哈薩克斯坦遷都1300公里

哈薩克斯坦作為中亞地區最大的國家,擁有著272.49萬平方公里的國土面積,為世界第一大內陸國。其面積佔中亞總面積的68.76%,人口占中亞總人口的25.64%,因此在整個中亞地區具有重要影響力和地位。但自1991年脫離蘇聯,宣告獨立之後,有兩大問題始終困擾著哈薩克斯坦,使其在政治、經濟上始終無法處於穩定狀態,也羈絆著其成為地區性強國的意願。這兩大問題即哈薩克斯坦中北部的俄羅斯族人滯留、獨立問題以及中北部地區豐富的石油、天然氣、煤炭、稀有金屬資源未能得到有效開發利用的問題。前者關乎哈國的政局穩定和主權獨立,後者則關乎哈國的經濟發展與人民生活保障。

哈薩克斯坦由阿拉木圖遷都阿斯塔納,解決了獨立後的兩大問題

事實上,自帝俄時代起,哈薩克斯坦的權力中心就已長期偏居在阿拉木圖,加之俄羅斯帝國是自北向南逐步佔領哈薩克汗國的,這就在無形中導致了哈薩克斯坦本身始終疏於對其中北部領土的高效利用與管控,也造成了大量俄羅斯族人聚居於哈薩克斯坦中北部並在哈國獨立後強烈要求併入俄羅斯聯邦的突出性問題。正是出於對以上兩大問題的反覆考量與博弈,最終促成了哈薩克斯坦政府在建國6年後的1997年將首都由東南部邊境地區的阿拉木圖遷往中北部亞寒帶草原區的阿斯塔納。

以今日的眼光來看待哈國的此次遷都,實屬成功。一方面大大降低了中北部俄羅斯族人的人口比重,加強了對其管理,保住了北方四省不在“民族自決”的呼聲中被俄羅斯聯邦“和平合併”。

哈薩克斯坦由阿拉木圖遷都阿斯塔納,解決了獨立後的兩大問題

▲1997—2010年間哈薩克斯坦中北部地區哈、俄兩族人口比重對比變化

另一方面,哈薩克斯坦將首都遷往阿斯塔納之後,迅速帶動了當地的資源開發與經濟發展。特別是當地豐富的能源與稀有金屬資源得到了有效的利用,在引進外國資金和技術的同時,哈薩克斯坦也藉此弱化俄羅斯族人和俄羅斯政府在當地的影響力,以鞏固中北部地區來之不易的穩定的社會基礎。以石油為例,自哈薩克斯坦遷都後,中北部地區的石油產量與日俱增,石油產業也逐漸成為哈薩克斯坦的支柱性產業之一。

哈薩克斯坦由阿拉木圖遷都阿斯塔納,解決了獨立後的兩大問題

▲2010—2016年間哈薩克斯坦石油產量及出口量

毋庸置疑,哈薩克斯坦自遷都後所取得的政局穩定、能源經濟飛速發展等成就令世界矚目,也保障了哈薩克斯坦在短時間內躋身於地區性強國之列,成為世界政治、經濟、軍事舞臺上的一支重要力量。並被視為中亞地區發展與進步的典範,時常在國際性博弈中為中亞發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