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6 紅軍改編時,蔣介石曾想讓八路軍主要將領改用化名,如“朱蹭陂”總指揮、“彭特立”副總指揮


紅軍改編時,蔣介石曾想讓八路軍主要將領改用化名,如“朱蹭陂”總指揮、“彭特立”副總指揮

國共“三八協議”(1937年3月8日,國共談判終於達成一致意見:紅軍編三個師,史稱“三八協議”)草簽之際,突然節外生枝,蔣介石派其心腹、“十三太保”之一的賀衷寒前來“指導談判”。根據蔣介石的最新旨意,“三八協議”根本通不過,因為蔣仍堅持只給紅軍兩個師的編制,而且師上面不設總指揮部,兩個師的軍官全部由南京方面重新安排。這樣,談判再次陷入僵局。周恩來提出要去南京直接與蔣介石面談。3月20日,周恩來應蔣介石之邀前往杭州與蔣談判。這次談判,蔣介石總算做了點妥協,同意紅軍改編為3個師共45000人,師以上設總部,各級指揮軍官由延安委派,但總司令由蔣委派。


紅軍改編時,蔣介石曾想讓八路軍主要將領改用化名,如“朱蹭陂”總指揮、“彭特立”副總指揮

周恩來與國民黨談判代表張衝

1937年6月,周恩來等再次應邀赴廬山談判,國民黨方面出席會議的有蔣介石、張衝、宋子文、宋美齡等。在談到紅軍改編一事時,蔣介石雖然答應給3個師的編制,但出爾反爾的蔣介石又提出不設總指揮部;各師副職由國民黨委派;可以在團以上部隊設政治訓練處(簡稱政訓處),負責政治工作,師上面的政訓處,由蔣介石的“十三太保”之一、特務頭子康澤任主任;朱德、毛澤東必須離開部隊。這實質就是要控制共產黨、紅軍和陝甘寧邊區,取消中國共產黨及其所領導的人民武裝在統一戰線中的獨立性。蔣介石這一方案遭到了中共代表的堅決反對。紅軍改編的事再次擱淺。

6月19日,周恩來回到延安。中共中央經過研究致電蔣介石,堅持要求3個師以上設指揮部,朱德為指揮人。蔣介石覆電竟堅持原議,即只能設政訓處指揮軍隊,朱德須出洋,否則7月斷絕接濟。中共中央決定,對蔣介石覆電的對策是:如爭取不到上述條件,紅軍即自行改編,準備7月發表國共合作宣言。中共中央書記處於1937年6月25日給彭德懷、任弼時、葉劍英的電報中說:“在宣言發表後,如蔣同意設立總的指揮部,紅軍即待其名義發表後改編,否則即於‘八一’自行宣佈改編,採用國民革命軍暫編軍師名義,編三個正規師,共45000人。每師以編至14000人上下為標準。每師仍兩旅兩團,每團等於過去紅軍的師,約2700人。其他編師的直屬隊,總部編3000人,另外地方部隊編一萬人,保衛隊在內。”

在多次遭到國民黨方面無理刁難之後,中共領導人這回真是忍無可忍了。紅軍改編是大勢所趨,板上釘釘的事,而且宜早不宜遲,如果老蔣仍無誠意,中共中央準備最遲在1937年8月1日自行宣佈紅軍改編。你同意也罷,不同意也罷,反正紅軍改編不能再等了。但是不久,形勢發生了驟變。


紅軍改編時,蔣介石曾想讓八路軍主要將領改用化名,如“朱蹭陂”總指揮、“彭特立”副總指揮

八路軍正副總指揮:朱德、彭德懷

1937年“七七事變”和“八一三事變”爆發後,全國抗戰形勢所迫,國共兩黨就紅軍改編一事迅速達成協議。8月中旬,何應欽在國民黨高級將領軍事會議上就紅軍部隊改編問題,正式宣佈“用現在115D、120D、129D番號(D表示師),一切旗幟、符號、服裝均改換,主官亦改名換姓。”所謂“主官亦改名換姓”,是國民黨忌憚紅軍將領的威名,想讓八路軍正副總指揮和各師正副師長用化名,如“朱蹭陂”總指揮、“彭特立”副總指揮等。蔣介石8月18日致軍令部長徐永昌電列有八路軍主要將領化名對照:“(1)朱蹭陂即朱德,(2)彭特立即彭德懷,(3)林育榮即林彪,(4)賀雲青即賀龍,(5)劉百誠即劉伯承,(8)肖格即肖克,(7)徐象謙即徐向前。”這些化名,實際上並未使用。

出自:中國軍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