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9 引進特斯拉的意義

最近幾天,國產特斯拉3型轎車賣29萬9的新聞持續刷屏,熱度高漲,好像29塊9一輛!這些我們當作娛樂新聞來看就好,真正值得我們關注,是另一則重要信息:特斯拉高層表示,目前國產特斯拉3型轎車的部件國產化率為30%,2020年中將達到70%,2020年底達到100%!這條信息背後的道理,就要詳細地講出個一二三來。


引進特斯拉的意義

2019年被很多人都認為是非常困難的一年。從經濟角度來講,簡單地說就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個技術瓶頸,由於沒有革命性新技術的產生所帶來的新產品、新需求的爆發,人類社會進入存量競爭的局面。蛋糕做不大了,所以生意很難做。同時,由於應對先前金融危機的撒錢策略,讓世界各國的債務都膨脹到一個不能夠繼續印錢的地步,沒錢了,生意更加難做。

同時,由於某些眾所周知的原因,很多人都在叫囂著製造業在轉移陣地,呼聲最高的當然是以越南為首的一票東南亞國家。因此,很多很多人出來唱衰我們的經濟、覺得人口紅利消退、成本上漲、製造業流失、經濟增速明顯下行,結論就是我們不行了。

引進特斯拉的意義

這個時候,沒有想到的是,特斯拉來了。很多人並不明白我們引進特斯拉的意義,以為工廠土地半賣半送、銀團貸款低於基礎利率、而且還是中資銀團提供的無抵押貸款,並且以世界級的速度將工廠建好、投產。這簡直是在給美帝資本家送錢嘛!真的這麼簡單嗎?當然不!特斯拉的引進是我國產業升級所佈的一個很大的局,並將更加穩固重要製造業企業紮根本土而不外流。

第一,汽車電動化將是未來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如果不怕把話說得絕對一點的話,那電動汽車就是未來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為什麼?因為通信技術和人工智能的發展,將徹底改變未來人類的生活方式。5G也就是第五代無線通信技術會促進物聯網的實現,而人工智能的發展將賦予所有能通電的“物”以高度智能化的運行能力。也就是說,單從交通這一項我們日常生活中最普遍要發生的活動來說,交通工具實現高智能的互聯運行,將替代人工駕駛、實現快速、高效、安全的交通運行狀態。這一切的前提就是汽車電動化。


引進特斯拉的意義

這個說起來像是不能實現的科幻片場景,其實這不就和幾十年前的人無法想象今天的人們可以拿著一部小手機隨時隨地與遠在千里之外的人面對面交談的道理一樣嘛!那麼,重點來了:等這一切技術成熟以後,是不是創造了一個新的產品需求、一個新的巨大產業鏈!今天的經濟增長乏力、生意不好做、全世界矛盾越來越升級的狀況,是不是可以得到很大的緩解!這些想象其實已經在現實經濟活動中徹底體現出來了:2020年1月9日財經報道,特斯拉股價於美國時間1月8日達到492.14美元,總市值超過887億美元,大於通用汽車和福特汽車兩大巨頭的市值總和。運作數以億計美元的投資人可不是傻子啊!

第二,確認了這一基本大方向,我國可以說是世界上最重視電動汽車產業發展的國家之一,突出體現在對車企以及購車人的各類補貼上。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培育本土的整條電動汽車產業鏈。但是,在承認我國本土電動車企取得部分發展的同時,也要發現,原來在過去幾年的保護之下,很多的車企並沒有實現真正的技術發展與核心實力的升級,反而出現很多企業騙補的醜陋現象。實在是太不爭氣了!所以,在逐步取消各類補貼的同時,高層放出了一個殺招:引進特斯拉、實現鯰魚效應。關起門來的保護沒能培育出幾個爭氣的孩子,那就引入競爭者、讓本土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的生死搏殺中自己闖出一條活路來。當年的家電行業不就是在看似無法超越的強大日企和韓企的激烈競爭中越活越強的嘛!


引進特斯拉的意義

第三,特斯拉本身是個特殊對象,因為現在很多人已經將其對標蘋果公司:未來的特斯拉汽車就是蘋果手機,未來的特斯拉電動汽車產業鏈就是iPhone產業鏈!撇開愛國、主觀使用感受等情感因素,我們必須承認蘋果手機是當今世界最傑出的工業產品之一。蘋果手機的產業鏈達到什麼程度、又重要到什麼程度,我們其實在過去的各類新聞中都深有體會:這是一個一年的銷售額超過一千億美元、背後有著數百家靠它活著的供應商、百萬級就業機會圍繞這它轉的超級產業鏈!

​特斯拉對標蘋果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那就是認定了特斯拉背後也擁有一個類似體量的產業鏈。事實上,這個產業鏈的體量只會更大,因為汽車產業是人類社會目前為止的第一大產業。電動汽車如果真的是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那麼電動汽車產業鏈的規模必然大於手機產業鏈。這是人類社會經濟發展的未來蛋糕,而且還是未來社會所必需的核心科技。如果這技術、這產品、這產業鏈都掌握在我們手裡,我們在將來是不是能像今天的蘋果公司收割人類手機產業大部分利潤那樣,收割電動汽車產業的利潤大頭!


引進特斯拉的意義

第四,國產特斯拉的零部件國產化率,是個重要信息。目前的國產化率為30%,說明還有70%的零部件要靠外國進口。這就意味著國產特斯拉汽車要養活相當一票外國製造業企業,幫助了外國製造業的生存與發展。當然,人類經濟活動相互分工,這本來無可厚非。只是,我們欣喜地發現,特斯拉高層宣佈,2020年年底的國產化率將達到100%!這說明到今年年底,國產特斯拉汽車的所有零部件都是在我國生產的。

雖然我們必然知道,這些國產零部件必然有相當一部分是外國企業在華工廠所生產,但是,這直接回應了很多人提出的一個重要問題:製造業是不是在大規模撤離我國?如果一個特斯拉的市值超過通用加福特,如果我們承認特斯拉是電動汽車產業的最高水平代表,如果我們承認特斯拉電動汽車的零部件具有相當的技術含量,那麼,特斯拉的零部件國產化是不是意味著相當一批有前途的製造業仍然堅守在我國!


引進特斯拉的意義

那麼,類似特斯拉零部件生產製造工廠能不能遷移到越南以及東南亞其他製造成本更低的國家去呢?目前顯然不可能。電動汽車零部件,無論是核心的電池組、控制系統、還是車身、或者輪胎,它們的生產都離不開鋼鐵重工業及石油重化工的基礎。而這兩樣恰恰是全世界絕大多數國家所欠缺的,尤其是東南亞各國。沒有重工業和重化工,要生產電動汽車零部件,還是必須滿世界進口各類基礎原材料,像東南亞各國要進口金屬和化工原材料,最大的可能就是中日韓三國。那麼零部件製造商是不是要從中日韓那裡把原材料拉到東南亞加工製造再賣回上海特斯拉工廠去組裝?跑來跑去運輸不要錢嘛!所以說工業化是有門檻的,製造業轉移也不是隨便可以移動的,我國過去四十年的發展經歷,更不是其他國家可以輕易複製的。

第五,有特斯拉這個龍頭的帶動,我們就有希望複製通信產業的經歷。三十多年前,電信公司裡的交換機都是進口的,今天我國某幾家著名的科技企業,當年就有過從某特區進口交換機並倒賣到內地來的發家經歷。很多人應該都有印象,九十年代我國家庭安裝電話機是要支付鉅額初裝費的。但是由於我國巨大的市場規模及其對應的需求量,一批本土通信設備製造企業快速崛起,培養了一大批本土的零部件供應商,帶動了整個本土產業鏈的發展。最終通過競爭,取得世界通信設備市場的領頭地位。類似的案例還有蘋果引領的智能手機產業培養了我國的整體智能手機產業鏈,甚至逼出了一批本土的世界級手機品牌。


引進特斯拉的意義

為什麼歐美當年的那些名號響亮的著名通信設備企業沒有能夠在與我國生產商的競爭中取得勝利?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國的產業鏈聚集效應和規模效應所成就的總體成本優勢。哪怕今天歐洲仍然有兩家強大的通信設備公司,它們的相當一部分採購和製造業務,都必須發生在我國市場上,這不也是在變相幫助我國製造業的發展嘛!同樣的,很多人也會擔心這些製造業務會不會搬去東南亞或者其他國家。這當然可以嘗試啊,只是這麼做,成本拼得過中國製造嗎?

那麼,回到特斯拉這裡,一輛特斯拉3型汽車的成本佔比分別為:三電部分佔50%、汽車電子部分佔30%、車身部分佔20%。所謂的“三電”部分,就是電動汽車的核心基礎技術:動力電池、驅動電機、整車電控。特斯拉的電池有日本松下獨家供應,而松下電池的供應商圈子非常封閉,幾乎僅限於日本廠家。但是現在,已經有我國企業成功打入松下電池的負極材料供應體系。這僅僅只是一個案例,但它代表了一個趨勢,就是當特斯拉零部件全部國產化以後,會有更多的機會讓我國的本土企業參與到這個潛力巨大的產業鏈之中。通過與日系、韓系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真刀真槍地比拼,會有一批本土企業倒下,但是也一定會崛起一批新的本土巨頭。這不僅僅會出現在零部件生產領域,相信在整車領域同樣如此,由特斯拉這條鯰魚激活我們的本土市場,讓真正優秀的企業在競爭中生存下來並發展得越來越強大。


引進特斯拉的意義

人類社會經歷了三次工業革命、無數次產業革命,每一個能在變革潮流中佔得先機並持續把握的國家和企業都成就了一段光輝的歷史。比如第一次工業革命中的英國、第二次工業革命中的德國和美國,比如汽車產業革命中的福特公司、計算機產業革命中微軟公司、互聯網產業革命中的谷歌公司、智能手機產業革命中的蘋果公司,等等。國家抓住工業革命的先機,最顯而易見的後果就是這些國家後來都成了富國。而企業抓住產業革命的先機,最顯而易見的後果就是贏得行業利潤的大頭。

這個道理和歷史經驗相信能夠幫助我們理解,引入特斯拉對於我們汽車產業發展的意義,乃至於我國整體產業升級的促進作用。因此,我們務必要抓住這樣的機會,放大它的積極影響。同時,希望我們還有機會在其他產業中,引進或者培養一個又一個特斯拉,帶動整個國民經濟的升級與持續發展,幫助我們儘早邁入高收入國家的門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