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收到!馬上出發!”一個多月來,這句話幾乎成了他的“口頭禪”

120嗎?這裡有一位外返發熱人員,請你們馬上接到中醫院集中醫學觀察點進行觀察。”“收到!馬上出發!”何光榮,安塞區人民醫院急診科一名普通救護車司機,最近一個多月來,這句話幾乎成為他說得最多的話。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廣大醫護人員衝鋒在前,奮戰在抗擊疫情的主戰場上,但還有一種人,他們也同樣距離危險最近、最多,那就是在抗“疫”第一線承擔著120生命轉運線任務的救護車司機。

“收到!马上出发!”一个多月来,这句话几乎成了他的“口头禅”

疫情發生以來,何光榮主動請纓加入防控一線,前往中醫院集中醫學觀察點承擔患者轉運工作,並且是醫院唯一一個固定接待密切接觸觀察人員的司機。連日來,他一直堅守在工作崗位上,每天24小時值班,寸步不離,時刻處在緊急備戰的工作狀態。

“與以往急救大不一樣的是,這次轉運任務中,每次出車必須身穿全套防護服,幾乎一整天不離身,忙的時候一天只能吃上一頓飯,累了就臨時躺在車內座椅上眯一會兒,一有任務,就立即打起精神投入到工作中去。”何光榮說,由於防護服密閉不透氣,往往一穿好幾個小時,悶在裡面十分難受,呼吸也非常困難,一趟轉運下來,裡面的衣服被汗水打的又冰又溼。

即便如此,在完成轉運後,何光榮的工作還沒有結束,他還要對救護車的急救艙和急救設備進行噴灑、擦試及地面拖洗消毒,最後再進行個人洗消,這樣才算完成最終的工作。他也開始繼續等待新的指令,執行下一次任務。

2月10日一大早,接到轉運通知後,何光榮和一名醫生立即跳上車,用最快速度趕到發熱人員家中。接到患者時,天空飄起了雪花,由於雪天路滑,車速只能保持在40km/h以下。在護送途中,何光榮不僅要保持安全時速,謹慎駕駛,還要安撫患者:“請你們放心,一定把你們送到醫院。”

“收到!马上出发!”一个多月来,这句话几乎成了他的“口头禅”

迎著漫天的雪花,溼滑的山路,何光榮憑藉多年過硬的駕駛技術小心前行,把患者接回中醫院觀察點時,已經是下午一點了。又累又餓的他端起泡好的方便麵沒吃兩口,忽然手機又響了起來,新的任務又來了。“收到,我馬上出發。”掛完電話,何光榮扔下飯碗,起身開著救護車又出發了……

當他再次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醫院時,已是晚上7點。用過晚飯,掐著難得的時間點,何光榮撥通了母親的電話報個平安:“媽,吃飯了嗎?孩子們聽話吧,我想和他們說會話。”聽見孩子們稚嫩的聲音喊著爸爸,這個鐵打的漢子早已熱淚盈眶,雖然只是隔著屏幕短暫的團聚,何光榮卻很滿足。

何光榮在安塞區人民醫院擔任120司機7年多了,家住在白坪安置小區,妻子獨自帶著11歲的大兒子和才剛滿一歲的小兒子。由於工作原因,何光榮無法幫妻子分擔家務,只能把在老家生活的父母接來幫忙照看。以往不值班的時候,每天晚上他都會回家陪陪家人。而這一次,何光榮已經連續35天沒有回過家。“身為家裡的頂樑柱,原本是該我照顧父母和孩子,現在反倒是他們在安撫我專心工作。”說到這裡,何光榮的聲音有些哽咽,覺得對家人滿是的歉疚。

從1月25日至今,何光榮沒回過一趟家,沒睡過一個囫圇覺,吃住都在觀察點,遇上轉運人員較多的時候,基本上到晚上十一點多才能結束工作,入睡時差不多就凌晨一點了。

“收到!马上出发!”一个多月来,这句话几乎成了他的“口头禅”

開著救護車轉診接送發熱人員往返於安塞區人民醫院、中醫院集中醫學觀察點及觀察人員所在地,這樣緊張而忙碌的工作是何光榮每天的常態,截止目前,他累計出車高達三十餘趟。面對疫情,他比任何人的態度都堅定。他說:“作為一名120司機,作為安塞區人民醫院的一員,在這個關鍵時刻,我有責任、有義務和醫護人員們一起堅守在一線,為保障廣大群眾的生命安全出一份力,相信勝利的那天很快就會到來。”

延安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劉小豔 通訊員 馮英鴿 馬志青

(ZH)

“收到!马上出发!”一个多月来,这句话几乎成了他的“口头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