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4 香港電影為何不復輝煌?四千字長文深度解析香港電影沉淪的原因

上個世紀對於香港電影而言,是一個輝煌的時代!

當時的香港可謂是群星璀璨、奇才輩出,堪稱是一個奇蹟之地。

上世紀八十年代的香港電影,無論在產量、票房,還是質量與藝術性上均創造出了驚人的奇蹟,形成了龐大的電影工業,電影總產值更是超越了亞洲電影強國印度的寶萊塢,躍居世界第二位,僅次於擁有全球市場的美國好萊塢。

那麼,當時人口總數僅數百萬的中國香港,是如何創造出如此輝煌的呢?在21世紀的今天,香港電影又是因為什麼而衰敗的呢?

香港電影為何不復輝煌?四千字長文深度解析香港電影沉淪的原因

當年的香港影視圈究竟有多輝煌

上世紀40年代之前,全中國的影視都處於一個不成規模的草創時代,香港也是如此。

但從40年代開始,隨著經濟發展與文化崛起,香港出現了大批電影製作人、製作公司,全行業的標準制片體系也趨近成熟,並迅速邁入規模發展時代,也是從這時開始,香港電影迎來了自己的曙光。

1958年,邵氏兄弟有限公司的成立代表著香港電影全盛時期的起點,邵氏公司是香港電影的一塊金字招牌,即使是在電影技術不斷突破的今天,邵氏出品的一些功夫片也始終被觀眾譽為經典之作,而這也正是證明了那句“邵氏出品,必屬佳品”的宣傳語。

香港電影為何不復輝煌?四千字長文深度解析香港電影沉淪的原因

邵氏公司成立的時期是當時香港的風口期,那時的香港通過出口加工業開始經濟騰飛,收入的上升,中產階層的形成,帶旺了文化消費的需求。

俗話說的好,站在風口上,連只豬都能飛起來,更何況是邵逸夫與邵仁枚這兩個腦子精明無比的親兄弟呢。

當時的邵氏公司一家獨大,手底下產出了無數的影星、編劇、製片人、導演等等,這時候公司的問題就出現了,公司的預算就這麼多,能同期拍的電影也就這麼多,這時內部就無可奈何的會出現一些懷才不遇的千里馬。

鄒文懷就是其中一個,1970年的5月,在邵氏手底下工作了10幾年的他毅然決定辭職,獨自開辦了一家小公司:嘉禾電影有限公司。

香港電影為何不復輝煌?四千字長文深度解析香港電影沉淪的原因

當時誰也想不到,就是這家小公司竟然可以打敗老大哥邵氏,更能培養出李小龍這樣的國際巨星,將香港電影一舉推向世界舞臺。

當李小龍的標誌性“怪吼”帶著香港功夫影片走出國門之後,嘉禾又迎來了洪金寶的加入,香港動作電影迎來了一個全新的發展時期。

但是洪金寶對嘉禾以及香港電影的貢獻卻不僅是促進動作片發展,1980年,洪金寶《鬼打鬼》的誕生促使香港電影踏入了“靈幻功夫片”時期,也就是林正英步入輝煌的時期。

當時的“靈幻功夫片”是唯一能與動作電影相抗衡甚至穩壓一手的電影類型。

嘉禾跟邵氏的“兩虎相爭”一直持續到80年代,在他們相互爭鬥的這段時期,其它偏小的公司有了暫時喘氣的機會,它們趁此機會迅速地發展自身實力,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新藝城影片有限公司。

香港電影為何不復輝煌?四千字長文深度解析香港電影沉淪的原因

作為一個新興且極具野心的公司,他們並沒有走動作片以及靈異片的老路,而是開創了香港賭片之先河,並使周潤發成為了當時人氣最火爆的影星。

90年代初,不斷努力尋求超越的周星馳也開創了僅屬於自己的“周星馳元年”,這段時期的香港電影擁有著數之不盡的“周星馳模仿者”,喜劇片的時代也順應到來。

同期,嘉禾的成龍已經順利的打入了國際市場,香港最廣為人知的“雙週一成”開始發力,這三位基本上“壟斷”了香港票房的前十位,持續時期之久令人咋舌。

香港電影為何不復輝煌?四千字長文深度解析香港電影沉淪的原因

正因為有著這些演員以及公司的存在,在面對好萊塢日益壯大的全球影響力下,香港電影才能成為少數仍然能夠茁壯成長的電影工業。

當時的中國香港影業對周邊國家和地區又有著多大的影響呢?

事實上,香港電影在香港及其鄰近地區中擁有媲美好萊塢的支配地位。

不論戲院還是影帶租賃市場,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韓國等地,都是香港電影的重要市場,而且當時香港電影比之前更受歡迎。

當時的中國臺灣已成為其中一個如同本地般重要的香港電影市場,1990年代初,臺灣電影工業曾一度蓬勃發展,但在香港和歐美進口電影突擊猛攻之下,幾近滅絕。

在日本,當地電影業已高度發展,資本亦比香港充裕,日本觀眾又酷愛美國電影,香港電影只得到較少立足點,即使如此,李小龍和成龍依然在日本廣受歡迎。

(來自維基百科)

可以說,當時香港在電影界的地位說是東半球的好萊塢也毫不過分。

綜上所述,不難理解當年的香港電影在全球到底是一個什麼地位,亞洲第一,世界第二,與好萊塢寶萊塢三分地球!

香港電影為何不復輝煌?四千字長文深度解析香港電影沉淪的原因

香港電影為什麼能這麼輝煌

一個數百萬人口的小城市,憑什麼能拿下這麼輝煌的戰績呢?在我看來,主要原因有三點。

第一,競爭白熱化。

如前文所說,在邵氏剛成立沒多久的時候,眾多小型電影公司也逐漸冒頭,當時的市場環境是什麼樣呢?

內地市場未開放,海外市場口味不對。

這時候的香港電影市場範圍僅僅只有本地和周邊幾個地區,而一個如此小的市場,光香港本土就有大大小小几十家影視公司,還有海外電影公司加入來爭奪香港電影的蛋糕,可想而知當時香港電影公司的競爭壓力究竟有多大。

這種環境下,香港的電影公司可謂是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拿不出精品的公司,就會直接死在路上!

第二,人才精英化。

在當時如此激烈的競爭下,投資者需要千方百計拉攏人才,將很多優秀人物都彙集到影視圈,無論他們隸屬於哪個行業。

就拿當時的動作片來說,投資方想方設法的拉攏體育界的人才進圈,猶如李小龍李連杰等,在這種情況下,不會真功夫的人,自然都會被排擠出功夫電影,當然,這些人也可以選擇去當一個小小的配角。

當其它公司都在走精英路線的時候,拿不出精英的公司,理所應當的就會被淘汰。

香港電影為何不復輝煌?四千字長文深度解析香港電影沉淪的原因

第三,類型精細化。

當時的香港電影主攻方向非常精細,而類型越精細,劇情就要越實在,而且提供的思考內容也需要有一定的深度。

就好比當時的香港喜劇片就分為無厘頭喜劇、功夫喜劇、鬼片喜劇等等,而江湖片也被分為兄弟情,警匪類,幫派片等等。

這樣的精細分類也衍生出了很多大咖,例如提起無厘頭就會想到周星馳,提起警匪片就會想到周潤發,提起殭屍片就會想到林正英。

香港電影為何不復輝煌?四千字長文深度解析香港電影沉淪的原因

但在香港輝煌的電影時代中,這三點原因卻只是當時最基本的“生存法則”。

要想在香港電影當一個合格的製片人,你得擁有充沛的靈感。

有一次王晶導演在拍完一部戲後正想放長假,結果老闆打電話來了,他問王晶是不是有一部電影叫《整蠱專家》,王晶回答說是,結果老闆突然說他已經和周星馳劉德華談好了,要合作拍這部電影。此時的王晶一臉懵逼問了問老闆:“我手裡只有十個字,《整蠱專家》周星馳劉德華,其他什麼都沒有,你要我下星期開機?”結果老闆說他不管,反正電影都已經賣出去了。

就這樣,在沒有劇本的情況下,王晶導演和周星馳劉德華一邊寫一邊拍一邊改,從開機到殺青不到五個星期,然後《整蠱專家》上映後以3138萬的票房成績位列1991年香港年度票房第五名。

這就是當時香港電影界拍片的模式。

香港電影為何不復輝煌?四千字長文深度解析香港電影沉淪的原因

而當一個演員呢?那就更離譜了,那可真的是“非精英不可。”

周潤發的《英雄本色》相信大家不會忘記,可其實在周潤發拍《英雄本色》的時候,他還同時在拍四部戲,小馬哥只是他客串的,最開始戲份不多,後面越拍越多。

本來這個戲是找鄭浩南演的,所以用的鄭浩南英文名Mark,叫小馬哥。

後來周潤發來拍了兩三場戲後,吳宇森說這個角色比其他角色要好,一定要加戲,結果一加就停不下來。

有一天在飛鵝山拍,周潤發遲到了,狄龍就說發仔啊這樣拍戲是不行的,不能遲到啊,周潤發笑著說,我們就是撈錢嘛。

結果為撈錢拍的電影贏了那個專心拍的電影,得了金像獎。

香港電影為何不復輝煌?四千字長文深度解析香港電影沉淪的原因

你看,一個真正的實力派演員,哪怕是三心兩意也照樣能給觀眾交出滿意的答卷。

當時的香港有著這樣的背景,有著這樣的電影人,又怎麼會輝煌不起來呢?

香港電影為什麼會沉淪

強大的明星魅力,出色的商業片製作能力,優異的文化背景,這麼強大的香港電影,為什麼在劉德華交出無間道三部曲之後就沉淪了呢?

香港電影為何不復輝煌?四千字長文深度解析香港電影沉淪的原因

在我國有一句老話:物極必反,盛極必衰。

真相,難道就這麼簡單嗎?可是為什麼香港電影是曇花一現,而好萊塢電影卻能維持巔峰呢?

讓我們先來看看美國好萊塢電影發展經歷的九個時代。

商業片的探索時代(1910年代)

喜劇片(1920-30年代)

動畫片(1937-1955年)

史詩片(1956-1963年)

歌舞片(1964-1974年)

科幻片(1975-1983年)

動作片和藝術片(1984-1994年)

特效大片的探索和復興(1995-2000年)

幻想大片(2001至今)

在電影早期的默片時代,喜劇片是最早獲得成功的,於是大量喜劇片誕生,卓別林成為了這個時代的喜劇之王。

香港電影為何不復輝煌?四千字長文深度解析香港電影沉淪的原因

1937-1955年,動畫片很快取得了熒幕地位,因為幻想題材電影相對於真實社會題材電影更能滿足觀眾口味,所以白雪公主、木偶奇遇記、灰姑娘等動畫片幾乎每一部都成了傳世的經典。

香港電影為何不復輝煌?四千字長文深度解析香港電影沉淪的原因

1956-1963年是史詩片的時代,相當於是幻想題材電影的一個昇華,十誡、埃及豔后等作品是這個時代的主要記憶。

香港電影為何不復輝煌?四千字長文深度解析香港電影沉淪的原因

1964-1974年是歌舞片的黃金時代,此時的好萊塢百花齊放,愛情片、喜劇片、歌舞片、黑幫片、恐怖片、災難片齊齊展現,但是歌舞片卻在其中脫穎而出,11年的票房冠軍有4年是被歌舞片所奪。

香港電影為何不復輝煌?四千字長文深度解析香港電影沉淪的原因

1975-1983年是科幻片的時代,星球大戰和外星人ET是這個時代永恆的記憶,當時的電影院天天都能看到外星人,直到觀眾們看膩之後浪潮才開始退卻。

香港電影為何不復輝煌?四千字長文深度解析香港電影沉淪的原因

1984-1994年,美國電影進入小成本電影的時代,動作片和藝術片獲得市場的歡迎,這是美國電影史上巨星輩出的年代,藝術經典的黃金十年,但也是美國電影商業史上相對低迷的十年。至於為什麼低迷呢?因為此時李小龍都已經打進好萊塢很多年了!

香港電影為何不復輝煌?四千字長文深度解析香港電影沉淪的原因

而1993-1995年,是現代電影史上一個非常重要的轉折點。

因為以往的商業大片,實現視覺奇觀的主要方式是逼真的道具,而在此次改革之後的商業大片,電腦數字技術全面介入,創造了無可比擬的絢爛多彩的幻想世界。

1995年的玩具總動員之後,電腦技術全面統治了電影產業,美國電影年度冠軍的全球票房數字開始躍上10億美元級別。

香港電影為何不復輝煌?四千字長文深度解析香港電影沉淪的原因

而從2001年至今,魔幻片、玄幻片、科幻片、動畫片的特效大片模式開始固定,導演和明星的影響力下降,小說和漫畫中的超級英雄成為主角。

由此可見,美國電影之所以能在全球市場上所向披靡,只有一個原因:唯票房是從!

什麼樣題材的電影受市場歡迎,就大量複製、抄襲、山寨,直到觀眾都嫌棄了為止,然後又換一種新的題材,繼續賺錢。

而香港電影沉淪的主要原因也顯而易見:老三樣不再受到市場的歡迎了。

在觀眾們看膩了這些香港電影的花樣之後,香港電影卻拿不出新的電影題材,觀眾們自然開始追捧美國特效大片了。

香港電影的衰落,不是香港電影人的衰敗,而是國外電影大片時代的勝利,香港電影市場本身並沒有縮小,蛋糕依舊是那麼大,只是好萊塢特效大片搶佔了本該是香港電影的固有市場。

同理,當香港本土市場開始淪陷之後,香港電影在海外的市場也相繼淪陷,內地市場興起後,喜劇片由於文化差異也是失去競爭力,熱血英雄片受制於制度環境未能有所突破,功夫武俠片受制於成本投入被內地合拍片打敗。

在此惡性循環之下,香港優秀電影人只能前往內地這片更大的市場拼搏,長此以往,香港電影就變成了如今的模樣。

畢竟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

【本文於今日頭條首發,請勿私自轉載,違者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