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3 沙俄在克里米亞戰爭元氣大傷,卻為何能在兩年後強取清朝大片土地

1854年6月10日,沙俄伊爾庫茨克和東西伯利亞總督穆拉維約夫率領的沙俄船隊,從黑龍江順流而下,來到了黑龍江南岸的璦琿城,要求清朝守軍放行。這支船隊大約有一千多人組成,除了為首的額爾古納號是蒸汽輪船外,其他船隻還都是些小木船。然而,就是這樣的一支船隊,在清軍面前已經是豪華裝備了,因為俄國人看到的清軍,還是拿著長矛,揹著弓箭,隨船隊而來的拉文斯坦不得不感慨:“近二百年來,在這個地區的中國人沒有取得什麼進步。”

其實,穆拉維約夫此次武裝航行在沙俄內部是有巨大爭議的。此時沙俄正在克里米亞與英法激戰,在遠東兵力很少,沙俄外交部擔心如果清朝翻臉,該如何應對?沙俄根本無力再與清朝開戰。所以,穆拉維約夫的航行與賭博無疑。當然,他賭贏了:清朝副都統胡遜布雖然口頭上拒絕沙俄船隊通行,但畏敵如虎,面對沙俄船隊強行通行,沒有采取任何阻攔措施,就這樣沙俄船隊在6月25日抵達位於黑龍江出海口的廟街一帶,並將大部分兵力部署在那裡。

沙俄在克里米亞戰爭元氣大傷,卻為何能在兩年後強取清朝大片土地

克里米亞戰爭

實際上,從18世紀開始,沙俄就一直偷偷摸摸地探察黑龍江及庫頁島,並在1850年佔領了廟街,1853年佔領了庫頁島。與之前不同,1854年的航行是公開航行,一是為了試探清朝的底線,二是穆拉維約夫開始大規模向黑龍江武裝移民,想不公開也難。而1854年的冒險,完全達到了穆拉維約夫的預期。

只是國際形勢在朝著對沙俄不利的方向發展:1855年3月,沙俄在克里米亞戰爭敗局已定,沙皇尼古拉一世不堪受辱自殺。1856年3月,在幾十萬士兵陣亡後,沙俄最終認慫,在《巴黎和約》上簽字,割讓了5萬多平方公里的土地。而戰場的慘敗,讓沙俄國內矛盾空前,對農奴制的不滿,使國內農民起義此起彼伏,沙俄已是元氣大傷,這使得沙俄內部出現了在遠東地區收縮、不要在中國冒進的呼聲,他們會擔心清朝藉此關閉中俄貿易,將會使沙俄瀕臨破產的財政雪上加霜。

沙俄在克里米亞戰爭元氣大傷,卻為何能在兩年後強取清朝大片土地

沙俄在黑龍江探察

但穆拉維約夫頂住了國內反對的聲音,當然他也是有足夠理由的,最重要的依據還是因為沙俄在這一地區的人口總數上,已處於壓倒性優勢。在1851年,穆拉維約夫管轄的東西伯利亞地區人口已到達83萬,而清朝黑龍江人口只有十幾萬,吉林人口也不過三十多萬。不僅如此,清朝的這些人口大部分都在黑龍江右岸,以至於沙俄佔領廟街和庫頁島時,清廷竟未得到地方的報告。而經過穆拉維約夫的移民,沙俄在黑龍江左岸和烏蘇里江沿岸的人口達到4萬。對領土的要求和控制,說白了還是以人口為基礎,通過人口上的優勢,沙俄已對這一地區有了實際控制權,只差一紙文書確認。

造成這一局面,清廷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中國曆代都講究移民實變,但因為東北地區是清朝的龍興之地,出於防漢考慮,清廷頒佈封禁令,禁止漢民大規模移入。而因為清朝入關,很多旗民又移民到關內,所以,東北地區尤其是黑龍江、吉林一帶,人口一直不能興旺。其實,伴隨著清朝中葉人口激增,移民東北,即可解決百姓生計問題,又可移民實邊,實在是一舉兩得的事情。而清朝以一己之私,封禁東北,導致東北空虛,最終被沙俄鑽了空子。

沙俄在克里米亞戰爭元氣大傷,卻為何能在兩年後強取清朝大片土地

5000盧布上的穆拉維約夫銅像

而通過一系列對清廷的試探和摸底,也使穆拉維約夫確信清廷並不知道國際上的形勢和沙俄的困境,而清廷表現出的軟弱可欺,讓穆拉維約夫確信,只要恫嚇就會讓清廷屈服。所以,在1858年,穆拉維約夫徹底與清廷攤牌,他來到璦琿城,與黑龍江將軍奕山會面,要求重新劃界,奕山開始是拒絕的,當晚穆拉維約夫就令俄船鳴槍鳴炮,進行恫嚇。要不說穆拉維約夫的運氣也好,碰上了奕山,當年鴉片戰爭時,奕山曾在廣州對壘英軍,在見識了英國人的槍炮後,他認為這是巫術,於是令人沿江排滿馬桶,來以汙破巫,所以,沙俄在夜晚的槍炮表演,對奕山的震懾就可想而知了。嚇破膽的奕山就與穆拉維約夫簽訂了《璦琿條約》,將黑龍江以北60萬平方公里土地割讓給沙俄,將烏蘇里江以東40萬平方公里土地劃為兩國共管。

沙俄在克里米亞戰爭元氣大傷,卻為何能在兩年後強取清朝大片土地

沙俄與清朝談判

1859年,沙俄遣使到北京換約,要求清廷承認《璦琿條約》,被清廷以奕山無權處理為由拒絕。此時沙俄國內農民起義正愈發激烈,沙俄根本無力對清朝動武,沙俄也就耐著性子與清廷談了一年多,即便如此,沙俄特使伊格納切夫還是在1860年5月,被清廷驅逐出北京。離開北京後的伊格納切夫,直接去了上海,因為1859年清軍大沽口襲擊英法艦隊,英法聯軍在1860年捲土重來,3月到達上海,清廷立即派人求和,請求英法不要北上。伊格納切夫去上海的目的,就是為了挑唆英法聯軍進攻天津,他還向聯軍提供了他這一年來,蒐集的清軍在京津佈防的情報,使得英法聯軍知道了清軍主力不在京津,大大刺激了英法聯軍北上的慾望。

應當說,此後英法聯軍北上攻打天津,與沙俄的挑唆,有極大的關聯,而沙俄正是想坐收漁翁之利。最終,英法聯軍不僅攻克天津,還佔領北京,清廷被迫與英法簽訂《北京條約》,同時,清廷也向沙俄屈服,在與沙俄簽訂的《北京條約》,不僅承認《璦琿條約》有效,又將烏蘇里江以東區域確認割讓給沙俄。就這樣,在克里米亞戰爭中大傷元氣的沙俄,利用清廷對東北的封禁,大肆移民,又挑唆英法聯軍,坐收漁翁之利,最終不費吹灰之力,拿下了中國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文/澹臺卓爾,圖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