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3 沙俄在克里米亚战争元气大伤,却为何能在两年后强取清朝大片土地

1854年6月10日,沙俄伊尔库茨克和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率领的沙俄船队,从黑龙江顺流而下,来到了黑龙江南岸的瑷珲城,要求清朝守军放行。这支船队大约有一千多人组成,除了为首的额尔古纳号是蒸汽轮船外,其他船只还都是些小木船。然而,就是这样的一支船队,在清军面前已经是豪华装备了,因为俄国人看到的清军,还是拿着长矛,背着弓箭,随船队而来的拉文斯坦不得不感慨:“近二百年来,在这个地区的中国人没有取得什么进步。”

其实,穆拉维约夫此次武装航行在沙俄内部是有巨大争议的。此时沙俄正在克里米亚与英法激战,在远东兵力很少,沙俄外交部担心如果清朝翻脸,该如何应对?沙俄根本无力再与清朝开战。所以,穆拉维约夫的航行与赌博无疑。当然,他赌赢了:清朝副都统胡逊布虽然口头上拒绝沙俄船队通行,但畏敌如虎,面对沙俄船队强行通行,没有采取任何阻拦措施,就这样沙俄船队在6月25日抵达位于黑龙江出海口的庙街一带,并将大部分兵力部署在那里。

沙俄在克里米亚战争元气大伤,却为何能在两年后强取清朝大片土地

克里米亚战争

实际上,从18世纪开始,沙俄就一直偷偷摸摸地探察黑龙江及库页岛,并在1850年占领了庙街,1853年占领了库页岛。与之前不同,1854年的航行是公开航行,一是为了试探清朝的底线,二是穆拉维约夫开始大规模向黑龙江武装移民,想不公开也难。而1854年的冒险,完全达到了穆拉维约夫的预期。

只是国际形势在朝着对沙俄不利的方向发展:1855年3月,沙俄在克里米亚战争败局已定,沙皇尼古拉一世不堪受辱自杀。1856年3月,在几十万士兵阵亡后,沙俄最终认怂,在《巴黎和约》上签字,割让了5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而战场的惨败,让沙俄国内矛盾空前,对农奴制的不满,使国内农民起义此起彼伏,沙俄已是元气大伤,这使得沙俄内部出现了在远东地区收缩、不要在中国冒进的呼声,他们会担心清朝借此关闭中俄贸易,将会使沙俄濒临破产的财政雪上加霜。

沙俄在克里米亚战争元气大伤,却为何能在两年后强取清朝大片土地

沙俄在黑龙江探察

但穆拉维约夫顶住了国内反对的声音,当然他也是有足够理由的,最重要的依据还是因为沙俄在这一地区的人口总数上,已处于压倒性优势。在1851年,穆拉维约夫管辖的东西伯利亚地区人口已到达83万,而清朝黑龙江人口只有十几万,吉林人口也不过三十多万。不仅如此,清朝的这些人口大部分都在黑龙江右岸,以至于沙俄占领庙街和库页岛时,清廷竟未得到地方的报告。而经过穆拉维约夫的移民,沙俄在黑龙江左岸和乌苏里江沿岸的人口达到4万。对领土的要求和控制,说白了还是以人口为基础,通过人口上的优势,沙俄已对这一地区有了实际控制权,只差一纸文书确认。

造成这一局面,清廷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中国历代都讲究移民实变,但因为东北地区是清朝的龙兴之地,出于防汉考虑,清廷颁布封禁令,禁止汉民大规模移入。而因为清朝入关,很多旗民又移民到关内,所以,东北地区尤其是黑龙江、吉林一带,人口一直不能兴旺。其实,伴随着清朝中叶人口激增,移民东北,即可解决百姓生计问题,又可移民实边,实在是一举两得的事情。而清朝以一己之私,封禁东北,导致东北空虚,最终被沙俄钻了空子。

沙俄在克里米亚战争元气大伤,却为何能在两年后强取清朝大片土地

5000卢布上的穆拉维约夫铜像

而通过一系列对清廷的试探和摸底,也使穆拉维约夫确信清廷并不知道国际上的形势和沙俄的困境,而清廷表现出的软弱可欺,让穆拉维约夫确信,只要恫吓就会让清廷屈服。所以,在1858年,穆拉维约夫彻底与清廷摊牌,他来到瑷珲城,与黑龙江将军奕山会面,要求重新划界,奕山开始是拒绝的,当晚穆拉维约夫就令俄船鸣枪鸣炮,进行恫吓。要不说穆拉维约夫的运气也好,碰上了奕山,当年鸦片战争时,奕山曾在广州对垒英军,在见识了英国人的枪炮后,他认为这是巫术,于是令人沿江排满马桶,来以污破巫,所以,沙俄在夜晚的枪炮表演,对奕山的震慑就可想而知了。吓破胆的奕山就与穆拉维约夫签订了《瑷珲条约》,将黑龙江以北60万平方公里土地割让给沙俄,将乌苏里江以东40万平方公里土地划为两国共管。

沙俄在克里米亚战争元气大伤,却为何能在两年后强取清朝大片土地

沙俄与清朝谈判

1859年,沙俄遣使到北京换约,要求清廷承认《瑷珲条约》,被清廷以奕山无权处理为由拒绝。此时沙俄国内农民起义正愈发激烈,沙俄根本无力对清朝动武,沙俄也就耐着性子与清廷谈了一年多,即便如此,沙俄特使伊格纳切夫还是在1860年5月,被清廷驱逐出北京。离开北京后的伊格纳切夫,直接去了上海,因为1859年清军大沽口袭击英法舰队,英法联军在1860年卷土重来,3月到达上海,清廷立即派人求和,请求英法不要北上。伊格纳切夫去上海的目的,就是为了挑唆英法联军进攻天津,他还向联军提供了他这一年来,搜集的清军在京津布防的情报,使得英法联军知道了清军主力不在京津,大大刺激了英法联军北上的欲望。

应当说,此后英法联军北上攻打天津,与沙俄的挑唆,有极大的关联,而沙俄正是想坐收渔翁之利。最终,英法联军不仅攻克天津,还占领北京,清廷被迫与英法签订《北京条约》,同时,清廷也向沙俄屈服,在与沙俄签订的《北京条约》,不仅承认《瑷珲条约》有效,又将乌苏里江以东区域确认割让给沙俄。就这样,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大伤元气的沙俄,利用清廷对东北的封禁,大肆移民,又挑唆英法联军,坐收渔翁之利,最终不费吹灰之力,拿下了中国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文/澹台卓尔,图片来自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