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9 大部分腸癌是吃出來的,腸癌病人應該這樣吃!

為什麼患腸癌?根源在於飲食

專家表示,有一部分直腸癌可能是遺傳因素引起,但最根本的是飲食問題。現在,很多年輕人在辦公桌前久坐缺乏運動,導致腸道蠕動減弱減慢,糞便中的有害成分在結腸內滯留並刺激腸黏膜;年輕的上班族長期吃快餐,飲食過於單一,熱量高又缺乏纖維素,這都增加了結腸癌的發病危險。

值得警惕的是,因直腸癌在發病早期並沒有明顯特異症狀,和痔瘡的常見症狀一樣都是便血,很多年輕人誤以為肛門出血、大便帶血就是痔瘡,致使很多直腸癌待確診時已是中晚期了。腸癌的治療已經不再是什麼不可能的事情了,所以早發現早治療,及早就醫,治癒希望很大。

大部分腸癌是吃出來的,腸癌病人應該這樣吃!

腸癌飲食

大便習慣改變要警惕腸癌

腸癌早期常無特殊症狀。其發展後主要表現為排便次數增加,腹瀉、便秘、貧血、食慾下降、糞便中帶血、膿或黏液。腹痛也是早期症狀之一,常為定位不確切的持續性隱痛,或僅為腹部不適或腹脹感,出現腸梗阻時則腹痛加重或為陣發性絞痛。便意頻繁,排便習慣改變,便前肛門有下墜感,裡急後重,排便不盡感;大便表面帶血及黏液,甚至有膿血便。

出現此類症狀的人群應及早去正規醫院做檢查,一般需做直腸指檢,是最常用最簡單的檢查方法,而腸鏡檢查是診斷腸癌的“金標準”。因此,建議普通人群40歲開始做腸鏡檢查。而對於有家族性息肉病等遺傳因素的高危人群,則應從青少年時期就開始定期進行腸鏡檢查。

多吃蔬菜水果促排洩

結直腸癌的得病原因,一部分跟帶有遺傳性的結直腸息肉有關,一部分跟現在的飲食習慣有很大關係。高脂肪、高熱量、高蛋白,都是催生結直腸癌的因素,也是導致息肉的主要原因。專家表示,如果攝取的食物缺乏膳食纖維,容易導致便秘,使糞便中的致癌物長時間刺激腸壁。因此,預防直腸癌,養成排便習慣預防便秘很重要。

改變飲食習慣,豐富食物種類。為了身體著想,上班族還是少吃快餐為妙,儘可能多吃含有纖維素的食物,如綠色蔬菜、芹菜、雜糧等。平時吃水果時,香蕉、蘋果、雪梨等交換著吃,給腸胃一種新鮮感,就可以促進腸胃的蠕動。

便秘的人,早起喝一杯250毫升的鹽水,晚飯後半小時喝一杯250毫升鹽水。鹽水可以順利到達結腸,促進排便。

大部分腸癌是吃出來的,腸癌病人應該這樣吃!

多吃蔬菜水果促排洩

腸癌病人如何吃?

原則一:食物多樣化

首先我們在患上直腸癌的時候,我們的飲食一定要保證多樣化,這樣就可以讓營養更加全面的吸收,注意食物多樣化,以植物性食物為主,應占每餐的2/3以上,植物性飲食應含有新鮮的蔬菜、水果、豆類和粗糧等。

原則二:控制體重

肥胖是會增加患癌的幾率,所以我們在平時的飲食當中應該積極的控制我們的體重,控制我們的飲食,避免體重過重或過輕,成年後要限制體重增幅不超過5kg,超重或過度肥胖容易導致患子宮內膜癌、腎癌、腸癌的危險性增高。

原則三:不吃燒焦的食物

還有就是燒焦的食物當中是有致癌物質的,所以我們患上直腸癌之後,一定要避免食用燒焦的食物,烤魚、烤肉時應避免肉汁燒焦。直接在火上燒烤的魚、肉及燻肉只能偶爾食用。最好煮、蒸、炒食物。

大部分腸癌是吃出來的,腸癌病人應該這樣吃!

飲食多樣性

原則四:多吃澱粉類食物

每天吃600-800 g各種穀類、豆類、植物類根莖,加工越少越好。要限制精製糖的攝入。食物中的澱粉有預防結腸癌和直腸癌的作用,高纖維飲食有可能預防結腸癌、直腸癌、乳腺癌、胰腺癌的發生。

原則五:多吃蔬菜水果

堅持每天吃400-800 g各種蔬菜、水果,可使患癌症的危險性下降20%,每天吃5種或5種以上的蔬菜和水果。

原則六:不提倡飲酒

如飲酒每天不超過一杯(相當於250 ml啤酒、100 ml紅酒或25ml白酒),經常飲酒能增加患口腔癌、咽喉癌、食管癌等的危險。

原則七:減少紅肉攝入量

每天應少於90 g,最好用魚和家禽代替紅肉。紅肉會增加結腸癌和直腸癌的發生危險率。同時要限制高脂飲食,特別是動物脂肪的攝入,應選擇恰當的植物油(如橄欖油等)。

更多腸癌知識可到覓健查看

大部分腸癌是吃出來的,腸癌病人應該這樣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