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0 魏承謨為何被人關入土牢八日絕食竟沒死呢

《康熙王朝》是來自二月河的小說拍攝,其間有真有假,有虛有實。康熙大帝智鬥鰲拜,平三藩,征戰噶爾丹;孝莊太后老謀深算,坐鎮後宮;索額圖老奸巨猾,處處自保;明珠油嘴滑舌,人稱萬花筒等等。他們一直跟隨康熙從幼年、中年、晚年,是清朝的頂樑柱,然而開頭一篇,康熙的幼年帝師魏承謨深入人心,他剛正不阿,不甘屈服鰲拜的專權,在朝堂據理力爭,鰲拜身為輔政大臣自然不甘示弱,最後魏承謨只得告病歸隱,從此再也沒有他的身影。

魏承谟为何被人关入土牢八日绝食竟没死呢

魏承謨是小說虛擬的人物,真實歷史也有他的原型,他叫範承謨,清朝大功臣范文程第二子。也有人說魏承謨原型人物是曹寅,其實不然,曹寅是小說魏東亭的原型人物,他們是父子關係。範承謨十七歲進宮做侍衛,因為出身官宦世家,他的父親范文程是四朝老臣,輔佐清太祖、清太宗、清世祖、清聖祖四代帝王,當時范文程只是一個秀才,因為博覽全書,被努爾哈赤看中而且所倚重,當時大清朝還是後金,只是偏安一隅的王國,後來討伐明朝、策反明朝官員、進攻朝鮮、國家制度的建設等等,他都參與決策。

魏承谟为何被人关入土牢八日绝食竟没死呢

范文程是文臣之首,自己的兒子自然不能做一個侍衛,範承謨在1652年考中進士,後來進入翰林院。范文程有勇有謀,不僅武功高強,而且他編修眾多書籍,學問了得,康熙幼年多向他學習和詢問,當時看不慣朝堂的爭權奪利,他自請外派為官。在康熙七年,範承謨擔任浙江巡撫。

範承謨是一位愛民如子的父母官,當時南方很多地方因為戰亂荒廢許久,他來到寧波和金華等地,帶動人們恢復生產,而且奏請朝廷減免賦稅,百姓因此得到修養生息,慢慢的生活富裕起來。當時南方多水災,範承謨打開倉庫,購買糧食救濟災民,興修水利,徹底解決了隱患。範承謨在任之時,多是為民說話,為民考慮,他是江南奏請朝廷減稅最多的官員,康熙因為他查辦貪墨,革除弊政,受到百姓的愛戴而大加讚賞,他的官級也是越做越高。

1672年,範承謨已經升至福建總督,當時他年邁多病,所以奏請皇帝歸隱田園,但是康熙沒有批准,下旨讓他來京養病,康熙對他照顧有加,不僅御醫診治而且每天都來拜訪,範承謨的病情日漸好轉,他主動請求赴任。當時正趕上三藩作亂,三藩之用半天下,當時清政府國窮民疲,以吳三桂為首的藩王不顧清朝的死活,每年不納糧和不進貢,還要讓朝廷養著他們,朝廷除去必要的開支已經寥寥無幾,如此的三藩勢力不斷壯大,康熙居安思危,如果不徹底清除隱患,大清要遭遇滅頂之災。

魏承谟为何被人关入土牢八日绝食竟没死呢

康熙頂著壓力提出削藩,此消息一出,東南邊界騷動起來,他們藉此起兵造反,打著反清復明,驅除蠻人的旗號,一時間戰亂四起。範承謨剛剛到任,他看出靖南王耿精忠有反心,如果現在寫奏摺報告為時已晚,於是他利用巡視的名義調兵遣將,另一方面快馬加鞭告知朝廷,希望康熙延緩撤藩,一次矇蔽耿精忠,但是藩王反應瞬速,當時福建巡撫已經叛逆,他孤身一人前去理論,希望為朝廷爭取時間,範承謨被刀斧加身而不退,義憤填膺的謾罵耿精忠是小人,是叛臣。因為耿精忠畏懼範承謨的影響,如果冒然殺他,必然引起民變,最後只得把他鎖入土牢。

魏承谟为何被人关入土牢八日绝食竟没死呢

範承謨誓死不屈服,他鼓舞百姓反抗,後來看到耿精忠濫殺無辜,他拒絕飲食八天,以此激怒百姓。八天的不吃不喝讓範承謨病情加重,牢房的衙役看不下去,請大夫為他治療,而且勸導他進食抵抗,此後範承謨一直被圈禁土牢。

歷時三年,耿精忠被清軍攻克仙霞關,無路可退,只得舉眾投降,但是他這幾年的罪行必然不能存活,只有把那些言官和囚禁的官員全部殺死,沒有人舉報他,他才能得到朝廷的認可。因此範承謨等人被秘密殺死,與他一起被害的有53人。

範承謨死後,被耿精忠秘密火化,屍體燒成了灰燼,只有部分遺骸被親信收藏。後來康熙知曉範承謨的遭遇,深感痛苦,封他為太子太保,賜諡忠貞,親自為他書寫"忠貞炳日"的匾額。

乾隆帝:福建總督範承謨、雲貴總督甘文焜,遇吳三桂、耿精忠二逆之變,抗節不屈,殉難捐軀,忠藎深堪嘉憫。 文章來源:遊遊史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