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美国苹果20年打不进日本市场,对中国果业有何启示?

从上世纪的1994年起,在美国政府的强大压力下,日本被迫开放国内的苹果进口市场,可是,20年过去了,美国苹果依然徘徊在日本这个高价值水果市场的边缘,未能实现占领日本国内市场的愿望。

反观中国,中国开放美国苹果进口后,蛇果在中国各大商超高档苹果市场随处可见;樱桃开放进口后,更是旋风般成为了中国樱桃高端市场的主角,并迅速积压樱桃的中低端市场空间,对国产樱桃的生产和销售产生重大冲击。

2个国家的结果如此不同,原因何在?我们应该从中学到些什么?

美国苹果20年打不进日本市场,对中国果业有何启示?

答案其实就是2个字:质量。

日本目前有苹果栽培面积5.3万h㎡,主要分布在青森县、岩手县和长野县,青森县苹果种植面积最大、岩手县生产的果品在品质方面最有名。

在日本被称为“日本一”的优质苹果是指具有消费者喜欢的风味、芳香和品种特有色泽、大小整齐、形状一致等要求的苹果。

在日本,苹果采收后果农将苹果送往附近的农协选果厂进行分选,85、90的再选出“秀”、“优”、“良好”3个级别,小于85的果基本很少,基本每个果都是优质品,青森县的苹果优质率占80%~90%。

与欧美苹果栽培管理不同,在疏果、套袋和着色管理、整枝剪枝等精致管理技术体系下,花费大量劳动时间的日本苹果栽培法本身就成了一种贸易壁垒,成为国外鲜食苹果进口的阻力。

这就是为什么1994年进口苹果解禁后,美国苹果在大小、外观、味道等方面,不符合日本消费者的要求,在解禁后进口量仍然接近于零的原因。

也就是说日本果农依靠对质量的长久执着坚持,驯化了日本的消费者,使他们认为只有日本本地生产的苹果才是世界上最好苹果的信念,阻止了美国苹果军团的进攻。

美国苹果20年打不进日本市场,对中国果业有何启示?

日本是如何坚守质量第一的执念的?

关键是他们严格遵循了一整套优质苹果生产指标体系。

①主要树相指标: 相邻树的外围枝之间保持1m左右的距离,各类枝条配置合理,枝量和树冠叶幕厚度适度,叶面积指数1.8~2.0;树冠内所有枝条都能得到足够的光照,全树新梢的平均长度30cm左右(这一条大多数中国果园都做不到)。

②土壤有机质5%以上,加适宜施肥量 稀植大园一般每1000m2栽植18株、产量4t的开心形成龄苹果园,在早春积雪融化后(4月20日前后),施用堆厩肥600kg(施肥面积500 m2)、石灰质肥料100kg。

③疏花疏果 依照不同品种的留果标准,严格疏花疏果,保证目标产量(这一条我们也很难做到)。

全部采用壁蜂辅助授粉。生长季节随时疏除徒长枝,吊拉果枝,支撑大枝,使树冠内光照均匀、周到,不提倡手工摘叶(这就是精细化管理的具体内容)。避免过早使用防落果剂(津轻),尽量不用苹果增色剂(富士)。

④适时采收: 采收期对苹果的品质和贮藏性影响很大。苹果成熟期除了与品种、栽培管理等相关外,还和当年气候条件、是否采用套袋栽培相关。

美国苹果20年打不进日本市场,对中国果业有何启示?

在采收之前进行必需的成熟度调查,综合分析果肉硬度、糖度、酸度、淀粉等多项指标,以及集荷、贮藏方法、贮藏期等,确定适宜的采收期。苹果采收后立即入库冷却、贮藏。以上标准看上去很一般,但自觉严格落实起来并长期坚持下去就不容易了。


本文由果树圈子特邀专家 zhang sir撰稿,果树圈子授权发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