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為什麼越存錢就越窮?

網絡噴子真tm多


本文為“聰明的投資者”投資理財徵集活動參賽文章;

首席投資官評論員門寧:

這個問題其實描述的不準確,錢越存肯定會越多,但是無論怎麼存錢,都變不成富人,而且依靠存錢財富增長的速度,遠遠比不上社會財富增長的速度,因此顯得越來越窮。

那麼,為什麼越存錢會“越窮”呢,筆者認為有以下幾個因素:

1、貨幣具有時間價值,錢存起來本身就會貶值。

健康的經濟下,會保持溫和的通貨膨脹,因此物價始終會保持上漲,這就造成了我們貨幣的貶值。錢存在銀行裡,得到的利息一般情況下比CPI還要低,而CPI是不包含房租和房價的物價指數。錢存在銀行裡,雖然數額變大了,能買的消費品都越來越少,更不要說買房了。錢存在銀行裡,最終只能全款變首付,首付變車庫。

2、增加財富需要開源節流,愛存錢的人更重視節流。

想要積累財富,有兩條路,一是增加收入,二是減少支出。愛存錢的人往往把注意力放在如何減少支出上,而忽略了增加收入。舉個例子,小區門口有一個超市,可以購買蔬菜,小區2公里處有個菜市場,蔬菜價格比超市便宜20%。

勤儉節約的人,一般會選擇去遠一點的菜市場買菜,畢竟便宜一些,但是往往一趟只能剩下一二十塊錢,卻要多用半個小時的時間。而這半個小時可以做很多事情,如果用來學習,堅持一年可以考取很多與職業相關的證;如果用來加班,堅持一年業務能力絕對會有大幅提升;哪怕用來鍛鍊身體,身體素質都會有大大提高。

身體、學識、能力,哪一樣不是升職加薪需要的,然而因為一些小事上節約,丟掉了機會。

更不要說現在是人情社會,很多節儉的人不喜歡參與社交活動,社會關係很簡單。這樣在需要人幫助的時候,路子窄,能給予幫助的僅有幾個老鐵。

賺的錢不增加,再怎麼存也是杯水車薪。

3、愛存錢的人往往過分厭惡風險。

愛存錢,說明了一個人對財富十分珍惜,不願意把錢投入到有風險的領域。然而改革開放以來富起來的人,大多是冒著極大的風險發家的。先是冒險做“投機倒把”的,然後是放棄鐵飯碗下海經商的,再就是往死借銀行錢炒房的,前一陣是瘋狂炒比特幣的。

現在看起來這些人富了,但是他們財富積累的過程,哪個不是驚心動魄。

最早的時候投機倒把是要判刑的,然而有人看到了機會,迎著改革開放的春風做了;士農工商是中國傳統的職業排名,公務員現在都是最受中國人歡迎的職業,然而在20多年前,就有人放棄公務員的身份下海經商;中國住房改革以後,這20多年大家沒有一天覺著房子便宜,總擔心要跌,然而有人借了銀行的錢瘋狂買;更不要說比特幣了,這個在我看來一文不值的代碼,都被瘋狂的人們炒到十幾萬一枚。

愛存錢的人看到別人投資失敗,總會慶幸自己的錢保存的很好,把各種投資都看做洪水猛獸。投資確實有風險,然而投資成功一次,或許就能實現階級躍升;但存錢要存多久,才能完成進階富人的資本積累呢?

不存錢肯定不會成為富人,但一味地存錢,只會越來越窮。把精力放在提升自己上,學識、能力、經驗、擔當、人脈才是我們最應該積累的財富,有了這些,物質財富自然會追隨而來。


首席投資官


長期以來,我們倡導勤儉節約。但,如今社會變了,反而,越愛存錢的人越窮。那些喜歡借錢,加槓桿的人,反而越來越富有,這是為什麼呢?我覺得有如下原因:

1.存錢,會導致當前有效需求不足,生意會不好做,很多做生意的人掙錢越來越難了。生意變少了,他們就只能通過醞釀漲價,來維護自己的利益,這樣那些愛存錢的人,反而要開支更多的錢出去。而他們的收入並沒有增加,反而變少了,這樣他們就越來越窮了。

2.不能總是存錢,如果我們喜歡存錢,就必然會影響自己的生活品質,比如有的人生病了,就是扛著,拖延著,不去醫院看病,結果耽誤了病情,到頭來,反而要花更多的錢去治療,反而支出了更多的錢,我們知道,很多人怕生病,因為,一生病,就要花很多錢。醫院是好進不好出啊!

3,有的人,愛存錢,不願意花錢,打扮自己,提高自己的形象,結果個人形象因此受損,他的業務就難以擴大,遇到瓶頸,就不能賺更多的錢,因而越來越貧窮啊。


5.愛存錢的人,格局往往比較小,缺乏開拓精神,慢慢就不想著怎麼多賺錢,慢慢就會被時代甩在後面,反而越來越窮了,最終成了守財奴!

6.我們需要明確的是,存錢又不能增值很多,存錢又不可能發大財,關鍵是自己要有能力持續不斷地賺錢。你掙的多,才有錢,才會越來越有錢。如果不能掙大錢,即使再存錢,仍然會很窮。再說了,現在生活開支越來越大,存點錢也越來越難。


7.在過去的30年裡,人民幣一直在貶值,購買力不斷下降,聰明人不存錢,反而找銀行借錢,把銀行的錢借出來,做生意或者投資反房產,反而越來越富裕。因為普通人的思維就是存錢,把錢存起來吃利息,殊不知存錢的速度,那點利息遠遠趕不上房價的上漲速度!而房子是中國現如今的硬通貨,真金白銀啊,人們不得不買房,還不如早點買房,而不是一味地存錢。老百姓存錢又能討多大的好?他們存的錢還不是最終被開發商和炒房客借出來,投到房子裡面去了?


高中數學鄧老師


這句話大不正確。越存錢就越窮?那為什麼中國這麼多人存錢呢?如果不存錢,全部用於消費就會變得富裕嗎?正確的說法是,錢越存越不值錢。

可怕的通貨膨脹率

中國的通脹率高得嚇死人!1978-2017年的39年時間裡,中國名義GDP年均增長率15%,而經濟實際增長率只有9.5%。多出來的5.5%就是通貨膨脹率。高通脹率加上覆利,結果是恐怖的。39年來,我國通脹率累計達到8.1倍。這意味著,2017年的貨幣購買力和1978年相比,只剩11%,貶值了89%!

這還只是官方統計的數據。如果按照民間學者的研究結果,恐怕還不止。以糧食價格為例,1978年我國水稻價格是11.03元/50千克,2017年水稻價格約為135元/50千克。39年水稻價格上漲了11.24倍,年均上漲6.63%。

低的可憐的利率

1978-2017年年間,我國一年定期存款利率在1.5%-11.34%之間波動。11.34%的率出現在1989年,該年通脹率為18%。在這近40年的時間裡只有1998-2002年的出現通縮的四五年間,存款利率是高於通脹率的。

通脹率和利率一對比,就可以知道,錢存在銀行是不斷貶值的。


財經知識局


過去在經濟高速增長,通脹率居高不下的情況下,存錢會越存越窮,因為存錢利率低,通脹又高,存錢等於是讓錢不斷的在貶值。而經濟高速增長的時候,如果你投資更加激進一些,比如貸款買房,或者投資像茅臺酒這樣的股票,都能夠資上翻上幾倍,抗通脹能力是很強的。所以存錢越多,手中貨幣購買力縮水越快,越是說明你投資理念方面需要改進。

但是如果是經濟下行,資產泡沫處於高位,通脹率低於2%以下,而且其他投資品種不斷髮生危機,剛性兌付已經被打破,在這種情況下,存錢還是不錯的選擇,當然存錢也不是為了貪圖點利息,而是讓你等待,等待資產泡沫破裂後的投資機會,任何投資品都有起起落落,風險出盡就會是逢低買進的機會。

事實上,中國居民不存錢真的不行,每個月就幾千元錢,怎麼積攢起來呢?就是要靠一點點拼湊起來,這樣你才能買房付首付,你才能購買汽車,所以如果存錢僅僅是為了拿點微薄利息是越存越窮,但是存錢為了把資金聚籠,用於更好的投資和消費,那就不是越存錢戟窮的問題了。適當存點錢是必須的,大規模把錢存在銀行裡,去生利息是欠妥的,但還要看目前的經濟形勢,如果經濟形勢不好,存錢可能要比激進的投資更安全一些呢。


不執著財經


題主的意思是存在銀行裡的錢會越來越貶值,越來越不值錢,所以越存越窮。

但是事物都有兩方面,並不是完全的正確。在一般發展中國家,由於經濟發展呈現快速發展態勢,所以導致大量的貨幣超發,目的是方便貿易結算以及新經濟發展需要,並帶有刺激經濟的目的。所以在這個背景下,實際利率會比銀行儲蓄利率要高,歷史上好多數據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但是我們別忘了一點就是這個理論建立在經濟持續發展、通脹持續的背景下,當然大概率遵循“通脹是永恆的,通縮是短暫的”這個經濟學基本理論。

但是到了一個經濟緊縮的時期,過於負債而銀行沒有存款就不是一件好事了,此時銀行存款基本就是救命錢了。這個時期雖然一般不會持續太久,但是經濟緊縮導致很多企業虧損甚至破產,一般老百姓就業困難,這個時候就進入現金為王的時期,通常這個階段銀行利率較高,尤其是推出的理財產品收益更高,甚至超過一般加工製造業利潤水平,這個時候就不適合過度持有資產而損失流動性。

中國經過數十年的快速發展,以資產主導財富的時代告一段落,通脹預期降低,貨幣價值上升,所以適度的加大銀行存款尤其是貨幣型產品也是不錯的穩健選擇。





王紅英金融投資教育


凡事過猶不及,有一個度很重要,存錢也是這樣,適度存錢叫量入為出,保值增值,而只知道存錢則變成了守財奴,甚至會越存錢越窮。

主要原因在以下幾個方面:

1、存錢跑不贏通貨膨脹。銀行存款利率經常跑不贏通貨膨脹,長期處於負利率情況,不管是存銀行還是餘額寶,很對時候那點利息都只能算是心理安慰。

2、不會理財。如何理財是一門大學問,很多人不願意下功夫鑽研,乾脆全存起來,當然也就失去了使財富增值的可能。

3、不會投資,如今投資方式日漸豐富,很多人的理財意識也開始覺醒,也有越來越多的人將目光投向P2P、私募基金、股市等,固步自封是行不通的。

4、很多人根本不懂資產增值,財產貶值的道理。無論你是存銀行還是買貨幣基金,都是一種收益水平不高的狀態,但貨幣的購買力卻在不斷地下降,此消彼長之下我們的財富卻在實際的縮水當中。

5、沒有見識,錢都存起來了,就是捨不得花。有益的社交、學習技能等等,都是需要花錢的,是對自己人生的投資。人是社群動物,積累人脈非常重要,有益的社交會給每個人的生活和事業帶來意想不到的進步,這是比賬面上的數字更重要的財富。學習也是一個成本很高的事情,從最簡單的花錢買書,到參加各類的培訓,考取各種的證書,都少不了花錢,連自己的捨不得投資,怎麼可能進步擁有更大的賺錢平臺?

明白這幾點,你還相信存錢是在積累財富嗎?


我是農民工“懂事長”李合偉(抖音號:hws666888),20多年創業經驗,非著名天使投資人、創業導師。更多有關創業的內容,敬請關注頭條號:合偉說,與我一起聊聊創業那些事!


合偉說


凡是喜歡把錢存在銀行的,一般是沒有安全感的,都喜歡通過吃銀行利息來獲得收益。

20年前,這樣幹倒是可以,當時銀行利息還可以,但是到了今天這麼做多少有點不合適了。

現在銀行利息基本在2、3個點,一年一萬塊錢也就2、3百元,通脹比率是將近6個百分點了,顯然銀行利息跑不贏通脹,也就是變相的貨幣貶值。

很多人沒有學會投資,或者根本沒有投資的渠道,你看富人經常花錢,實際上花錢也是個技術活,不是說買東西就是簡單的腥味,要把錢花到能增值的地方,怎麼花的多賺的多,貨幣貶值率也就被覆蓋了。

我一個親戚在1980年存了400塊錢,到今天估計取出來也就千來塊錢,當時400塊在縣城可以建一棟房子,如果當時花錢建了一棟房子,現在遇見拆遷,那也是好百來萬了吧。


斑馬消費


因為賺錢速度趕不上通脹的速度,也就是賺錢的速度太慢了,這裡的關鍵因素是時間,時間才是最大的變量。時間和錢一樣都是一種資源,不同的是時間是不可再生的資源,而錢是可以循環再生的,這就決定了錢如果不流通那麼就會越來越不值錢。

能夠把時間和金錢組合在一起,綜合經營的話時間會越來越多,錢也會越來越多,但是很多人用時間這種資源去換錢,比如說從事重複性勞動的工作,這就是一種典型的用時間換錢的案例,也就是為了錢而工作。這種情況下只會越來越窮。

那麼如何擺脫這樣的循環呢,那就是必須得讓錢為你工作,專業一點的說就是理財,俗話說,你不理財,財不理你,我們不管是存錢也好,買餘額寶也好都是一種理財方式。

再說詳細點,其實不管哪種理財方式都會產生佣金,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手續費。之所以我們平時不知道這個概念,就是因為收益到你手裡之前已經扣除掉了。經常買股票買理財的人,應該都知道有手續費這種說法,每一筆交易都有。我們我們用這個手續費來讓沒人替我們經營我們的財富。這就是讓錢為你工作。

最後總結一下:如果手裡有了錢,要麼自己經營,要麼交給專業的人去經營,只有這個樣子,才能擺脫越存錢越窮的困境。


王龍說財


答主:小丫(小丫投資筆記 XiaoyaNotes)


存錢不會使人變窮,真正使人變窮的原因有兩個:


1、賺錢能力太差;

2、投資理財能力太差。


賺錢能力差的人,說明每個月的收入很有限,即便月月存錢,也只能積攢下極少的本金。每月只能賺5000塊的人,省吃儉用,能存下3000塊,一年也不過36000塊,10年才36萬。每月能賺50000塊的人,哪怕一個月只存10000萬,一年也能存12萬,10年就有120萬。


因而,不要著急否定“存錢”的作用,先審視自己的創收能力如何。


投資理財能力差的人,把錢放在銀行裡,銀行的利率低到可以忽略不計,還要應對高通貨膨脹率(4%-6%),120萬存個10年,最後可能就只值個100萬。


但如果是懂得投資理財的人,每年拿12萬塊投資理財,哪怕只放餘額寶(貨幣基金)裡,按4%的7日年化算,一年也能賺近5000塊!


再算上時間的複利,10年後的資產總額,將接近150萬!



如果學會投資理財,比如定投指數基金、適當投資銀行理財產品,把年綜合收益率保持在6%左右,那每年投12萬理財,10年後的資產總額將達到160萬以上!這就是投資理財和時間複利的魅力了。



當然,投資理財並非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事,也不是穩賺不賠的事。我們大多人都是普通人,也做不到每個月能存1萬塊。所以,立足於眼前,提高賺錢能力多積累本金才是更重要的事,把賺錢能力提高,把存錢能力跟上,本金足夠的情況下再去研究如何投資理財,相信我們的資產一定會有顯著提升。


如何提高賺錢能力呢?幾個建議供參考:


有什麼更快實現100萬的方法嗎?


以小丫聽到和看到的案例來講,還是有幾個渠道的,而且還是裂變式的收入增長,不像存錢那麼有限。


第一就是創業。


小丫不鼓勵大家賣房創業(敗家),也不鼓勵大家隨便創業(作死)。創業除了對個人能力和眼光有極高要求,還對專業、資源、人脈、團隊等有很高要求。摸不清賺錢的邏輯,沒有積累一定的資源人脈,創業談何容易。


小丫的小學同學L,高中畢業後去了一家會計師事務所做業務,專門跑單,就是網上發帖或者線下去找各種中小企業,幫他們代理記賬、註冊公司、辦證件執照。14年時他還在做業務,算起來做這行快10年了,特熬得住。


15年L自己開了家公司,做的就是老本行。前幾年註冊公司的條件放得特別低,加之很多小微生意以企業的名義做更容易,L的業務量暴增,簡直就是“註冊公司——代理記賬——變更轉讓”一條龍服務,最後還搞起了“財務培訓”機構。


於是短短3年,L一躍成為老家的新貴土豪——出入保時捷,深圳買房,老家市區買房,村裡還蓋別墅,連帶著弟弟、妹妹都在深圳安家置業了。


看故事的人總覺得別人賺錢很容易,孰不知他們為創業蟄伏了多少年。10年業務員生涯,伺候客戶無數,在外奔波無數,不是誰都能熬得住的。何況L眼光也狠,看到了很好的入場時機。


小丫還看過這麼一個報道:


有對夫妻16年時賣掉了深圳的房子回老家創業,開過火鍋店也開過文具店,但都以失敗告終。18年初夫妻又殺回深圳,但他們再也買不起深圳的房子了。


很多人容易被網上所謂“賣掉房產去創業,5年身家翻10倍”的勵志故事衝昏頭腦,但能成為勵志故事的一定是那些已經成功的人,還有8成以上的創業者“倒”在了創業路上,變成了事故。


所以通過創業賺100萬其實不難,難的是在此之前個人能力、資源有沒有足夠的積累?甚至,你可能還需要一點運氣。


第二是找到新興行業。


小丫說的新興行業並不指剛興起的行業,而是有爆發可能的“新行業”。譬如14年的微信公眾號、16年的直播、17年的抖音,培養起多少個百萬、千萬甚至億萬身家的個人、企業。有成名於新媒體的大佬甚至感嘆:如果沒有微信,可能再多奮鬥10年,自己也不會比現在更成功。


新媒體創業者不提,即便是普通的工薪者,前幾年進入新媒體行業工作,在這個行業裡能拿到的紅利也不少。比如小丫部門有個妹子,15年畢業就來了我們公司,短短3年時間就從普通編輯變成了某個細分領域的KOL。她憑個人努力學習專業知識,在新媒體輸出,還考證、開課、出書,畢業2年就在環珠三角城市買了房。個人足夠的努力+一定的行業紅利,讓妹子用很短的時間就跑贏了以前的很多同學。


所以,提高自己的嗅覺和眼光,找到即將爆發的新興行業,哪怕你的天賦和努力都不太夠,也有機會因行業紅利賺到比以往更多的錢。如果用足你的天賦和努力,收益更是會加倍放大。


第三是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


和前面兩個可能要靠運氣、眼光才有機會逆襲的渠道不一樣,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賺100萬,小丫覺得更適合普通人。畢竟我們當中的很多人主要還是靠工作技能賺錢。


知名宏觀經濟研究員任澤平去恆大拿1500萬的年薪咱們就不提了。比如上面小丫提到的妹子,除了踩對了行業紅利,更重要的是她通過在工作領域的深耕,讓自己變得專業,並利用專業知識進行多重價值變現:寫文(稿酬)、開課(課費)、出書(版稅)...

同樣是工作,除了加薪加得比別人快,妹子的知識變現收入也很廣,比起那些做三、五年還只拿月薪的人,妹子賺100萬的時間大大縮短。


沒把事做專業做透的人,沒有不可替代的價值,更沒有別人無法企及的高度,不但薪資增長有限,還極有可能被新人趕超,落入被淘汰或降職的尷尬境地。


如何把事做專業?小丫這幾年一直把三個詞當做自身成長的基石:專心、專注、專業。

無論你身處哪一行,在抱怨行業辛苦、工作勞累時,不妨想想:要付出多少努力、堅持多少年、做到什麼水準,才有可能幹掉身邊的絕大數人,讓自己擁有超額溢價。


03

幾個專業溢價很高的行業


金融行業:普通研究員和首席研究員甚至經濟學家,收入差的不是一點半點。雖然金融行業也要看年景,但行業專業度高,薪資整體水準也高。


律師行業:贏過很多官司甚至打過有名大官司的資深律師,年入百萬以上很簡單。甚至自己做律所合夥人,直接拿分紅。


諮詢行業:情感諮詢師、心理諮詢師、職業規劃師...隨著網絡媒體越來越發達,這些XX師賺錢的渠道越來越多,速度越來越快。優秀的情感諮詢師,一個小時諮詢費都要按千計。


技術行業:以前很多人嘲笑碼農死宅、早禿,但小丫發現,收入穩且升得快的人群裡,技術類工程師是一類。人工智能、虛擬現實這些高端名詞這兩年很熱,去年甚至有新聞報道,AI類專業人才起薪70萬都很難招。所以,只要足夠專業和與時俱進,技術人才年薪百萬也不難。做得好的,甚至獎金、分紅就比年薪高。


除了上面提到的幾個行業,那怕你現在只是做一名普通的銷售員、業務員、運營員,只要你肯用心鑽研裡面的門道、技巧,能獲得的回報一樣可以很可觀。不是說高端行業才有賺100萬的機會。就像小丫的小學同學L,10年業務員生涯,收入已經很高,最後還完成了自我實現,創業致富。


沒有個8年、10年的堅持和專注,很難完成徹底的蛻變和華麗轉身。在每個成長週期裡,我們應該主動給自己增加難度並挑戰它,然後把一切變化交給時間。


有人覺得,雞湯很討厭,不提供直接方法。但小丫覺得,有些雞湯恰恰是被很多成功案例反覆驗證過的道理,總有思路可借鑑。之所以有人“聽了很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大概是因為沒有堅持下去,摸索出自己的成長路徑。


希望大家踏實賺錢!


小丫投資筆記


  這要看存錢中的“存”是什麼概念。如果只是存銀行的存,那麼相對其他理財產品,或投資實業,這種存錢方式就是越存越窮。而如果是存錢和花錢的意思,那麼就沒有越存錢越窮的說法了,只有不存錢成為月光族才會更窮。

  如今可以說已經是負利率時代,央行存款基準利率一直下調,如下圖。自2015年以後,央行一年期定存基準利率調至1.5%,而最近幾年的CPI一直在2%上下。

  也就是說,如果存入銀行定期一年(假設存款利率為央行基準的1.5%,因為每個銀行的存款利率都有所差異),那麼每年相對於物價上漲來說就要虧損0.5%(2%-1.5%)。

  即今年100元能買的商品(代表性消費商品及服務項目,不包括住房和奢侈品等,下同)你沒有選擇購買,而是將錢存進銀行一年定期,那麼到明年的同樣時間取出銀行定期本金和利息總共101.5元。然而,當你去看同一商品時,它的價格已經漲到了102元,也就是說,你再想買它的時候還得多掏五毛錢。

  CPI是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是一個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購買的消費品和服務項目價格水平變動情況的宏觀經濟指標。它是在特定時段內度量一組代表性消費商品及服務項目的價格水平隨時間而變動的相對數,是用來反映居民家庭購買消費商品及服務的價格水平的變動情況。

  然而,CPI只是表面的通貨膨脹,實際的通貨膨脹包括貨幣超發,即M2增速-GDP增速。比如去年通貨膨脹率為7.5%,2016年為8.5%。

  舉個例子:假如貨幣總量為100元,而你2017年年頭擁有資產為1元,那麼你的資產在貨幣總量中佔比1%。如果你選擇存入銀行一年定期,那麼到2018年年頭你的資產將會是1.015元。然而通貨膨脹為7.5%,貨幣總量將會是107.5元,那麼你的資產在貨幣總量中佔比只剩下0.944%(1.015/107.5)了,相比之前的佔比1%,資產佔比是在減少,會被很多的人甩在後面,因為別人資產增值較大。

  也就是說,在高通脹的情況下,依靠銀行存錢獲得的財富增長速度,是遠遠比不上社會財富增長速度。那麼相對而言,在人群中就會出現越存越窮的現象,越來越被他人超越。

  但是總比不存錢好,不存連佔比都沒有,在社會財富中就是窮光蛋。

  不過高通脹只是近兩年的事兒,前幾年還好啦!但我國近30年來的平均通貨膨脹高達4.6%,即如果你近30年來的投資收益達不到4.6%,資金是在你手中不斷貶值,在人群中的財富地位就會越來越往後靠,也可以說越來越窮吧!即使表面看上去資金越來越多,但那僅是表面罷了。

  有人可能會覺得存餘額寶之類的貨幣基金有4%左右的收益,物價上漲才2%左右,知足了。

  如果僅是相對於如今物價上漲的話,那麼目前存餘額寶之類的貨幣基金資金是可以獲得增值。但相對近30年來4.6%的通脹,你越往裡面存,在總體人群中的財富越是往後靠。

  所以,如果想要財富獲得真正意義上的增值,或者說實現財務自由,那麼其必須要學會投資理財,實現資產年收益率高於4.6%。

  然而,收益與風險基本成正比,你要獲得較高的收益必須要承擔較大的風險。呃……我國人民可能由於歷史遺留因素,都比較厭惡風險,基本都把錢存進銀行。而相對於其他發達國家,銀行基本沒有多少個人存款,人們更熱衷於投資基金,因為其收益率較高。或許這就是他們股市長盛不衰的根本原因吧,社會財富不斷的往裡面堆,比如美國股票持續走牛了八九年,還一直在破新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