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5 清代沒有監控攝像, 國庫如何防止銀兩被盜?

在科技發達的現代,造幣廠、銀行等存放大量資金的地方,往往安裝有監控視頻、探測儀等設備,確保資金不被外來人員以及內部人員盜取。

那麼,在清朝,沒有現代社會的設備,保存全國稅收的戶部銀庫,是如何確保銀兩安全的?

那時候銀庫也有一套嚴密的制度來防止現銀流失。銀庫設管庫大臣一名,由戶部侍郎兼任,管理人員由郎中擔任;郎中之下有庫書數人,庫兵12人。庫書不能進入銀庫,只有庫兵可以。

清代沒有監控攝像, 國庫如何防止銀兩被盜?

清朝銀兩。

庫兵進入銀庫之前,不論是寒冬還是酷暑,必須脫光衣服,一絲不掛地進去。走進後,裡面有準備好的衣服可供蔽體。待庫內作業完成,庫兵還得把這套衣服脫下,再一絲不掛地出來,防止夾帶銀兩。

這還不算完,庫門放著一條板凳,庫兵需抬腿大步跨過,看看大腿內側藏沒藏銀;之後,雙手朝上拍掌,口裡叫“出來”二字,檢查胳肢窩和嘴裡是否藏銀。

儘管如此,人的智慧無窮,偷銀的辦法總是有的。據多次盤查銀庫的官員何德剛在其回憶錄《春明夢錄》中介紹,有庫兵練有肛門藏銀的絕技。庫兵用豬肉潤滑銀錠,然後塞入肛門,一次性竟可偷80兩!由於銀的分量比較重,塞入體內後,只能保持半個小時,時間久了就容易露餡。

清代沒有監控攝像, 國庫如何防止銀兩被盜?

清朝銀庫復原圖。

寒冬時節,也有專門的偷銀辦法,那就是茶壺夾帶。茶壺隨人出庫時,必倒水驗視,冬天天冷結冰,銀錠凍在剩餘的茶水內,也就能躲過檢查。

另有文獻記載,也有庫兵用水桶夾帶銀錠的。1892年,工部尚書祁世長的家丁邢順,在銀庫大堂門外看到庫兵挑著水桶走出時桶底脫落,裡面有銀錠掉出,邢順當即報案。此事記入《清實錄·光緒朝實錄》,皇帝就此下旨:“此案情節支離,難保非庫兵等勾串舞弊,著刑部提集庫兵茶役等嚴行審訊。”

清代沒有監控攝像, 國庫如何防止銀兩被盜?

清朝銀兩。

此案如何處理,未見下文,野史記載,當夜即有人找祁世長說情,此事不了了之。

銀庫弊案的根由即在此,團伙作案,上下串通,即便一個庫兵,也有他的靠山。在晚清腐敗的體制裡,這種情況幾乎難以避免。庫兵的所作所為,監督官員能一無所知?利益勾連,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罷了。

庫兵的偷盜不過是小打小鬧,那些管庫的大員,下手更貪婪。比如在稱重時做手腳,重出輕入,或者向解送、提取銀兩者索取賄賂,方法多得很。

清代沒有監控攝像, 國庫如何防止銀兩被盜?

清朝地丁銀。

銀庫管理混亂,是公開的秘密,但因為內外勾結、上下沆瀣一氣,真正被揭發出來的非常少。為數不多的一次,當屬1843年庫丁張誠保偷盜銀庫案。此案因管理銀庫的大小官員分贓不均,鬧起矛盾,無法掩蓋,終於傳到道光皇帝耳中。

道光帝龍顏大怒,派人追查,這一查不得了,銀庫竟然虧空900多萬兩,實在觸目驚心!朝廷每年都派出大臣核查,竟無一人揭發,連皇帝都覺得匪夷所思:“不知諸王大臣有愧於心否?朕自咎無知人之明,抱愧良深”。

道光帝狠狠處理了一批責任人,已經死去的也受到了經濟處罰。但這又能怎樣呢?銀庫的腐敗直至大清滅亡,也未能解決。

參考資料:《清實錄》,何德剛《春明夢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