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2 在河北省裡最不“河北”的城市

三毛遊-全球旅行文化內容平臺

秦皇島 | 在河北省裡最不“河北”的城市


在渤海灣西北岸

有一片奇葩之地

它屬於河北省,卻最不像河北

它是唯一以帝王為名的城市

秦皇島

秦皇島 | 在河北省裡最不“河北”的城市

秦皇島 | 在河北省裡最不“河北”的城市

秦皇島老龍頭


1

東臨碣石,求仙入海


秦皇島之所以名為“秦皇”,正是因為秦始皇的一次到訪。


公元前215年,“始皇之碣石,使燕人盧生求羨門高誓,刻碣石門。”


秦皇島 | 在河北省裡最不“河北”的城市

秦始皇求仙入海處


意思就是秦始皇到碣石之後,派人入海求仙。其實就是想要

長生不老藥。(晚年的秦始皇想自己的帝國能延續千秋萬世,自己則可以長生不老)


但是哪有什麼長生不老藥,這個盧生回來就騙秦始皇說得到神仙的天機,說:“亡秦者,胡也”


秦皇島 | 在河北省裡最不“河北”的城市

秦皇島角山,萬里長城第一山


於是,秦長城這項目正式啟動了。


經過5年的艱苦施工,徵調了數十萬役夫,終於完成了西起甘肅臨洮,東至遼東長達一萬餘里的秦長城。


艱苦的勞役,繁重的賦稅,使得秦國勞民傷財,不僅留下號稱“天下第一關”的山海關,也留下了“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


秦皇島 | 在河北省裡最不“河北”的城市

山海關的孟姜女廟


有了始皇帝帶起了頭,後來的君主文人就更多了。先有漢武帝巡幸秦皇島,後有曹曹孟德、李世民東臨碣石。


他們都為秦皇島留下豐富的人文景觀和歷史文化,像是秦漢行宮遺址、詩詞歌賦、鬼神文化和帝王文化等等。


可以說,秦皇島因 “始皇求仙入海” 而生。


秦皇島 | 在河北省裡最不“河北”的城市


《觀滄海》

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裡。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2

因仙而生,不以其興


秦皇島 | 在河北省裡最不“河北”的城市


雖說秦皇島市的得名,緣由是秦始皇,但她的別名卻不是“皇城”,而是“港城”


為什麼會是“港城”呢?


因為秦皇島,是一座天然良港


周遭沒有大河注入;海水含鹽量高而冰點低;世界第二大暖流——黑潮暖流正打在秦皇島的海岸線上,帶來了暖冬和不凍港。


秦皇島 | 在河北省裡最不“河北”的城市

黑潮暖流示意圖


港口腹地更有開平煤礦(現唐山市開平區)和津榆鐵路雙重加持,這些條件都讓秦皇島成為港口的理想之地。


甲午戰敗後,列強瓜分中國,德國強佔膠州灣,旅大、廣州灣、威海衛,並把它們租給俄、法、英等列強。中國港口權益喪失殆盡,不得不再尋良港

1898年,光緒帝欽定秦皇島為“自開口岸”,昔日小漁港由此捲入近代中國歷史旋渦的中心。這一年,秦皇島開埠,津榆鐵路(天津一臨榆。臨榆縣治在山海關)通車。


秦皇島 | 在河北省裡最不“河北”的城市

秦皇島 | 在河北省裡最不“河北”的城市

建成初期的開平煤礦


1905年,秦皇島最早的水泥馬路開平昌道建成。1916年,京奉(北京-瀋陽)鐵路改道秦皇島,以鐵路為界,分出道南商埠區道北街市區


道南地區由於港口的原因,城市化發展相對較快,醫院、學校、俱樂部紛紛興起,開灤路兩旁也是洋行林立,充滿異國風情。


秦皇島 | 在河北省裡最不“河北”的城市

開灤路百年老宅


秦皇島 | 在河北省裡最不“河北”的城市

秦皇島港的煤炭堆積如山


煤礦、公路鐵路網絡和港口組成的體系,讓秦皇島與煤炭運輸結下了不解之緣。


秦皇島港的影響力也因此日益加大,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後,一座近代化城市的雛形也漸漸浮現了,它便是秦皇島。


時至今日,秦皇島港依然是中國煤炭運輸的主樞紐港、世界最大的能源輸出港之一


秦皇島 | 在河北省裡最不“河北”的城市

上圖:正在建築的秦皇島港

秦皇島 | 在河北省裡最不“河北”的城市

如今正在裝煤的船停靠在秦皇島港


3

迎風而行,迎難而上


如果說,秦始皇為秦皇島帶來了名字,港口為秦皇島帶來了發展。


那麼,秦皇島人為她帶來了生命


秦皇島 | 在河北省裡最不“河北”的城市

彰顯地域文化風采的昌黎地秧歌


秦皇島在河北省,其實是一個比較奇葩的存在。


因為她是一座海濱城市,而整個河北省卻是中國沿海省份裡最沒有“海味”的。


雖然滄州和唐山也沿海,但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前者是運河城市,後者是工業城市,和濱海風情相差甚遠。


秦皇島 | 在河北省裡最不“河北”的城市

號稱“中國最孤獨圖書館“的三聯書店


秦皇島 | 在河北省裡最不“河北”的城市

更孤獨的阿那亞禮堂


而且河北省遭人詬病的空氣、自然環境、生活節奏,在秦皇島好像完全不是那個樣子,這多虧了秦皇島人。


身處山海之間的港口城市,無論走到哪都是迎風而行,迎難而上自然就成了秦皇島人生活的一部分


秦皇島 | 在河北省裡最不“河北”的城市

長城東起的第一座城樓


他們熬過了萬里長城的勞役,熬過了邊關的刀光劍影,熬過了軍閥內戰和列強侵略。


直到新中國成立,他們熬到頭了。毛主席也在北戴河留下《浪淘沙·北戴河》表示慶賀。


《浪淘沙·北戴河》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島外打漁船。一片汪洋都不見,知向誰邊?

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


一句 “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說的不正是秦皇島人迎難而上,換來如今秦皇島的新時代和新生活嗎?


秦皇島 | 在河北省裡最不“河北”的城市


熬過頭的秦皇島

在旅遊領域上

號稱中國“夏都”

又有“天堂之城”的美譽

是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之一


秦皇島 | 在河北省裡最不“河北”的城市


在工業上

是中國最大鋁製品生產加工基地

“車輪製造之都”


秦皇島 | 在河北省裡最不“河北”的城市


在文化上

被譽為“長城文化之鄉”

“孤竹文化之鄉”

“吹歌之鄉”

“民間詩詞之鄉”


秦皇島 | 在河北省裡最不“河北”的城市


在經濟上

首都經濟圈的重要功能區

京津冀輻射東北的重要門戶和節點城市


秦皇島 | 在河北省裡最不“河北”的城市


在這個“洪波湧起,歌以詠志”的時代裡,秦皇島如一條入海的蛟龍,騰飛在渤海的浩渺煙波之中、燕山的蜿蜒龍脈之上。


秦始皇的到訪,讓這個小島名噪一時。


而秦皇島人,則讓這座城市的生命延綿不絕,愈加壯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