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宋徽宗的瘦金體有什麼精妙之處?

劉曉亮


瘦金體是宋徽宗趙佶所創的一種字體,是書法史上極具個性的一種書體,因其與晉楷、唐楷等傳統書體區別較大,特點極為突出,個性極為強烈,可謂獨創。瘦金體運筆靈動快捷,筆跡瘦勁,至瘦而不失其肉。筆法外露,明顯可見運轉提頓的痕跡,其大字尤可見風姿綽約之處,“天骨遒美,逸趣藹然”。瘦金體下筆尖而重,行筆細而勁,撇捺出筆鋒而利,橫豎收筆頓而鉤。宋徽宗早期瘦金體遒麗瘦硬,只剩筋骨。晚期運筆加重而變得稍豐滿而骨肉勻稱。瘦金體前無古人,但後有來者。自宋徽宗之後寫瘦金體之佼佼者當數近代於非闇及門人俞致貞、田世光等。然而也就是在崇尚理學的宋代,宋徽宗才能將瘦金體寫得如此精緻,如此嚴謹。近代吳湖帆晚年書風灑脫、遒勁,殊不知也是在早期學習瘦金體的基礎上形成的。

趙佶《瑞鶴圖》(遼寧省博物館藏)

楷書是隸書演變而來,《辭海》解釋為“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可作楷模”,故名楷書。楷書始於漢代,歷經兩千年,通行至今,長盛不衰。楷書在隸書的基礎上有了進一步發展,出現了撇、捺、點、鉤等筆畫,使結構上更趨嚴整。有文章將楷書的發展分為四個時期:即楷書萌芽期——秦、漢,楷書發展期——魏、晉、南北朝,楷書繁榮期——隋、唐、五代,楷書守成期——宋、元、明、清。從狹義上講,楷書是指唐代以後逐漸成熟起來的唐楷,代表人物就是通常所說的唐代四大書法家“顏柳歐褚”。楷書到唐末便開始走下坡路,唐代與宋代楷書區別在於“唐書重法,宋書重意”。宋代“蘇黃米蔡”和趙孟頫均是書法家無疑,但從嚴格意義上來說,他們的書法都不能稱之為楷書,但宋徽宗趙佶的瘦金體卻屬於結體端正的楷書,不能不說是書苑中一枝奇葩。宋徽宗的書法藝術之所以未列入“宋代四大家”中,看來還不僅僅因他身份特殊,更主要的是在書體上宋徽宗更勝一籌。在楷書已走下坡路時,瘦金體異軍突起,其意義妙不可言。

趙佶《掠水燕翎執扇》(上海博物館藏)

宋徽宗的瘦金體確實精妙!


文物鑑定專家邢捷


瘦金體也叫瘦金書,是徽宗集多家書法的優點,完善改造而來的全新書法,在此之前並沒人用過。

瘦金體的代表書《穠芳詩帖》是宋徽宗趙佶四十歲作的一首詩。



瘦金體的橫畫就像刀刃一樣,收筆代溝,鋒芒外露, 在那幅《穠芳詩帖》裡不僅橫畫收筆代溝,豎筆收筆帶點,而且每一撇都像匕首一樣那麼鋒利,視覺上瘦金體最大的特點,就是線條細瘦,筆筆漏鋒,運筆靈動快捷,筆跡瘦勁,至瘦而不失其肉,其大字尤可見風姿綽約處。 因其筆畫相對瘦硬,故筆法外露,可明顯見到運轉提頓等運筆痕跡,是一種風格相當獨特的字體。

宋徽宗留下來的作品有很多,他23歲時寫的《楷書千字文》,就已經成為了瘦金體的代表作,但最傑出的作品,卻是《穠芳詩帖》。

同樣一個字,在宋徽宗年輕時的作品裡,除去左邊豎畫落筆出鋒,其他筆畫都顯得中規中矩,在中年作品裡,宋徽宗趙佶不在拘泥傳統,每一筆都寫得暢快淋漓,這些筆畫,就像一把斷金斬玉的武器,把鋒利運用到了極致,堪稱瘦金書的傑作。 宋徽宗趙佶的瘦金體,無論是在視覺上還是書寫上,都是書法史上的一項獨創。


小賤筆記


瘦金體的精妙之處,想必練習過的人自然而知。

其的掌握程度十分困難,“瘦金體”用筆清瘦,骨勢森森,收筆處往往雕飾性強,如柳葉翩翩於清風;結體則十分工穩,中宮收緊,疏密分佈誇張,特性明顯,由此可見宋徽宗本人的功力。

宋徽宗瘦金體中《穠芳依翠萼詩帖》筆法犀利,鐵畫銀鉤,飄逸瘦挺,側峰如蘭如竹,是其代表作。


可以說瘦金體是書與畫結合的成功典範,不僅對書法史更對繪畫史有著深遠影響。宋徽宗融合竹蘭畫法入書法,形成了別具一格的清麗姿態。


我見過很多人拿鋼筆去寫瘦金體,然其中神韻自然不如趙佶的瘦金體。你可以想象一下,一個硬鋒的鋼筆和一個由毛筆寫出來的瘦金體,其中剛勁有力的程度對比。


你仔細觀摩他的瘦金體,會油然而生一種很奇怪的感覺,美是很美,但是透露著一股狠勁兒,它像走在危險邊緣的美,使人愛戀,也使人害怕。


可以說他的字體,鋒芒畢露,而“鋒”與“芒”都是中國古典美學的禁忌。書法講“藏鋒”,正是因為整個儒道的主流傳統都不鼓勵“鋒芒畢露”。

這麼一看好像我不是在說瘦金體的精妙之處,其實不是的,要知道“瘦金體”把所有應該“藏”的“鋒”全部外放,閃爍燦爛到刺眼。


這種字體的美恰巧就是美在了鋒芒畢露,雖然走在危險邊緣,但是更彰顯自己獨特的個性,他是宋徽宗,一代帝王(雖然被亡國,咳咳)但是帝王就應該更有霸氣,正是這種鋒芒畢露,才使得瘦金體更有魅力。





看更多美學知識和東方傳統手藝,歡迎關注【東家·守藝人】。內容來源東家Su,圖片來源於網絡。


東家APP


前🈚️古人,後無來者!開創一代書風,刀刀見骨,筆筆精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