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菜賤傷農為何年年上演?

石玉磊


菜賤傷農為何年年上演?蔬菜價格的走向,為何如此撲朔迷離?

小火可以很明確的告訴你,蔬菜價格的走向是一種市場的變動,人說風雲無常,市場亦是如此,不過這也並不是說完全不能控制的,畢竟蔬菜的價格最終還是由人去定的,決定蔬菜價格的還是人本身的需求。

像玉米、大蒜、白菜、辣椒等蔬菜,近年來市場曾多次出現“菜賤傷農”的現象,而且每次一旦出現,農戶們往往都會成為最大的受害群體。

因何而起?

對於“菜賤傷農”現象的出現,一位農業專家是這麼解釋的:“主要就是農民的話語權不夠!”菜農們又不“傻”,他們在種植一種蔬菜之前也會反覆計算種植所需要的成本和這種菜的實際利潤可以帶來的收益。然而,他們往往不能夠得到最新的商品信息和市場行情,這種信息的不對稱加上大多數農民在種植業喜歡“各搞各的”,不能形成一股力量,這樣就無法準確判斷市場,也就無法承擔市場經濟的各種風險。

當一種農產品價格快速上漲時,小而散的農戶就會跟風擴大種植規模,這就為來年產品滯銷和價格下跌埋下隱患。當農產品供需的不確定性成為一種常態時,農產品滯銷也就會頻繁發生。

如何解決?

小火認為,“菜賤傷農”雖然就像不可避免似的經常出現,我們也應該努力把這種“傷害”儘量縮小到大多數人都能接受的程度,也就是把這種風險控制到合理的、農民朋友有能力承受的範圍。

首先,政府應該積極出資扶持農村合作社,合作社的成立有助於讓過於分散的農民形成體系,這樣在市場經濟的環境下,就可避免單兵作戰,共同分擔風險。同時,合作社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實行產業化生產經營。簡單來說,由合作社或者農業園區來承擔蔬菜的生產和經營任務,菜農對於作物做出的僅僅是管理和種植,這樣菜農也省心多了。

然後就是市場信息的作用,政府在農產品生產上也要發揮更積極的指導作用,儘快搭建一個全國性的農產品知識與信息平臺,農民可以藉此瞭解全國不同地區農產品種植情況,避免盲目擴大或減少面積,從而實現農民和市場的信息對稱,合理地決策生產。

最後,還可相應增加政策性農業保險等補貼政策,以防農產品市場出現異常波動時,菜農們還可靠農業保險挽回部分損失。建立完善的冷鏈體系也能有效規避風險,果蔬類產品易腐敗,不能長時間貯藏,如果適當進行冷庫貯藏,延長產品售賣週期,就能儘可能少出現農產品滯銷賤賣的情況了。


我是小火, 每天都會關注三農問題,也會時不時囉嗦兩句,覺得說的不好的地方,敬請批評指正!


小火話三農


菜賤傷農為何年年上演?蔬菜價格的走向,為何如此撲朔迷離?這個問題問的好!我來簡單的回答一下吧!

首先,蔬菜種植風險大,什麼自然災害,什麼蔬菜成為期還會“得病”啊!等等一些事情影響了蔬菜價格的波動。



其次,運輸成本過高,蔬菜保鮮成本高,還有一些農民朋友他們有一些投機倒把的心裡,比如說:今年白菜價格高,明年他們就瘋狂的去種植白菜,導致白菜過剩,價格也一落千丈,這樣自己肯定賠錢啊!


最後,蔬菜價格,供需關係等一系列的問題,農民朋友不能及時掌握,還有就是制度不完善。綜上所述這幾個原因直接導致了蔬菜價格的撲朔迷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