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人性到底是本善還是本惡?

沫小兮丿


人之初性本善,這句話,牙牙學語的小孩都會說幾句。但是現實做人行事都不會是一帆風順的,順境的生活,多數人的心理往往不會出現扭曲的想法。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人生說長不長,說短不短。

總有不順心的事。意志不堅強的人,長期處在逆境的生活中不知不覺會滋生消極的思想走上偏激。物必極反,脫離了正常的軌跡。就會做出不善之舉。其實很多的善惡意念又是在順間。2019.10.10。


不學不知


孟子講“人性本善”,荀子講“人性本惡”,人性善惡的問題爭論了上千年,究竟有沒有答案?!禪者沒有這樣的困惑。他們明白,人性乃至於一切眾生,其性本“善”!而且這個“善”還不是“善與惡”中的那個“善”,這個“善”是永世隨身的“至善”——大愛。但是,有人一定會問:既然人性本善,這個世間又有這麼多的惡呢?為什麼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去做壞事的衝動呢?因為,人不是無緣無故的來到這個世界上的。凡是來到這個世界上的人,除了佛、大菩薩(乘願再來)之外,都有一個“因”,這個“因”中都帶著“情”(或者“惡”“ 罪”“ 債”)的種子,基督教稱其為“原罪”。換句話說,如果人沒有帶著這樣的“種子”,是壓根不會來到這個世間的。

所以,以表象觀之,人降生下來,善與惡的屬性是同時具備的。但是,我們絕不能以表象來否認人類,乃至於一切眾生本性的至善。

所以,與其說做壞事違背的是神的意志,不如說做壞事違背的是我們自己的本心本性。當我們和我們的本質合而為一的時候,至善至美就就產生了,至福就降臨了。但這種合而為一是難以一蹴而就的。為什麼呢?因為我們已經習慣了受假我之身的誆騙、驅使與威脅,即便你一念之間識破了他的詭計,識破了他“空”的本質,他也不會善罷甘休,因為他也有自己的“生命”,他不想這麼容易就被你終結,他是一定要反撲的。所以,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有足夠的耐心,要費點功夫。這一步步向本心本性的至善迴歸的過程,就是修行。這是真修行

    所以,入世間,我們說善有善報,鼓勵你行善積德——這是相對於罪、惡而說的;出世間,我們則說,要把善、惡的觀念一起摒棄,迴歸於本性的至善!——大愛無為,不求回報的去付出,沒有動機與目的的去行善——“若菩薩不住相佈施,其福德不可思量”,能看到這篇文章的人,你們的福德也是不可思量啊!




小章良軍


人是動物,一切動物都是以利己為出發點,只有長期利益和短期利益之分,無所謂善惡,說性本善的人沒有思考能力,說性本惡的人不全面,如果拋棄了利益只談善與惡,是沒有實際意義的



不在乎滴


"人性到底是本善還是本惡"?

這裡所謂“本善”、“本惡”的"人性",是指先天的、與生俱來的人的本質特性。

關於人之本性"善"與"惡",咱們中國自古歷來就有兩派代表人物及其觀點。一派以孟子為代表,主張人之本性善;另一派則以荀子為代表,主張人之本性“惡”。併產生了流傳久遠、具有廣泛影響的三句經典名言。a.“人之初","性本善”(孟子語);b.“人之初","性本惡”(荀子語)。c.“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出處不詳)。

經歷史學家研究,並根據考古相關發現分析解讀,“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句話裡的“為”字應讀第二聲(wei/),而不是第四聲(wei\\);是動詞,表“修習、修煉”的意思。全句翻譯成現代白話是:“人如果不修習自己的德行,那麼天理難容啊!(一個人如果不注重修養的話,很難在天地間立足。)”而不能(按現在通常)理解為:“人如果不為自己打算(謀私利),那麼老天都會誅殺他。”老天(爺)在中國人和中華傳統文化中都是公平的化身。

說人性“本惡”,似乎也說不過去,是有理由反駁的。

一是從現實看,我們絕大多數人(甚至是全部)都抱有同情心、憐憫心,有時也表現為惻隱之心。這"三心"皆為自發產生的慈善良心,包含有公道正義感。當我們看到有人(甚至包括動物)遭遇災禍、苦難、虐待或折磨時,會表現很大的不忍心、抱不平或者想方設法給予援救支持和幫助。這顯然是人性的仁慈善愛。

二是從人類進化史看,如果人性“本惡”,則人類最初就不可能形成互助協作的群體,即不可能組成人類社會而脫離獸類。人之所以成為“人”,正是因為其具備“人性”。並由此形成了人類實體區別於動物的“人”的概念。——這一點最能說明“人性”具有“善”的特性。人如果不具有“人性”(善),便絕對不可能進化成萬物之靈的人類。

然而,如果說人是絕對的“本善”,那前面第三句(c)為什麼還要強調“修養、修煉”呢?

再說,不僅僅是咱們古人體會到了人需要"修善",對人性進行“修養、修煉”,而且世界排名最大的宗教基督教同樣認為人有七宗原罪,分別為:傲慢,嫉妒,暴怒,懶惰,貪婪,暴食,以及淫慾。

說到這裡,筆者不禁想起現實生活中時常聽到或見到一些令人不愉快、感到痛心和不可接受的事。對這種表現不良人性“惡”的情境,個人也有經歷見證。茲舉兩例:

1.上世紀九十年代,筆者住地附近就發生過一起因口角導致行兇殺人的案件。被害人在下雨天泥濘坑窪的路段遭遇騎著摩托車猛烈衝過的兇手。被害人被噴濺了一身的泥水,於是指責兇手行為不當。結果兇手不但不認錯道歉,反而行兇追殺受害者,將其砍殺致死。後來兇手被抓捕歸案,依法處以了極刑。

2.筆者在十多年前夏天的一個傍晚,帶著才兩歲的小孫女兒到住地附近的一處操坪散步玩耍。操坪的一側有一處鋪著卵石的平臺,供人休閒赤腳行走保健。筆者將小孫女兒放到上面去走玩。在我倆到達時,上面已有一小男孩(也是兩歲左右)在玩。小孫女兒脫掉鞋子放在那男孩的鞋子旁邊,然後在平臺上走玩了一會兒,覺得沒興趣了,要回家去。小孫女兒於是坐下來自己穿鞋子,隨手將那男孩的鞋子挪動了一下。那男孩見挪動他的鞋子,隨即猛撲到小孫女兒身上,在她肩膀上狠狠咬了一口,咬得小孫女兒直叫起來。我趕緊帶她離開,到路燈下一看她被咬的部位,清晰地顯出帶有血紅色一排牙痕。

我們社會周圍也累見發生那些違法亂紀、缺少良心道德的行為,譬如說貪汙腐敗、行賄受賄、殺人搶劫、以強凌弱、偷盜拐騙、假冒偽劣等。不能不說這些都是人性“惡”的表現。

綜上所述,人之本性既有"善"的一面,即“本善”;也存在“惡”的表現,即“本惡”。我們不能完全絕對地斷言人性“本善”或“本惡”。

人類社會發展的總趨勢應該是越來越文明,越來越互助友愛;每個個體的人性應該越來越仁慈善良。而我們的社會、國家必然是掦善懲惡,促進社會團結友愛、公道正義。(完)


柔柔春風1


人性到底是本善還是本惡?


所謂“大千世界無奇不有,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就會發現了世上每個人、每件事都有他善與惡、好與壞的一面,就像水一樣,能載舟亦能覆舟,水可為善亦可為惡。這也就是萬物中最特別的事——本性的善---惡。



人們常說,“人之初,性本善”,

我認為是人性本惡!

人性本惡,只有通過教育,才能使人向善;人性是靠後天的教育、教化,而非天生;所以才存在了教育,才有各種法律、規章制度來約束人們的行為。

正是由於人性本惡的存在,所以,在人類社會的進化過程中,教化顯得尤其重要,相當艱鉅。從父母、老師,再到社會,才有“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說法。通過後天的學習,知識可以加以改變一個人的本性,甚至形成高尚的品德和偉大的人格。


正因為有本惡的人性存在,所以,“學好三年,學壞三天”,“近墨者黑,近朱者赤”,“學習雷鋒好榜樣”,“助人為樂”等等教人向善的真理從小到大,都在我們耳畔迴盪!

只有認識人性的本惡,才能調動一切社會教育和教化手段來“除惡揚善,匡扶正義”。我們也相信,通過人類的努力和傳統文化的精華,必將使人類從無節制的慾望中合理的扼制並加以引導,從他律走向自律,從而向善,賦有正義感,充滿正能量!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純屬個人觀點,非喜勿噴,感謝點閱關注!


華先生說故事


人性的善惡度量,會因社會環境和文明形態的變化而變化。

首先善惡之分都是從人類的思想意識和角度來分別,分辨的。

所以我要說的首先是人性的本能。

在人類本能的基礎上討論這些問題才有意義。

優勝劣汰,本能追尋生存。不適應自然殘酷競爭的物種已經滅絕。

但人類是群體智慧生命,只要有集體就會權衡利弊做出一套道德規範來平衡群體和個體的利益。這時候善惡之分的意識觀念就出現了。

這套道德規範體系結構不適應的種族文明已經滅絕。

所以善惡之分是動態性的,如果黑是惡白是善的,那麼人性就是中間色灰,灰度會成動態性變化,如今的社會按現在的道德體系標準來衡量人性善惡的話是,灰度百分之六十八,傾向於惡的一面。



xX清風明月Xx


薛兆豐教授說,人性本善還是本惡在經濟學中,就相當於“存量”、“總量”的概念。這個問題千人千面,我們討論是沒有意義和統一結果的。

我們更應該看重的,是“邊際量”這一問題。什麼是邊際量?就是新增帶來的新增。這是經濟學中的核心概念。

如果你鼓勵他多一點,那這個人可能會朝著善的方向多走一點;如果誘惑多一些,那他可能會向著惡的方向偏離一些。

站在這個發展的角度想,或許會更有意義。


大學生成長計劃


人性本無善惡之分,能決定人性的善惡的,是一個所人生活的環境。

自打一個小孩子呱呱墜地的時候起,他不會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的。在他成長的過程中,如果他的家庭是善良的,為人寬厚的,那他的人品一般不會太差。相反,如果他的父母和兄弟姐妹們都是機關算盡和尖酸刻薄的,那他的人品再怎麼好也好不到哪裡去。

我們都聽說過“狼孩”的故事吧,那個孩子是被狼帶大的,他不會說話,只會和狼那樣嚎叫,他不會勞動,只會和狼一樣抓雞,而且是生吃。

那些考了清華北大的神童,他們是天生的嗎?不是!都是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有方的結果。

所以說,用今天的文化和教育來反觀聖人們提出的“性善論”和“性惡論”,我們不難發現,人性本無善惡之分。善惡與否,全在於人們耳濡目染和潛移默化的生存環境所決定的。


大表哥zsy1668989


個人觀點,僅為一樂作罷~

[靈光一閃]我認為 人之初性本善,這句話是不對的。因為人剛來到世上,他們對待好些事物方式,不是善良,而是由於無知,對待事物的一種不知所措而已的表面現象,被一些人誤解為善良。

[靈光一閃]我認為 人之初性本惡 ,這麼解釋才對,比如 你把剛來到人世的兩個小孩,放在一起,待到他們餓了只給一個奶瓶,他們都不會謙讓,更不會善良自己忍飢挨餓,把吃的機會留給對方。

😁通過以上論點,可以證明為:人之初性本惡。人來到世上,通過後天的學習和教育,才懂了善惡之分,有好多的善良,也不過是偽裝的好而已。

😁好多人的善良也是由多樣化組成的,比如 後天影響 人格改變 諸多原因的需要等等吧,而養成了善良的習慣。

[捂臉]我們身邊 電視 手機 報道好多的善良,不都被金錢給打敗了嗎,假入把善良的人們投入到戰場,再假如只給一個沒玩過槍的人,一發子彈去覓食,發現不同的方向有一隻羊,有一隻狼 【前提是無論人傷害那個,另外一個都會消失】,你的選擇會是什麼呢,為什麼呢。。。

[耶]歡迎大家討論,暢所欲言吧 鬧著玩不帶急眼的啊。。。




雪城紅哥


人性到底是本善,還是本惡,從古至今爭論不斷,駱駝草也不想例舉那些老生常談,在這裡就簡單的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所謂的“善”是為他人和社會想的和做的比較多一些,也就是存在有“只有大我才有小我”的信念,所謂的“惡”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不擇手段,也就是“小我大於和高於一切”。

如果講人性是“本善”的話,那麼為什麼還會有醜惡的現象發生呢?也許會有人講,這是在人成長的過程中,因後天的各種因素所施加的影響和改變。那麼這個後天所施加的影響和改變,是不是絕大部分都還是人類自己所造成的,或者也可以這樣講,純粹就是人類自己造成的?如果承認這主要是由人類自己所造成的,那就證明人先天不但有“本善”的存在,而且也有“本惡”的存在。正是由於每個人這種“本惡”的存在,在人成長的過程中,因種種不公平不公義等因素的影響和作用,從人的本性中被誘發或者是唆使了出來,這才會產生出社會上各種各樣醜惡的現象。

因此人性中的“本善”和“本惡”是一對連體的孿生兄弟,它們是相互依存和依賴的關係,誰也離不開誰而單獨存在。它們存在的區別也只是誰在成長髮展的過程中得到的養分多一些,誰就會強盛一些,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

自古以來人們所倡導“人之初,性本善”的道理,只是單方面的強調了在人的本性中善良的存在,而忽視了邪惡的存在,希望人們用自己先天善良的存在,去戰勝後天所形成的邪惡。豈不知善惡分明,沒有善,哪裡來的惡,沒有惡哪裡來的善?只有對立,才會有矛盾的產生,沒有對立,哪兒產生出來的矛盾?

所以人性中的善與惡是並存的,沒有到底是善還是惡的先後之分,只有人們與社會所倡導的主流如果以善為主,善良就會主導一切,如果人們與社會所倡導的主流以惡為主,邪惡就會主導一切,這在人類歷史的進程中已經被無數次的驗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