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 恢复留级制度,拯救一些孩子,给这些孩子一年的缓冲时间

恢复留级制度,拯救一些孩子,给这些孩子一年的缓冲时间

在70年代初,中小学均有留级制度。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在原年级再学一年,这样可以把先前没有学懂、学会的知识再进行一次学习。通过再次学习,把先前不懂不会的知识学懂、学好,学生对学习从而有了兴趣,有了信心。对其以后的终身学习有了很大的帮助。

而现行教育实行的是九年义务教育教育,一般不允许留级。让很多的家长们都不淡定了。觉得这个决定,不太够人性化,也不太符合学生自身健康的成长。对知识薄弱的学生很不公平。成绩不好,很多知识不会就一直往上升,正如“阴天拖稻草,越拖越沉。”

不许留级,对学生个体来说,一刀切的要求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不留级似乎消除了歧视,让部分确实跟不上的学生承受很大的心理压力。有的孩子大脑开窍相对会迟一些,接受能力薄弱,小学基础的知识没有掌握牢固,但是不管怎样,都不允许留级,必须升到高一级上去。这样严重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随着年级的逐年升高,知识越来越深,越来越难,坐在教室听老师讲课如同听天书。

恢复留级制度,拯救一些孩子,给这些孩子一年的缓冲时间

一点听不懂,一点没兴趣,这样坐在教室里学生会坐立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加之课堂纪律的束缚学生的情绪处于极度高涨、心情焦躁,觉得坐在教室很难受很压抑。势必在课堂作恶作剧,影响课堂纪律和课堂秩序。有的学生由于没有学好课本里的基础,成绩方面也会越来越差,容易产生厌学情绪,甚至会自暴自弃、逃学旷课、无心读书的尴尬局面。因此,学校出现留生、辍学现象比比皆是。这些学生过早地流入社会也给社会造成了压力。我们常听到,教育要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这样知识没有学好又过早地流入社会的孩子,能算合格人才吗?

不许留级,家长无奈,学生无奈。家长、孩子都渴望留级,能把没学懂、没学会的知识打牢、学实,重新拾起学习的欲望。

恢复留级制度,拯救一些孩子,给这些孩子一年的缓冲时间

理解教育不许留级。只是考虑义务教育阶段是强制性,免费性。过多的实行留级浪费教育资源,增加教育费用。但增加教育费用与培养一个是否合格的人才相比,孰轻孰重?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钱志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当前的教育体制,对于一些孩子来说可能需要终身拼命地追赶。而今天的学校教学,是一个高速度、高效能的运转过程,其实好多孩子并不是学不会。

而是他们需要更多的时间,他只是在起步阶段比别人慢一些。因此,我希望能够恢复留级制度,拯救一些孩子,给这些孩子一年的缓冲时间。”

恢复留级制度,拯救一些孩子,给这些孩子一年的缓冲时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