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7 洋縣湯家奄千佛洞


洋縣湯家奄千佛洞

湯家奄千佛洞保護碑

著名的洋縣千佛洞位於洋縣八里關鎮王河村六組,官方名稱湯家奄千佛洞,當地人習慣叫塔庵千佛洞,傳說明朝嘉靖年間,因下雨山體滑坡,此洞才顯露出來。洞裡有大小佛像和磚砌壁畫佛圖千餘個,故稱千佛洞。湯家奄千佛洞大約建於明朝嘉靖十四年(1535年)前後,磚砌雙室單窟,坐西向東,前後室以甬道相連。前室面寬約3米,後室面寬4.8米,通道進深7.87米。後室高6米,四壁均以長35.5釐米、寬19.5釐米的方磚砌築。磚面浮雕佛像138尊,一般高24釐米,寬14釐米;諸佛結跏跌坐於蓮花座上,戴寶冠,身披瓔珞,雙手持元寶。西壁另有明嘉靖十四年銘文磚三塊,洞窟內尚存石碑1個、陶香爐1件;碑面刻蓮花紋,無文字。石窟洞前建有一庵,就是湯家庵,坐西向東。建築年月不詳,清嘉慶十九年(1814)、道光二十九年(1849)、光緒五年(1879)相繼重新進行修建,使湯家奄千佛洞佔地面積達到240平方米。湯家奄建有正殿三間,廂房兩間,磚木結構,另有佛臺1座。殿內有殘留壁畫。這些都是碑文裡記載的,現在還可以在碑文裡看到這些文字。只是所述的建築物因種種原因都毀掉了,現在洞內的佛像也不多了。1982年陝西省將湯家奄千佛洞公佈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8年又升級為第五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洋縣湯家奄千佛洞

湯家奄千佛洞洞口

關於洞中佛像丟失問題,眾說紛紜。有人說是文革期間大鍊鋼鐵砸爛了許多鐵鑄佛像,也有人說是改革開放後被盜賣文物的人盜走,究竟是咋回事無人追究也無人關心,只聽說洞中佛像丟失較多。我曾在2005年一個秋陽暖照的日子到過湯家奄千佛洞,根據當地人回憶和述說,文革時期砸佛鍊鋼的說法站不住腳,原因是洞中幾乎沒有鐵佛,基本是磚面浮雕佛像,也偶爾有泥塑雕像,但這些都無法鍊鋼鍊鐵,倒是改革開放後盜賣文物曾經一度氾濫,聯想到茅坪朝陽山皇娘墳和九池方家墳古墓被盜,都是在改革開放之初,湯家庵千佛洞文物丟失,估計也就在這時候,而且與這些盜墓賊脫不了干係。

洋縣湯家奄千佛洞

破敗不堪的千佛洞外景

到湯家奄千佛洞有兩條路,一條是從八里關街上沿長溝方向環山盤旋,彎彎曲曲,溝壑縱橫,騎摩托都非常難走,而且很遠;一條是從茅坪與八里關交界的大路叉,到八里關王河村,過茅坪堰王河長虹管道天橋後,一直上山,這條路很近,但只能徒步行走,很累。我就是走小路爬山到湯家奄千佛洞的。其時正是暮秋,光禿禿的一片荒涼之地,雜草叢生,地面上只看見一個破爛不堪的古庵,房子檁條已經坍塌,瓦片碎了滿地,但土牆還在,牆頭上衰草枯黃,在秋風凜冽中搖曳。破庵後面有一臉盆粗柏樹,但沒有枝葉,聽人說這顆古老的大樹已經成精,被雷擊了,但樹大根深,古樹依然活著,只是少了些枝杆和綠葉,顯得蒼老了許多。在坍塌的古庵後面,有一磚砌拱形山洞,類似延安窯洞形狀,有兩扇木門關著,上有鐵鎖鎖著,這就是千佛洞洞口。聽說塔庵雍明理老人那裡有鑰匙,但帶路的朋友告訴我,這洞千萬進不得,據說進洞之人能出來者寥寥無幾,即使出來也都陸續不明不白的相繼死去,聞聽此言,心頭大駭,便不敢再生入洞念想,在洞四周轉了一會,拍了幾張照片,也實在找不出能值得留戀的東西,雖有晴天暖日,但高山之上,仍然寒風襲人,便和朋友一道慢慢下山了。

洋縣湯家奄千佛洞

湯家奄千佛洞洞口

後來我又到過湯家奄千佛洞幾次,兩條路我先後都走過,因湯家奄破敗不堪,洞門又常年鎖著,幾乎沒有景觀可看,所以雖到了塔庵,瀏覽湯家奄千佛洞無數次,至今也沒有找到有關湯家奄千佛洞的相關資料,這帶有傳奇色彩的古老建築,謎一般讓人琢磨不透的建築者,如同這高山雲霧一樣,飄忽不定,朦朦朧朧,但我堅信,總有一天人類會揭開這個謎團,而湯家奄千佛洞也會隨著有關部門的重視而加以保護和開發,當千佛洞謎底揭開那一天,千百年風雨如晦的古老建築定能重見天日,煥發生機,也必將為華陽旅遊線增加一道靚麗的風景。

洋縣湯家奄千佛洞

洋縣八里關王河村,從這裡上千佛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