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臨沂有什麼名人?

尤振松


小生不才,斗膽回答下此問題,有不妥或者有誤的地方還請各位看官給指正,我會虛心的加以改正,咱們一起探討和學習!

臨沂歷史悠久,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

50萬年以前,人類的祖先就棲息在臨沂北部的魯中山區中,創造出了遠古文明。

20萬年以前的舊石器時代早期的文化遺存在境內有多處發現使用文字符號。舊石器晚期,遠古先民逐日南下,定居沂沭河大平原。現沂河和沭河流域發現的近百處細石器文化遺存,是1-2萬年前的人類所創造。
1萬年前的細石器時代,遠古先民在沂沭河流域建立了密集的聚落群,開始了最初的原始農業活動。沂沭河流域成為我國原始農業的發源地之一和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綠色革命的搖籃之一。

5000年以前,這裡的人類就開始掌握了釀酒技術,使用砭石治病。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0年5月魯中南行政區撤銷。以沂蒙專區為基礎成立沂水專區,轄9縣。以濱海專區為基礎成立臨沂專區,轄9縣。1953年1月將原屬臨沂專區的贛榆、東海、邳縣、新縣、海連市劃入江蘇省。1953年7月沂水專區撤銷,除日照縣劃歸膠州專區外,所轄其餘各縣皆劃歸臨沂專區,同時,原屬滕縣專區的平邑縣亦併入臨沂專區。1956年3月,日照縣劃歸臨沂專區。至1961年4月,臨沂專區轄臨沂、郯城、蒼山、臨沭、莒南、沂南、沂水、沂源、蒙陰、平邑、費縣、日照、莒縣13個縣市。1989年6月日照升為地級市,12月沂源縣劃入淄博市管轄。1992年1月,莒縣劃為日照市管轄,臨沂地區轄臨沂、郯城、蒼山、莒南、沂水、蒙陰、平邑、費縣、沂南、臨沭10個縣市。


1994年12月,國務院批准撤銷臨沂地區和縣級臨沂市,設立地級臨沂市。原縣級臨沂市分為蘭山、河東、羅莊3個縣級行政區。地級臨沂市轄蘭山、羅莊、河東3區和郯城、蒼山、莒南、沂水、沂南、平邑、費縣、蒙陰、臨沭9縣。2014年1月,蒼山縣複名為蘭陵縣。

言歸正傳,在這漫長的歷史中幾面幾位,小生覺得能夠成為臨沂的代言人。

第一位當屬:諸葛亮

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琊陽都(今沂南縣)人.三國蜀漢政治家,軍事家.以"隆中對"輔佐劉備建立蜀漢政權,出任丞相.六出祁山攻魏未果,病逝于軍中.被後代推為智慧化身和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君典型.傳曾革新連弩,製造木牛流馬.著有《諸葛亮集》.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琅琊臨沂人,東晉書法家,文學家,官至右軍將軍,會稽內史,習稱王右軍.精通書法,備精諸體,尤善楷行,博採眾長,自成一家.書風勁健遒美,為歷代所崇尚,世稱"書聖".所作《蘭亭集序》被譽為天下第一書

顏真卿(708-784),字清臣,祖籍琅琊臨沂(今費縣)人.唐代大臣,書法家.為官耿正,不畏權勢.安史之亂中,起兵抗敵,被推為盟主.後為叛軍李希烈所害.楷書端莊雄渾,世稱"顏體";行草書縱橫跌宕中具凝鍊厚之勢.《祭侄季明文稿》被譽為天下第二行書

王祥(185-269),字休徵,西晉琅琊臨沂人.歷漢,魏,晉三代,先後任縣令,大司農,司空,太尉,太保等職.事後母孝,民間流傳"二十四孝"有王祥臥冰求鯉故事.今故里孝友村有"王祥臥冰處".

劉洪(140-206),字元卓,蒙陰人,東漢天文學家,曾任郎中,上計掾,太守.編制了我國第一部引進月球運動不均勻性的《乾象曆》.與文學家蔡邕續補《漢書·律曆志》.首創珠算.著有《七曜術》.

荀子(約前313-前238),名況,時人尊而號為"卿".戰國思想家,教育家.趙國人,遊學於齊,三為稷下學宮祭酒(學長).繼赴楚國,為蘭陵(今蒼山蘭陵鎮)令.著書終老其地.著有《荀子》.

左寶貴(1837-1894),字冠廷,feixian ren ,回族.清末將領,官至總兵,提督.甲午戰爭中,率部東援朝鮮,守平壤玄武門,登城督戰,雖受槍傷,猶裹創指揮,中炮陣亡.與丁汝昌,鄧世昌並稱甲午三英.

曾子(前505-前436),名參,字子輿.春秋末魯國南武城(今平邑)人.孔子學生.以孝著稱.奉行忠恕.提出"吾日三省吾身".相傳《大學》為其所著.後被尊為"宗聖".

蒙恬(?-前210),蒙陰人.秦朝名將.世代為秦重臣.初任獄官,後為將.秦統一六國後,率兵北擊匈奴,並築長城,修直道.傳其曾以兔毛改良過毛筆.

匡衡(生卒年不祥),字稚圭,東海丞(今蒼山縣)人.西漢大臣,官至丞相.家貧,當過僱工.少年勤學,"鑿壁偷光"的故事,成為家貧而苦讀的典故.能文學,善說《詩》.終成為經學家.


我愛菏澤


在臨沂名人中,今天介紹幾位將軍,他們是臨沂人的驕傲和自豪。

劉興元:開國中將

劉興元(1908——1990),原名劉維芳,山東省臨沂市莒南縣人。

革命戰爭時期,曾任紅軍醫院政治部巡視員,總衛生部總務處處長,八路軍衛生部政治處主任,第115師工兵營政治委員,山東軍區第2師政治委員,東北野戰軍第5縱隊政治委員、第42軍政治委員等職。參加過第三、四、五次反“圍剿”作戰和長征,參與指揮過贛榆城戰鬥和強攻臨沂戰役,參加遼瀋、平津、安新等戰役。

新中國成立後,曾任中南軍區幹部部部長,廣州軍區第二政治委員,成都軍區第一政治委員、司令員,軍政大學政治委員、軍事學院政治委員等職。1955年授予中將軍銜。

王光華:開國少將

王光華(1909——2005),山東省臨沂市沂水縣人。

革命戰爭時期,曾任紅軍平漢線游擊隊支隊長,八路軍129師冀南軍區政治部主任,冀南軍區司令員,晉冀魯豫軍區後方總指揮部司令員等職,參加支援過淮海、太原、平津和渡江等戰役。

新中國成立後,曾任河北省軍區司令員兼公安廳長,軍委人民武裝部動員處長,總參謀部隊列部副部長,總參謀部軍務部第二副部長等職。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李覺:開國少將

李覺(1914——2010),山東省臨沂市沂水縣人。

革命戰爭時期,曾任晉西遊擊隊營教導員,魯西軍區團政治處副主任,冀魯豫軍區分區旅參謀長,第二野戰軍師長。參加過平漢、渡江等戰役。

新中國成立後,西藏軍區參謀長、副司令員兼後勤部部長、副司令員兼參謀長,核研製基地司令員,第二機械工業部副部長等職,為我國原子彈、氫彈研製成功作出重要貢獻。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鄭惕:中將

鄭惕(1923——2002),山東臨沂人。革命戰爭時期,曾任魯南軍區武工隊隊長,鐵道遊擊大隊代政委,徐州警備司令部參謀處處長兼軍法處處長等職。

新中國成立後,曾任華東軍區公安部隊副師長,解放軍總參謀部警備部處長,武裝警察部隊副參謀長,第二炮兵副司令員。1955年被授予上校軍銜,1988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李連秀:中將

李連秀,1923年生,山東省臨沂市沂南縣人。1938年參加八路軍,曾任山東軍區副連長,東北野戰軍1縱隊團參謀長、副團長。

新中國成立後,參加抗美援朝戰爭,任志願軍38軍337團團長。後38軍參謀長、軍長,40集團軍軍長,武警部隊司令員等職。1989年1月被授予武警中將警銜。

楊漢文,1928年生,山東省臨沂市臨沭縣人。曾任空軍政治部組織部部長,成都軍區空軍指揮所政治委員,濟南軍區空軍政治部主任,濟南軍區空軍政委等職。1988年被授予空軍少將軍銜,1990年晉升為空軍中將軍銜。

還有哪些臨沂名人請補充。


鄭國柱


臨沂屬於山東省,山東省臨沂名人有以下:

1、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琊陽都(今沂南縣)人.三國蜀漢政治家,軍事家。

2、王羲之(303-361),字逸少,琅琊臨沂人,東晉書法家,文學家,官至右軍將軍,會稽內史,習稱王右軍.精通書法,備精諸體,尤善楷行,博採眾長,自成一家。

3、顏真卿(708-784),字清臣,祖籍琅琊臨沂(今費縣)人.唐代大臣,書法家.為官耿正,不畏權勢.安史之亂中,起兵抗敵,被推為盟主.後為叛軍李希烈所害。


4、王祥(185-269),字休徵,西晉琅琊臨沂人.歷漢,魏,晉三代,先後任縣令,大司農,司空,太尉,太保等職。

5、左寶貴(1837-1894),字冠廷,回族。清末將領,官至總兵,提督。甲午戰爭中,率部東援朝鮮,守平壤玄武門,登城督戰,雖受槍傷,猶裹創指揮,中炮陣亡。


6、王文俊(1910—1985)女。臨沂城人。著名畫家。


7、董少白(1896—1939)臨沂大嶺村人。1936年在張學良部任職時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底到延安抗大學習,翌年10月返回家鄉。1938年11月任八路軍山東抗日遊擊第十二支隊政治部主任,翌年3月任山縱二支隊參謀長。


8、葉淘 (1924—1975)原名顏海濤, 又名海滔。臨沂市李家莊人。現代作家。


9、全勝(1848—1914)字凱臣,又名全立道。蘭山縣顏家紅埠寺(今屬臨沂市)人。愛國將領。


10、周渝民, 山東臨沂人。影視男演員、歌手,f4成員之一。


11、韋唯,山東省臨沂蒼山縣人。中國內地女歌手、作曲人、國家一級演員。


12、範明 ,山東省臨沂市蘭山人。國家一級演員,導演。


13、郭曉東,山東省臨沂人。中國男演員。


14、張倫碩,山東省臨沂蘭山人。中國男演員、歌手、平面模特。


15、管虎,山東省臨沂平邑人。導演。


16、盧卓婕,山東省臨沂莒南人。中國女演員。


17、侯友勝,山東省臨沂羅莊人。影視武打演員,武術動作指導,國際級武術太極拳教練。


18、牟星,山東臨沂人。中國大陸女演員、模特。


19、郭曉峰,山東省臨沂市莒南縣人,中國男演員。


20、徐熙媛,山東省臨沂郯城人。中國女演員、歌手、主持人兼作家。


21、徐熙娣,山東省臨沂郯城人。主持人、歌手、演員。


22、來喜,原名許玉軍,山東省臨沂市費縣人,中國男演員,空政電視藝術中心演員。

23、王褒(513—576年),字子淵,琅邪臨沂(今山東臨沂市北)人。北周詩人。


24、 顏延之(384—456年),字延年,琅邪臨沂(今山東臨沂北)人。南朝宋文壇領袖人物、著名詩人。

25、 王光華(1909年-2005年)是山東沂水縣人。歷任中共沂水縣委組織部長、中國工農紅軍平漢線游擊隊支隊長、華北人民抗日討蔣救國軍第一師副師長兼第一團團長;八路軍一二九師冀南軍區政治部主任,冀南區行政委員會委員兼公安總局局長;冀南軍區副司令員、司令員,晉冀魯豫軍區後方總指揮部司令員;河北省軍區副司令員兼公安廳長、司令員,軍委人民武裝部動員處長,總參謀部隊列部副部長、軍務部副部長等職。解放戰爭時期,他參加了支援淮海、太原、平津和渡江南下等戰役。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26、夏雲傑(1903—1936)又名夏雲階。山東沂水縣金場村人。東北抗日聯軍第六軍軍長。

27、朱仲祥 (1919—1971)山東沂南縣土山村人。解放軍政治學院軍需處處長、軍政大學校務部副部長。

28、劉興元(1908~1990) 原名劉惟芳,朱蘆鎮劉家東山村人。八路軍衛生部政治處副主任、主任、一一五師工兵營政委、教導大隊政委、政治部-部副部長、東進支隊(後改為教導第五旅)政治部主任、代理政委、政委等職。1943年3月,任濱海軍區政治部主任。後代理濱海軍區政委。1945年8月任山東軍區野戰兵團二師政委,率部攻克臨沂城,10月奉命進軍東北。1946年4月參加四平保衛戰。1948年3月,調任東北野戰軍第五縱隊政委。1949年至1977年先後任第四野戰軍第四十二軍政委、中南軍區黨委秘書長、部長,廣州軍區副政委、廣州軍區第二政治委員、中共廣東省委-、成都軍區第一政治委員、中共四川省委-、成都軍區司令員。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將軍銜。

29、王鴻禎(1916年-2010年),地質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30、薛其坤(1963年12月19日一),山東蒙陰人。 材料物理專家。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清華大學教授,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

31、李覺(1914-2010),山東沂水坡城峪人。1936年至1940年曆任東北軍騎兵三師七團一連副排長、紅軍步校三團及八路軍總部隨營學校文化教員、山西孝義縣總部隨營學校工作員、山西決死十一總隊政治指導員、晉西支隊三大隊黨總支書記、晉西支隊二團三營教導員,1940年至1947年曆任魯西軍區教三旅七團政治處副主任、冀魯豫八分區作戰股股長、參謀處處長、冀魯豫軍區一縱一旅參謀長兼一團團長、一縱司令部參謀處處長,1947年至1952年曆任二野一縱20旅副旅長、二野五兵團16軍47師師長、二野司令部作戰處處長、二野五兵團18軍第二參謀長,1952年至1957年,歷任西藏軍區參謀長、副司令員兼後勤部部長、副司令員兼參謀長。少將軍銜。

32、 李素芝(1954年4月一)山東臨沂人。西藏自治區政協副主席、黨組副書記,西藏軍區副司令員兼西藏軍區總醫院院長。少將軍銜。


鐵男春秋


臨沂不只是出名人,而且出聖人,屈指算來,得有五個,在其中另附五人,一共十個人:

1.宗聖——曾子,名參,字子與,孔子的著名學生之一,今天山東臨沂平邑人。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奉行忠恕之道,相傳儒家經典《大學》為其編著,後世稱之為“宗聖“。

孔子的再傳弟子荀況也是臨沂人,主張人性本惡和人定勝天等思想,著有《荀子》。

2.孝聖——王祥,歷任東漢、曹魏和西晉官員,官至大司農、太尉、太保等高位,事母至孝。“二十四孝”中有王祥臥冰求鯉的故事。因此被尊為“孝聖“。今天他的故里孝友村有“王祥臥冰處”遺蹟。

“鑿壁偷光“的匡衡也是臨沂人。

3.算聖——劉洪,字元卓,蒙陰人,東漢天文學家、官員,曾任郎中、太守等職務。首次編制了引進月球運動不均勻性的《乾像歷》,與蔡邕一起修改完善了《漢書•侓歷志》,並首創了珠算,著有《七曜術》一書。

4.智聖——諸葛亮,字孔明,東漢末三國時期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和戰略家,蜀漢丞相。他輔佐劉備建立了蜀漢基業,三顧茅廬、隆中對、赤壁之戰聯孫拒曹、取荊州、益州、漢中等,都有其功勞,特別是白帝城託孤後,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為蜀漢耗盡了最後的精力。他在民間是智慧的化身,有“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小諸葛”、“諸葛亮會”“諸葛亮再世”等說法,彰顯了他在人民群眾中的地位。“智聖”名不虛傳。

抗擊匈奴的秦朝大將蒙恬和清末甲午戰爭中湧現的民族英雄左寶貴也是臨沂人。

5.書聖——王羲之,東晉書法家,官員,官至右軍將軍,又被稱為“王右軍”。他的書法作品遒勁有力,博採眾長,字形優美,歷來為書法界推崇,被稱為書聖。《蘭亭集序》更是精品中的精品。

顏真卿也是臨沂名人,書法家,創造有“顏體”。



磨史作鏡


臨沂,位於山東東南部,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之一,亦是聞名全國的紅色革命老區。

臨沂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文脈流長。在長達幾千年的時間內,誕生在這片秀美土地上的名人燦若星辰。

臨沂又是一塊奉獻的熱土,是一個英雄輩出的城市!


最後一碗米當軍糧,最後一塊布做軍裝,最後一件棉襖蓋在擔架上,最後一個兒子送戰7場……

臨沂曾為中國革命的勝利和新中國的建立都做出了巨大犧牲,這其中,沂蒙紅嫂的無私奉獻精神更是被廣為傳頌。

1、王成龍,臨沂莒南人,王成龍生前是武警山東總隊濟南支隊特戰中隊排長。

(王成龍)

2018年9月12日,在一次行軍途中,面對一輛衝向行軍隊伍的失控車輛,他毅然捨身救戰友,不幸被捲入車輪下,壯烈犧牲,年僅23歲。

2、2019年3月30日,四川省涼山州木裡縣發生森林大火。

在這次撲火過程中,共有27名森林消防隊員犧牲。這27人中,光臨沂就有4人!

他們分別是:19歲的徐鵬龍、20歲的趙永一、20歲的康榮臻、20歲的張帥。

(徐鵬龍)


(趙永一)



(康榮臻)





(張帥)

如花的年紀,還沒來的及享受幸福人生,生命便戛然而止!

沂蒙山養育的孩子,在戰爭年代,用生命保家衛國;在和平年代,繼續用生命保護國家財產、人民安全!

今天是2019年4月5日,清明節。

謹以此文緬懷這幾位剛剛逝去的英雄!!


小司馬說


臨沂位於山東省東南部,與江蘇接壤,是山東省的南大門,也是沂蒙山區的核心地帶。臨沂人傑地靈,山清水秀,號稱八百里沂蒙,歷史上有不少名人或在此地誕生,或在這裡工作生活,他們與這塊土地已融為一體。

歷史上臨沂最有名的莫過於諸葛亮和王羲之了,這兩位可謂是臨沂的兩張名片。諸葛亮是臨沂市下屬的沂南縣人士,年輕時期便到南方的荊州去投奔做官的親人,當時荊州相當於今天的省級行政區,政治中心位於襄陽,這也是後來諸葛亮隱居襄陽的原因。今年夏天在成都旅行,曾去武侯祠拜謁了這位鄉賢,當時還調侃說,諸葛亮是我們山東在四川最大的幹部了。
王羲之故居中的洗硯池

王羲之出身琅琊(今臨沂)大戶,時至今日,王姓在臨沂非常有名,也非常多,據說大都是王羲之一族。王羲之很早就離開臨沂去了江浙一帶,當時叫衣冠南渡,王羲之家族長輩大都是朝廷大員,所以隨政府南遷。唐詩中“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中的“王”,說的就是王羲之家族。

說完了本地土著,再說一下臨沂的外來名人,這裡邊最有名的當屬陳毅了。
臨沂新四軍及華東野戰軍紀念館

抗戰勝利後,準確地說是1945年10月初,新四軍軍長陳毅由華中來臨沂,山東軍區司令員羅榮桓與其見面,向他介紹了當地情況。不久羅榮桓赴東北任職,陳毅成為山東根據地的主要負責人。


羅榮桓(左)與陳毅臨沂會面塑像

後來陳毅擔任了華東野戰軍司令員兼政委,一直率部在沂蒙山區與國民黨軍隊周旋,期間寫下了不少詩詞,其中比較有名的有《如夢令·臨沂蒙陰道中》:”臨沂蒙陰新泰,峰迴路轉石怪,一片好風光,七十二崮堪愛。堪愛,堪愛,蔣軍進攻必敗。“這首詞雖然有些字不合平仄,卻很有情趣,所以流傳頗廣。


民國年間那些事


1、也就是那個協助劉備的智聖諸葛亮而已(沂南);

2、也就是被稱為“書聖”的王羲之而已(蘭山);

3、也就是唐代的書法家顏真卿而已(費縣);

4、也就是民間流傳的“二十四孝”中,有孝聖王祥臥冰求鯉的故事而已;

5、也就是首創了珠算,編制了我國第一部月球不均勻性的《乾象曆》的算聖劉洪(蒙陰);

6、也就是戰國著名思想家,教育家,著有《荀子》的宗聖荀子而已;

7、也就是那個小時候“鑿壁偷光”學習的匡衡而已(蒼山);

8、也就是秦朝名將率兵北擊匈奴,駐長城,修直到的蒙恬而已(蒙陰);

9、也就是孔子師郯子的郯國國君郯子而已(郯城);

10、也就是那個孫臏。龐涓的老師鬼谷子而已;

11、也就是著名文學理論家,著作《文心雕龍》的劉勰而已;

12、也就是那個眾人皆知《金瓶梅》的做著蘭陵笑笑生而已(蒼山);

13、也就是大小S,徐熙娣、徐熙媛而已(祖籍郯城);

14、也就是歌唱藝術家-韋唯而已(祖籍蒼山);

15、也就是第六代導演管虎而已(祖籍平邑);

16、也就是演員郭曉冬而已(莒南);

17、也就是06年奪得摔跤世界錦標賽金牌的李巖巖而已(郯城)

18、也就是在在電視劇《紅高粱》裡,飾演四奎的來喜(費縣)

歡迎大家繼續補充!


資產在線


歷史人物

蒙恬:秦朝著名將領,祖父蒙驁、父親蒙武均為秦國名將、其弟蒙毅官拜上卿。蒙恬收復河套地區,開發寧夏,修築長城,防禦匈奴,改良毛筆、改良古箏等,為一代名將。

  • 琅邪王氏
    • 王崇:西漢後期大臣,王駿之子,王吉之孫,御史大夫,封扶平侯。
    • 王睿:東漢末荊州刺史,王祥之伯父,為孫堅所殺。
    • 王祥:三國至晉大臣,二十四孝人物之一(二十四孝--臥冰求鯉)。
    • 王覽:王祥之弟,二十四悌人物之一。
    • 王導:東晉初宰相,書法家,王覽之孫。
    • 王戎:三國末期至晉初大臣,王導之族兄,竹林七賢之一,後變得貪財好利。
    • 王衍:西晉大臣,王戎族弟,以清談誤國著稱。
    • 王敦:晉朝大臣,王導之從兄,東晉初年叛亂,失敗後悒鬱而終。
    • 王澄:晉代政治人物,王衍之弟,曾仿效竹林七賢聚會肆為。精通技擊,因與族兄王敦政見不合,為其王敦所害。
    • 王羲之:東晉時期書法家。
    • 王獻之:書法家,王羲之第七子。
    • 王融:文學家。
  • 琅邪顏氏
    • 顏延之(384年-456年):南朝宋文學家。
    • 顏之推(531年-595年):《顏氏家訓》的作者。
    • 顏師古(581年-645年):唐初儒家學者,經學家、語言文字學家、歷史學家,顏之推之孫。
    • 顏杲卿(692年-756年):顏師古的堂曾孫,安史之亂中著名忠臣。
    • 顏真卿(709年-784年):顏師古的堂曾孫,顏杲卿從弟,唐代著名政治家、書法家。創立“顏體”楷書。
  • 劉洪:創建《乾象曆》。
  • 左寶貴:甲午中日戰爭英雄。
  • 孫鏜:明朝抗倭名將。
  • 王璟:明朝政治家。
  • 曾子:宗聖。
  • 匡衡:西漢末丞相,鑿壁偷光。
  • 荀子:亂世哲人。
  • 蒙恬:秦朝名將。
  • 琅邪諸葛氏
    • 諸葛豐:西漢司隸校尉。
    • 諸葛珪:東漢諸葛亮之父。
    • 諸葛玄:東漢豫章太守,後投靠劉表,諸葛亮叔父 照顧諸葛亮和諸葛均。
    • 諸葛亮:漢末三國時期劉備集團重要謀士,任軍師中郎將,蜀漢建立後任丞相,死後諡號為“武侯”,故亦稱“諸葛武侯”。
    • 諸葛瑾:漢末三國時期東吳謀士及大將,諸葛亮長兄,在江東先後任長史、中司馬,後為綏南將軍宣城侯,東吳建國後被封為宛陵侯,歷任左將軍、大將軍左都護領豫州牧。
    • 諸葛誕:漢末三國時期曹魏大臣,諸葛亮族弟,先後任吏部郎、御史中丞尚書,後免官,起用後為御史中丞尚書並出為揚州刺史,加昭武將軍銜。王凌叛亂平定後,任鎮東將軍,假節都督揚州諸軍事,封山陽亭侯,坐鎮東南。後反,敗,自殺。
    • 諸葛靚:諸葛誕之子,誕反,欲以吳為應,遣質於吳,誕亡,因留於吳。吳亡後自匿拒仕於晉。因與晉武帝司馬炎幼時交好,且其姐為琅琊王夫人,故得善終。
    • 諸葛長民:東晉大臣,為宋武帝劉裕所殺。

現代人物

政界

  • 宋法棠
  • 葛洪昇
  • 魏宏
  • 劉興元
  • 王瑞祥
  • 劉振亞
  • 袁子揚
  • 李連秀
  • 王光偉
  • 馮明
  • 李玉妹
  • 公丕祥
  • 徐馳
  • 袁芳烈
  • 邵德孚

教育界

  • 薛其坤
  • 孔憲鐸

醫學界

  • 楊永信

文學藝術界

  • 管虎
  • 郭曉冬

歷史在記錄


到臨沂住上一段並四處轉悠下,你會有種走進歷史博物館的感覺。這麼跟你說吧,不管有沒有這檔事,臨沂真有將歷史名人蒐羅的癖好和實操。

最著名的是王羲之,“羲之公園”是臨沂人的一景,地處市中心。裡面頗具規模,值得一賞。當地人個個文化了得,談起書聖均如數家珍,一臉豪情。

有次我去沂南縣,竟發現有個諸葛城!建的有模有樣,裡邊賣煎餅賣各式小吃的聲音此起彼伏,好生熱鬧……我有疑問被當地人士一臉不屑的頂回去:諸葛亮當然是我們沂南的!後來查過資料,說是和其它地區還在爭,至今未有定論。

還有“王祥臥冰”的典故你可能也有耳聞,在白沙埠一帶的一個池塘,荒郊野嶺的,據說即使當地天寒地凍,這池塘永遠不會結冰!估計是王祥的孝心感動老天的結果。

如果深究下去,還應有很多很多。

臨沂是一座有歷史的城市,那裡人傑地靈,藏龍臥虎。

老柴建議你若過去一遊,定要虛懷若谷,說不定一個不起眼的老者就能把你數落的一愣一愣。我有幾年沒去了,有點想念……





老柴聊球


臨沂古稱琅琊,是個人傑地靈的地方。東漢末年的諸葛亮、東晉時期的王導、王羲之、唐代的顏真卿,都是如雷貫耳、聲蜚中外,讓臨沂人自豪先賢名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