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9 煙雨惠州——探尋朝雲墓的歷史文化

惠州西湖素有小西湖的美稱,坐落在惠州西湖國家風景名勝區內。惠州西湖之所以能夠高攀上“小西湖”的美譽,成為湖州西湖的“小弟”,皆因北宋大文豪蘇東坡。

從地圖上看,我們可以輕易的找到惠州西湖的歷史人文元素,一座東坡紀念館坐落其中,旁邊不遠處就是東坡侍妾王朝雲的安息之地——朝雲墓。


煙雨惠州——探尋朝雲墓的歷史文化

朝雲墓的旁邊是六如亭,紅磚白壁,從外觀上看樸素無華。六如亭的柱臂上書有一副對聯,雲:從南海來時經卷藥爐百尺江樓飛柳絮,自東坡去後夜燈仙塔一亭湖月冷梅花。看完這些文字,我們才能稍稍感受到一絲歷史文化的氣息,因為“經卷藥爐”“月冷梅花”說的都是這個平凡而留名千古的女人——王朝雲。

蘇軾紀念館、朝雲墓、六如亭,三個景點織成了一個偉大的愛情故事,我已神往久矣,請跟隨我的文字,去探尋景點背後的歷史文化。

我們的主角不是大文豪蘇東坡,而是這個叫王朝雲的女子。


煙雨惠州——探尋朝雲墓的歷史文化

從相識到相知

王朝雲是蘇東坡的侍妾,錢塘人。孩童時候因家境貧寒,淪為藝妓,在青樓靠給客人唱歌跳舞謀生。

公元1071年,蘇東坡因上書反對王安石的變法,被貶杭州通判。一日,他與幾位文友同遊西湖,宴飲酣暢時眾人就想歌舞助興,於是招來歌舞班表演,王朝雲恰恰就是歌舞班的幾個舞女之一。

悠揚的樂聲中,舞女濃妝豔抹,長袖徐舒,輕盈曼舞,而舞在中央的王朝雲又以其豔麗的姿色和高超的舞技,特別引人注目。舞罷,眾舞女入座侍酒,王朝雲恰轉到蘇東坡身邊,這時的王朝雲已換了另一種裝束:洗淨濃裝,黛眉輕掃,朱唇微點,一身素淨衣裙,清麗淡雅,楚楚可人,別有一番韻致。

蘇東坡定是玩的酣暢了,此景此情,他揮毫做了一首詩: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是一句我們都熟悉的千古絕唱,不知道的是這是蘇東坡寫給這個12歲舞女的詩句。

就是這一次的萍水相逢,王朝雲天生麗質,聰穎靈慧,能歌善舞,紅塵之中有一種超塵脫俗的氣質,打動了蘇東坡,不久後他就為朝雲贖了身,買回家做了一個侍女,專門侍候東坡的生活起居和筆墨。

這一年,是1074年,王朝雲12歲,蘇東坡37歲。自此,王朝雲再也沒有離開過蘇東坡。

蘇東坡一生才華橫溢,但仕途浮浮沉沉。王朝雲的朝夕相伴,不但受到了很好的文化薰陶,還慢慢的瞭解了蘇東坡的心境,能夠在精神上給予蘇東坡安慰。

據說一次蘇東坡吃完晚飯後,手摸著肚子在院子裡散步消化食,一時興起隨口問身邊的侍從:“你們說我這肚子裡裝的是什麼?”

一個侍女說:“先生肚子裡裝的是滿腹錦繡文章。”

另一個侍女說:“滿腹經綸。”

東坡都搖搖頭。

這時王朝雲一鳥驚人,說:“先生是一肚子的不合時宜!”

這句話說到蘇東坡的心坎上了。這時蘇東坡因為“烏臺詩案”被貶黃州團練,受其牽連的好友故交40餘人都遭到不同程度的貶謫和懲罰。其實蘇軾並不是反對王安石的新法,他只是在地方官任上看到朝廷的新法讓百姓生活的更加艱辛,寫了幾首詩諷刺新法發發牢騷而已。

1079年,蘇東坡由徐州太守調任湖州知州。於4月20到任,給皇上寫了一封信《湖州謝上表》,其中寫到:陛下知其愚不適時,難以追陪新進;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養小民。

這明顯是蘇軾的牢騷話,諷刺皇帝不知人善任,只重用支持變法的“新進”官員。因此引發了“烏臺詩案”,之前蘇軾詩中的“牢騷話”,都成為了反對新法的直接證據。

從這個角度看,蘇軾的確是“滿肚子的不合時宜”。當別的官員都喊出口號支持新法的時候,蘇軾看到的是百姓的疾苦,當皇帝帶有提醒之意的平調蘇軾工作的時候,他居然借上“謝表”的名義諷刺起皇帝來了。

這不是“不合時宜”,還能是什麼呢?

可以說,這個小女孩對蘇軾內心的洞察,已經遠遠超過蘇軾當時的妻子王閏之。這一點深深的打動了蘇軾,王朝雲從此走進蘇軾的內心。

1079年,或者第二年,蘇軾便納王朝雲為妾。

王朝雲一生都是蘇軾的侍妾,及時蘇軾的第二任妻子去世後也沒有“轉正”,但者不妨礙朝雲是那個最懂蘇軾內心的女人。

王朝雲去世後,蘇軾為王朝雲寫了一幅輓聯:

不合時宜,惟有朝雲能識我;

獨彈古調,每逢暮雨倍思卿。

這是對朝雲最深情的悼念,因為在蘇軾看來,朝雲不但是他的侍妾,更是心靈的伴侶。


煙雨惠州——探尋朝雲墓的歷史文化

從相知到相守

蘇軾一生有三個最重要的女人,第一任妻子王弗,她16歲嫁給蘇軾,陪伴蘇軾整十載,蘇軾從初出茅廬的小夥子一舉成為名譽北宋的大文豪,早年的蘇軾仕途也一帆風順,可以說王弗給予蘇軾的最大支持是在讀書和做官上。

王弗去世10年後,蘇軾為王弗寫過一首非常著名的悼亡妻詞: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第二任妻子王閏之,是王弗的堂妹,她18歲來到蘇軾身邊,20歲嫁給蘇軾(蘇軾為前妻守制三年),陪伴蘇軾27年,於1093年去世。從蘇軾也為這個妻子寫了《祭亡妻同安郡君文》:

“昔通義君,沒不待年;嗣為兄弟,莫如君賢。婦職既修,母儀甚敦。三子如一,愛出於天。”

從文字看不出濃濃的愛意和思念,更多的是感激之情,說的更多的是王閏之對自己三個孩子的養育,特別是對王弗留下的大兒子蘇邁的“視同己出”的讚揚。

蘇軾的第三個女人便是王朝雲,我沒說“第三任妻子”,因為蘇軾從來沒有明媒正娶王朝雲。朝雲歌妓出身,卑微的身份是不可能成為士大夫身份蘇軾的妻子的,但“名分”不能阻礙朝雲成為蘇軾一生中最愛的女人的事實,也不能阻礙朝雲是最懂蘇軾的那個人。

1083年,朝雲為蘇軾生下一個兒子,取名蘇遯,小名“乾兒”。但這個孩子很早就夭折了。

從蘇軾在兒子夭折後,寫下的文字看:

忽然遭奪去,惡業我累爾!衣薪那免俗,變滅須臾耳。歸來懷抱空,老淚如瀉水。

我淚猶可拭,日遠當日忘。母哭不可聞,欲與汝俱亡。故衣尚懸架,漲乳已流床。

孩子是在不滿一週歲的時候夭折的,孩子的衣服還掛在架子上,母親的乳汁脹滿流了滿床。

朝雲在兒子夭折後,因為悲傷過度,身體生起病來,並且開始吃齋唸佛。

蘇軾是一個有些自戀的人,經常讓王朝雲唱自己寫的詞。比如蘇軾最喜歡的《蝶戀花》詞: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牆裡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相傳蘇軾晚年會貶惠州後,一日又讓朝雲為自己唱這首詞,以解煩悶。可當朝雲唱到“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一句,竟凝噎不能不能自已,傷感的淚流不止。蘇軾問何故?朝雲答:“妾所不能竟(唱完)者,‘天涯何處無芳草句’也”。

現在有人失戀後經常安慰他“天下何處無芳草,何必獨戀一枝花”。其實,這是對這句詩詞的誤解。古人認為,芳草為柳綿所化,所以枝上柳綿吹遍天涯,芳草也就隨風而生。蘇軾這首詞是在悲秋,感嘆時光易逝。但在朝雲看來,蘇軾已經暮年,是一個兩鬢蒼白的老人了,她悲的不是四季的秋,而是蘇軾的人生之秋;她悲的不是時光,而是不久之後與蘇軾的陰陽兩隔!

失去了兒子後,朝雲不想再失去唯一的親人蘇軾了。不然,這個女人該如何面對這個孤獨的世界呢?好在上天憐憫,她走在了蘇軾的前面。


煙雨惠州——探尋朝雲墓的歷史文化

從相守到離別

1094年,蘇軾晚年再次被貶,這次是貶到惠州。

這時候蘇軾已經57歲,對於宦海浮浮沉沉的蘇軾,可能再也沒有東山再起的機會了。所以這次被貶嶺南,蘇軾其他的侍妾都選擇了離開蘇軾,只有朝雲願意跟隨前往。蘇軾層寫過一首詩:

不似楊枝別樂天,恰如通德伴伶玄。

阿奴絡秀不同老,天女維摩總解禪。

經卷藥爐新活計,舞衫歌扇舊因緣。

丹成逐我三山去,不作巫陽雲雨仙。

除了讚揚朝雲對蘇軾不離不棄,陪伴他到嶺南的荒蠻之地,還寫到朝雲在嶺南的生活,“經卷藥爐”,每天誦經和吃藥成為常伴朝雲的事情,身體虛弱到已經不能像之前那樣輕盈的跳舞了。

這時候蘇軾想做什麼呢?他要為朝雲為自己煉一顆仙丹,吃了仙丹就可以長生不老,就可以去三座仙山長相廝守了。

但生老病死誰也不能違背,世間也沒有長生不老的仙丹。

朝雲在孩子夭折後身體一直不好,再加上嶺南水土不服,在這雙重打擊之下,本已生病的身體更加虛弱,王朝雲再也沒有好起來,於1096年去世。

王朝雲臨死之前,握著病榻之前的蘇軾的手說:“一切有如法,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應做如是觀。

這是《金剛經》裡的偈語,朝雲是想告訴蘇軾: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世上一切,都由命定,生命雖短,有先生陪伴一生足矣,不要為朝雲的死太過悲傷。

朝雲就是這樣的一個女人,生前愛著蘇軾,臨死之前惦記的還是蘇軾的身體,用佛語囑咐蘇軾要看淡一些。這樣的女人怎麼能讓蘇軾不愛呢?怎麼讓蘇軾不深深的懷念呢?

蘇軾按照朝雲的遺願,將她埋葬在惠州西湖南畔的棲禪寺的松林裡,“前瞻大聖塔,日聞鍾梵”。並親筆為她寫下《墓誌銘》,銘文也像四句禪謁:

浮屠是瞻,伽藍是依。

如汝宿心,唯佛是歸。

朝雲是以一個佛教弟子的身份,歸西仙遊而去了。

朝雲去世後,蘇軾又寫了《朝雲墓誌銘》、《惠州薦朝雲疏》,《西江月·梅花》、《雨中花慢》和《題棲禪院》等許多詩、詞、文章來紀念朝雲,可見對王朝雲這個侍妾的感情之深。

後來,蘇軾又在朝雲墓的旁邊修建了六如亭,之所以取名“六如”,也是來《金剛經》的六如揭,當然也是自朝雲對蘇軾的臨終遺言。

清道光年間,名士林兆龍撰寫一副對聯刻在亭柱上:“如夢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電,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算是歲“六如”做出恰當的詮釋。


煙雨惠州——探尋朝雲墓的歷史文化

後記

當年孤山的棲禪寺已不復存,大聖塔也淹沒在歷史的雲煙中。而朝雲墓,六如亭在明清、民國時期幾經修葺,保存至今。

時至今日,朝雲墓作為惠州西湖景區的一個著名景點,當遊客們站在朝雲墓之前參觀的時候,坐在六如亭下歇息的時候,是否知道這段歷史往事,是否感受到朝雲與蘇軾的感人愛情呢?

坐在六如亭下,想想“六如”的含義,這就是歷史的真諦,也是人生的真諦,只是凡人的雙眼被紅塵、被名利遮蓋的太厲害,看不到罷了。

歷史就是這樣,當歷史中的人和事,被一代代人傳頌紀念的是時候,就已經萃華成為了一種有靈魂的文化,感化我們這些後來人。

我想,用《金剛經》的六如揭來結束本文最合適不過了——一切有如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這也是探尋朝雲墓,給我帶來的歷史文化的啟示!

(到惠州的朋友,別忘記去惠州西湖公園看看朝雲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