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3 舌尖上的中東:香料的世界

內事不決問百度,香事不決,上『百料匯』!

中東料理中有一種特別常見且常用的基本款混合香料,在阿拉伯語中叫做

Bahārāt,這種溫暖而甘美的混合物中是由黑胡椒、芫荽種子、肉桂、丁香、孜然、小豆蔻、肉豆蔻以及紅辣椒粉混合,任何菜餚上只要撒上這神奇的Bahārāt,彷彿能瞬間將你帶到一千零一夜中神秘而遙遠的國度。

在不同的中東國家,Bahārāt的混合根據當地特色而做出改變,例如土耳其會加入乾燥的薄荷葉,北非則摻入幹玫瑰花瓣,還有鹽膚木、藏紅花、薑黃等香料,都能為其增添更多異國風味的元素。然而製造出這種香料魔法的基本配料,其實是一些大家常見卻不一定熟悉的香料,每一種都有其自己背後的故事。

芫荽有個俗名“香菜”,就像榴蓮和馬麥醬一樣,愛者摯愛,恨者極恨。芫荽原產於歐洲,由張騫出使西域時通過絲綢之路帶回中國。與氣味強烈令人愛恨交加的的芫荽葉不同,芫荽種子帶有溫暖的辛辣滋味,在中東菜、印度菜、地中海菜和泰國菜中都很常見。

舌尖上的中東:香料的世界

肉桂原產於中國,又名“中國肉桂”,隨著絲綢之路的開闢而由“拉唐人”(Radanite,意為說拉丁語言的人)傳入波斯以及阿拉伯地區,再漸漸擴散到歐洲。在伊朗的波斯五穀果仁煨飯裡,肉桂為其增添了獨特的香氣。

丁香花是紫色的,作為香料的則是乾燥後的褐色丁香花蕾,和詩裡“像丁香一樣憂愁”不同,它反而能很好地減輕牙痛。印度尼西亞東北的馬魯古群島盛產丁香,阿拉伯商人便以此為目的地,開拓了海上絲綢之路,又名 “香料之路”。

舌尖上的中東:香料的世界

只要聽到或者看到“孜然”這個詞,大腦中就會自動浮現出烤羊肉的味道 。原產於埃及和埃塞俄比亞的孜然,使用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兩千年,隨著東西方貿易的交流,由絲綢之路傳入中國,由阿拉伯國家傳入歐洲,逐漸成為各個國家用於烹飪的常見香料。孜然除了用於烹飪肉類之外,還可以用來泡茶、做糖丸、製造奶酪、為木乃伊防腐,基本上是一位全能型選手。

小豆蔻(Cardamom)與肉豆蔻(Nutmeg)雖然中文名字裡都有“豆蔻”兩個字,但其實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植物。小豆蔻的外殼是淺綠色的,形狀像一枚南瓜子,打開豆莢之後裡面有十幾粒褐色的小種子;肉豆蔻則有著褐色的外皮,一整顆種子渾圓且巨大,烹飪的時候像帕瑪森乾酪那樣用刨子挫成粉。小豆蔻原產於印度,傳入中東地區之後阿拉伯商人將其帶到其他國家;肉豆蔻原產於印尼摩鹿加群島,大航海時代的葡萄牙、荷蘭、英國和西班牙都曾為其爭奪不休。

舌尖上的中東:香料的世界

這些香料只是豐富的香料世界的一部分。無論是國人熟知的陸上絲綢之路,還是以香料貿易為主的海上絲綢之路,以及16世紀大航海時代,東西方之間的貿易交流與對陌生大陸的探索,讓原產於不同國家的物種得以被其他國家的人所認知,因而極大地豐富了現代的餐桌。如果沒有前人的努力與犧牲,就沒有現在的麻婆豆腐、火鍋、西班牙海鮮飯、咖喱、烤全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