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現在的孩子都非常叛逆,有一定的思維和任性,應該怎麼引導為好?

守護D執著


第一、家長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看到孩子有逆反心理、和家長對著幹的問題,這是很正常的。

 第二、如何和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去溝通。孩子們通常把自己的東西鎖起來,有一些心裡話也不和你說,甚至和你有強烈的情感上的衝突。當孩子有強烈的情感反應出現的時候,家長要去聽,不要去講道理,這是一種沒有效果的做法,已經被無數人證明了。我們要傾聽孩子為什麼有這麼強烈的情緒反應,是不是因為孩子渴望成為成人、渴望獨立,我們沒有滿足孩子的這種需要。

第三、因為他們具有非常強烈的獨立意識,我們要給予他們相應的信任。孩子們常常說,我爸爸、媽媽不信任我、不理解我。這種情況下,我們要給予他一定的權利、信任,一些事情可以讓他獨立去做,接納他們做得不那麼好的一面。因為他們處於半成人期、兒童化的狀態,所以,信任是非常重要的。





濟寶堂舒心


對孩子叛逆的判斷取決於家長的教育理念和養育方式,叛逆不是到了某個年齡段一下出現的問題,而是由來已久。

首先,認為孩子叛逆,我覺得首先要看家長的管教模式是否太強勢,如果簡單地把不聽話就當作叛逆的話,可能需要認真思考和調整的是家長本身。

其次,也是大部分家長的疑惑,孩子不但叛逆,還有自己的一套理論,怎麼處理要看孩子所處的年齡段:如果孩子年齡尚小,那麼恭喜你,你的孩子在慢慢成長,慢慢變成他自己,這個時候,積極鼓勵加引導很重要,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觀點,在這樣的溝通基礎上,慢慢去引導幫助他建立更正確的認識,千萬不能說教或不解釋;如果孩子已經明顯聽不進去你說的話,那麼可能問題已經存在已久,糾正起來就困難的多,孩子自身的需求或許長期沒有得到重視和滿足,等他有了一定的自主意識後,就會用自己的方式拒絕和你交流,這種情況只能多做些退讓,在不是原則性的小事上,給孩子時間和空間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做,給孩子試錯的機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和想要去管理的慾望,慢慢緩和親子關係,幫助孩子建立一個可信任的環境,多聆聽,多商量,多耐心,多陪伴[吻]


汐妍媽媽


8歲左右的小大人

當孩子進入到小學之後,他身邊的關係就會發生很大的改變,比如老師和同學的關係佔比就會增加,同時,學習也不再像幼兒園一樣是學一種能力,更多的變成了“成績”去體現學習的成果。

這個時期的孩子其實也是矛盾的,一方面他們還沒有辦法解決自己所有的苦難,需要家長去幫助他們,另一方面,他們又希望掙脫家長的桎梏,凡事由自己做主。

所以,家長在這個時期要做好正確引導的準備,比如孩子喜歡跆拳道,家長喜歡鋼琴,這種興趣愛好就沒有太大的必要一定按照家長的想法來,畢竟,孩子感興趣,學習的主動性才強。

同時,這個時期也是家長需要給孩子確立規矩的時期,平衡學習與玩樂之間的關係,就是重中之重。

12歲以上的青春期

如果您的孩子已經上初中了,那麼,恭喜你,你即將迎來孩子們最變幻莫測的“青春期”。這個時期的孩子好面子、講義氣、挑戰權威、情緒控制能力差……

這個時期的孩子就好像小炮仗一樣,一點就著,一著就炸。同時,這個時期的孩子對隱私也特別的注重。那些喜歡偷看孩子日記的家長,趕緊歇了吧!這隻會讓孩子青春期這把火燒得更旺。

所以,家長在這個時期最好給孩子充分的獨立空間,每個月可以針對孩子出現的比較重要的問題,進行一次深入的洽談。這樣集中的話題可以讓孩子明確自己需要注意什麼。長篇大論很容易讓孩子無法抓住重點,也容易讓他們變得更加煩躁。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良好的家庭氛圍】!孩子的安全感主要就是來自於家庭的和睦,而強大的安全感可以減少孩子們在叛逆期的情緒波動。

不要把叛逆期的孩子當做洪水猛獸,畢竟,家長們也是【無證上崗】的,既然孩子已經包容了我們的【不專業】,我們也要容許孩子有權利去幫助我們改善教育他們的方式。


北大醫療兒童發展中心


作為家長確實比較心煩,順著孩子怕把他慣的無法無天。逆著孩子又怕他更叛逆,我覺得這個時候沒有什麼統一標準。在不同的事情上面,如果不是原則性的問題,站在孩子的角度陪他一起瘋一起鬧,這樣孩子既可以打開心扉,我們自己也會比較輕鬆愉快。和孩子還可以更好的溝通,但是在有些你認為不可以姑息的事情上,決不讓步。但是堅硬的態度下,你也要適當的打一巴掌給個甜棗。畢竟每個人都喜歡聽讚美的話,孩子更是如此。和孩子在一起,不需要定勝負也不需要練輸贏,更不需要看面子不面子。用心和他們交往,你把自己放在和他是好朋友的姿態上,我相信很多問題都可以比較溫柔的解決,這是我平時相處的一些心得。



無呦媽咪


題主的題目裡把孩子的特點講得非常清楚:叛逆,有一定的思維和任性。看清楚問題是解決問題的首要條件。既然問題都已經很清楚了,那我們就可以根據問題一個一個的來解決。

首先,我們來解決叛逆的問題。

既然是叛逆,我們就可以找一找他叛逆的是哪些事情。孩子嘛能涉及到哪些問題了,不外乎就是吃、穿、玩、學。在我看來,吃、穿、玩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學習。所以,我們就可以和孩子來一次叛逆的溝通,吃、穿、玩只要不涉及紅線原則,家長都可以接受。當然,作為家長一定要幫助孩子去設置紅線原則。現在就只剩下學習可,前面三項家長都讓步了,我不相信就學習這一項孩子還好意思講條件。不過,也不能保證就有得寸進尺的孩子,那家長就必須拿出家長的權力了,強行糾正學習問題。畢竟孩子是學生,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

接下來,我們來解決有一定思維和任性。

其實,有一定思維和任性並不是一件壞事,至少證明他的腦袋在思考不是擺設。我真的在現實生活中見過當擺設的腦袋,我相信大家應該都見過吧。好了,言歸正傳,只要孩子在思考,我們就能找到他思考的模式或者叫思考的方向,有了方向就可以指導我們的行動了。那在處理孩子的事情上,有些時候我們採用孩子的思維模式或者換角度也許就會發現孩子的行為並不像我們想象得那麼糟糕。換思維模式或者換角度可以通過遊戲的方式來完成。小一點的孩子可以直接玩“我是孩子,你是爸爸/媽媽”的遊戲。大一點的孩子可以將一件對家庭來說比較重要的事情全權交給孩子處理,當然,家庭必須能承擔孩子處理這件事情的任意結果。

最後,我想說的一點是:尊重孩子。

不管用什麼方法,怎麼與孩子溝通,和孩子玩什麼遊戲,都必須且一定尊重孩子。當孩子得到了最起碼的尊重,不管是叛逆也好,任性也罷,孩子都會覺得內心是溫暖的,既然溫暖了,那他和父母的距離也就不遠了,距離不遠了,什麼事情都好解決了。

請給孩子多一點尊重,也許一切的問題都不是問題!


滿媽蘇小慧


家長調整心態,二萬五千里長徵僅僅是剛剛出發!
當孩子有強烈情感反應的出現時候,家長要去聽,不要那個時間和他們講道理。瞭解孩子想法後,再去從他的認知角度處理這個事情。
給予孩子足夠的信任,接納他們做的不那麼好的一面。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28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26366ab9d00a4add8dd9d2f7144d27ff\

我在故我思Fred


家長所謂的叛逆,實際上是孩子的行為或思想不符合家長的意願方向

這個問題的根源在於,從小多數家長忽略了一個問題,就是與孩子溝通交流中的信任

把孩子對家長的生存依賴等同於孩子對大人的信任,經常為了達到一些目的,騙孩子,俗稱哄小孩。

隨著孩子的長大,對家長的不信任就體現在行動上,也就是叛逆,對抗

找到問題根源了,方法自然有了,大家先思考思考,交流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